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现行公路渗沟计算方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我国现行<公路排水设计规范>及<公路设计手册*路基>中不完整渗沟的流量计算方法的区别,并进一步分析两种计算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分区计算法以及考虑路基干湿状态的渗沟埋深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黄土沟壑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对现有的路基防排水设计方法中设计降雨重现期、冲淤条件和沟底允许最小纵坡、最大允许流速修正系数、降雨强度等相关参数的选取和计算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黄土沟壑区设计降雨重现期的建议值;根据黄土沟壑区不同地表排水设施所处的环境和型式特点,考虑冲刷和淤积的主次矛盾,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指标。从明渠均匀流基本方程出发,推导出考虑沟渠材料性质、断面型式及水深变化的明沟最大允许流速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对边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沟渠基底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平曲线上的斜交涵长计算通常只考虑路基纵坡、超高、加宽等因素,没有考虑平曲线半径R的影响的情况,介绍R对涵长计算的影响值计算公式和判断公式以及考虑R影响的涵长计算方法,并通过工程算例将两种计算结果加以比较和分析,从而说明考虑R影响的条件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车辆动荷载作用下黄土暗穴对路基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针对车辆动荷载作用下黄土暗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了动力响应分析。分析中将车辆通过时路面所承受的动荷载简化为落锤式弯沉仪(FWD)产生的动态冲击荷载,考虑了路面的实际结构体系以及车速、洞径、埋深和偏移距离等主要因素的影响。找出了临界洞室埋深随洞径和偏移距离变化的规律,并确定出了路基下伏暗穴治理范围,同时对动、静荷载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际计算中,可以将静载乘以某一“放大系数”作为计算荷载进行拟静力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路堑路基,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了降雨入渗情况下,不同地下水位和是否设置边缘渗沟的路基与路面中的压力水头,通过分析得出:在地下水位高和雨水量大的地区设置渗沟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他地区或地段设置渗沟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以陕西榆佳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在分析黄土梁峁沟壑区地形、地质及该区路基防护排水病害成因的基础上,对该地区路基防护与排水技术展开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结合现行养护技术规范,提出了黄土梁峁沟壑区路基排水养护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从系统地角度提出了构筑路基综合排水系统应注意的事项.以期进一步完善该地区公路修筑技术,有效控制和减少水毁损失,确保路基稳定.  相似文献   

7.
黄土路基水热耦合问题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黄土路基的工程性质,对水分迁移结果即含水量变化对温度场的影响,特别是对热物理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考虑温度变化对土体水分迁移机理及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黄土路基水热耦合计算模型,并给出了水热耦合计算的总体流程图.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非饱和压实黄土室内模型试验为研究切入点,结合公路交通路基工程的具体情况,对高填黄土路堤的受力和沉降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建立了在路堤填方的同时综合考虑非饱和压实黄土应力、变形和时间的计算模型,提出了高填路堤沉降的计算公式,为高填路堤施工预留沉降高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可有效指导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9.
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对湿陷性处理思想和原则都是借鉴《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相关内容。由于建筑物对变形和承载力有相当高要求,根据建筑物等级的不同对地基湿陷性全部处理和用桩基穿越整个黄土层。建筑物占地面积较小,对地基湿陷性全部处理或用桩基穿透黄土层是必要和合理的。但公路、城市道路、场地等面积较大、对地基变形和承载力要求较低的工程,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相关要求全部处理湿陷性,就存在可行性、经济性和合理性的问题。大厚度填土湿陷性对工程的影响主要是承载力不足和变形过大的问题,采取一定工程措施解决路基影响范围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将大厚度填土湿陷性问题转换为控制路基沉降变形的问题,实现矛盾转化、问题简化,达到全填方厚度范围内解决问题的效果。根据大厚度黄土填筑场地随着埋深增加土的密实度会逐步提高、随着埋深增加土体受水浸湿的概率逐步减少的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工程方案设计,使大厚度填方湿陷性处理方法、范围、标准和程度合理、经济是当前须要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围岩施工期稳定性是隧道工程安全的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黑山隧道黄土隧道开展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基于施工期间隧道拱顶沉降和围岩洞内收敛变形特点,研究分析了考虑隧道左、右线施工期相互影响,进而分析隧道初期支护结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掌子面推进过程是影响围岩变形的重要因素;隧道先行先开挖隧道产生的地应力重新分布相当于使右线埋深增大,有利于形成拱效应;表明初期表面支护的强度能很好的满足稳定性控制的要求,并具有可靠的安全余度。  相似文献   

11.
沿河路基局部冲刷深度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对沿河路基局部冲刷影响因素如水流条件、河床沙条件和河流几何边界条件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野外模型试验,观测了河流各断面的水深、流速、护墙的冲刷深度和冲刷的发展过程及护墙附近的水流形态。针对弯道凹岸沿河路基的冲刷,对比分析了已有的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公式,采用量纲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设置护墙后的沿河路基弯道凹岸局部最大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依托模型试验,对护坦的减冲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试验观测结果,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设置护坦后的路基局部最大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研究成果可供在确定路基冲刷防护工程结构形式和基础埋深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郑天  曹野  付頔 《路基工程》2021,(6):206-209
为了探明新建路基对既有天然气管道安全的不利影响,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计算模型,分析管道壁厚、管道埋深、管道直径、埋土弹性模量、泊松比等5个因素对管道应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管道壁厚及管径或者适当加大埋深,均可减小管道应力和变形,而埋土弹性模量及泊松比这两个因素对管道应力和变形影响较小;当管道直径大于50 mm、管壁厚度超过10 mm以及埋深大于1.65 m时,可以满足管道强度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3.
挡土墙是一种保证路基与边坡土体稳定的构造物,它的作用是防止路基边坡土体发生位移与崩塌,对挡土墙安全性的研究是工程设计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对此,以仰斜式挡土墙为例,结合工程实践建立了分析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挡土墙高度、基础埋深和墙顶填土高度的因素影响。采用理正深基坑6.0软件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敏感度指标分析;最后总结仰斜式重力挡土墙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车辆荷载作用下黄土路基竖向土压力传递与扩散规律,基于某管道项目现场试验,测得不同深度路基中不同速度、不同载荷下的竖向土压力.研究表明:随着深度增加竖向附加土压力明显衰减,路基表面至埋深1.2 m范围内衰减速度最快,衰减率达到80%以上,1.2 m以下衰减趋于平缓;车辆载重引起路基表面至1.2 m埋深竖向土压力增长...  相似文献   

15.
杨峰  赵妮娜  杨曼娟 《公路》2012,(2):44-47
我国即将迎来一个多车道高速公路扩建的高峰期,由于受扩建技术经验等限制,目前对多车道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因素以及改扩建工程的实际需要考虑较少,安全适应性差,不能完全满足安全运行的需求.结合研究成果,以佛开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针对同向分离式路基、超高缓和段、互通立交出口、中央分隔带开口防护和标志视认性等安全问题,提出了针对多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安全适应性保障技术.  相似文献   

16.
边坡溜坍是土质路基常见的一种病害现象。本文利用双灰桩法加固既有铁路黄土路堤边坡,分析了压实黄土、双灰材料强度特性及变化规律;建立了双灰桩加固路堤边坡浅层溜坍分析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研究了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给排水管道沟槽基坑开挖宽度根据管道直径及埋深确定,一般宽深比较小,基坑呈狭长型。现行的行标及地标在坑底抗隆起稳定性计算时,未考虑基坑宽度对圆弧滑动面的影响,计算结果较为保守,经济性较差。以《基坑工程技术标准》(DT/T J05-61—2018)为基础,推导了狭长形沟槽基坑考虑基坑宽度的坑底抗隆起稳定性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基坑宽度对坑底抗隆起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影响规律,以期为该类工程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疏桩路基结构的作用特点,分析了路堤荷载下基底桩、土荷载效应。基于Marston埋管理论,建立了一种疏桩桩帽荷载作用于上部路基(垫层)的应力重分布解析模型,考虑了路基应力重分布时竖向荷载应力水平和剪切强度发挥的影响,结合路基-垫层双层体系工程性状特点,建立了一种适用于路基多层体系的基底荷载分担分段平衡解析法,进一步揭示了路基荷载转移机制。通过工程实例现场实测结果对本文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并与其它计算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计算的桩土应力比接近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湿陷性黄土对工程影响极为不利。针对这一问题,以宝鸡过境公路工程项目为依托,通过用灰土挤密桩进行桥头路基及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对灰土挤密桩的施工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可以为类似黄土路基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15,(9)
公路渗沟用聚乙烯管道上的可变作用标准值,使用回归模型、车辆与堆积荷载应力值比较来确定,并推导出管道环刚度极限值计算简化公式,提出了覆土高度分界值的概念。同时确定以管道沿横向设置在路基下方时的环刚度极限值进行控制,并在工程实例中分别进行管道沿纵、横向设置时的环截面变形、环截面强度、环截面压屈失稳、抗浮稳定及水力验算。通过公路渗沟用聚乙烯管结构与排水性能的计算分析,既有效补充了公路工程行业规范中渗沟用聚乙烯管结构强度与稳定性计算的内容,又可为类似公路管式渗沟设计计算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