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通过建立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了四川省2012—2020年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水平。研究发现,在2012—2017年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滞后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两者处于勉强协调的状态,到2019年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由2017年的0.37037上升到了0.69478,得到了较大提升,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协调度由勉强协调发展到良好协调。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为四川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持续增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优质状态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新农村经济、交通运输与农村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机理的基础之上,引入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通过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对云南省2007—2016年新农村经济-交通运输-农村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析期内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处于逐年提升趋势,但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波动较大,且呈现出"先波动上升后降再升"态势;近年来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趋势,整体上实现了由轻度失调逐步向初级协调发展的改善性变化,但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颉颃状态,协调等级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滞后成为制约三者耦合协调水平提升的障碍性因素。根据所作分析和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黄河流域交通运输、区域经济以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具有黄河流域特点的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生态环境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10—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及生态环境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度演变特性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其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省区综合评价值存在断层差异,各个省区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耦合度均处于优质协调状态,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水平较低,多数省区处在濒临失调、勉强协调状态,呈缓慢上升趋势;各省区、各系统间均在2020年出现显著节点,证实新冠肺炎疫情对系统的协调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生态环境是影响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系统,且障碍度在45%以上.  相似文献   

4.
构建旅游公路系统与旅游产业系统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2006—2017年黄石市旅游公路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耦合协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协调度指标从2006年的0增长至2017年的0.6766,增长速度较快,耦合评价由极度失调发展变为初级协调发展,通过加快旅游公路建设,促进旅游公路和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区域交通、产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选取甘肃省及省内1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甘肃省及其城市2010—2019年的交通、产业和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化特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结果表明:个别年份甘肃省耦合协调度出现下降,整体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交通、产业和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等级较高;截至2019年,除兰州外,其余城市系统发展水平相比2010年提升较小,耦合协调程度呈良性发展,各城市耦合协调等级均达到勉强协调及以上水平;σ收敛性检验表明各城市耦合协调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耦合协调发展差距较大,未来要加强各城市的发展合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6.
交通在新型城镇化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分析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十分重要.以西部地区为例,构建交通系统和城市系统两个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两系统的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在2008—2017年不断上升,但上升速度减缓,未来城市系统的发展将超越交通系统,交通建设会成为未来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点.西部地区两系统发展不均衡,呈现出南强北弱、东快西慢的发展特点,西部地区整体发展勉强协调,但西北多数地区仍处于发展不协调状态,缩小地区内部区域间发展差距是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陆路交通与经济的协调关系问题是影响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综合运用加权时间成本法、修正引力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度江苏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可达性与城市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不同陆路交通条件下相关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可达性与经济的协调度均值分别为0.656 8和0.683 0,江苏省陆路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经济总体为中度协调,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苏锡常的耦合协调度高达0.9以上,为高度协调;南京、镇江、扬州的协调度集中在0.6~0.8之间,呈中度协调;徐州、宿迁、淮安和盐城的协调度集中在0.5~0.6之间,为轻度协调;泰州和连云港的高铁可达性与其经济处于轻度失调状态。针对协调水平不同的城市,提出侧重点不同的发展对策,以助推江苏省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交通运输业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的上升趋势,与其他行业稳步下降的趋势相悖,使得交通运输业逐步成为节能环保的短板之一.本文在考虑CO2排放约束的前提下,构建超效率非期望Min DS模型,评价1995—2013年中国30省份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并利用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动态分析效率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各地区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总体呈反N型波动下降;东部、西部地区各省表现出较大差异性;中部、东北地区内各省表现出一致性,但整体水平较低;超效率非期望Min DS模型有效克服了非期望SBM模型无法完全排序和低估效率结果的问题;造成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技术效率的下降,但这一状况将在未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互动特征构建了耦合协调理论模型,对2000—2010年甘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和互动分析,并对“十二五”期间甘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灰色预测。结果显示:从耦合度的时序来看,2001年以来甘肃城镇化与工业化系统一直处于拮抗阶段;从耦合协调程度的时序来看,甘肃城镇化与工业化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从低度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利用灰色C谴订(1,1)模型预测显示,在“十二五”期间,甘肃城镇化与工业化偶和协调度达到0.8以上,二者达到极度协调。说明甘肃城镇化与工业化逐渐达到一个良性均衡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机场亏损严重,设施资源闲置浪费现象突出等问题引发了长三角机场建 设密度是否过高的争论.基于这种背景,本文通过解析系统协调发展机理,在耦合度、协调 度和综合发展指数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并对长三角 多机场复合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多机场复合系统中,耦合协调发展度 较高的机场占 75%,耦合协调发展度与机场等级存在较强关联性;机场规模等级越高,其 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度越好,大型综合枢纽机场普遍高于中小型机场;地区经济发展 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机场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好的地区, 机场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