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传统公交车的有力补充,需求响应式公交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它能够即时采集乘客出行需求信息,确定走行路线,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但自需求响应式公交运营以来,步行距离长、候车时间久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极大地影响了乘客的出行体验。文章充分考虑乘客的步行距离及等待时间成本,基于DBSCAN算法、K-means算法,就需求响应式公交合乘站点布设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启发式插入算法对建立的软时间窗、多车队模型进行求解。可以实现对具有时间窗空间分散点的聚类及路径规划,对优化需求响应式公交的乘客出行体验,提高车辆上座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定制公交是一种新兴的交通运输方式,对于呼吁公共出行、缓解交通压力具有重大意义。对定制公交的站点时空规划、线网优化、APP的开发进行了研究。基于移动互联收集乘客人信息,采用层次聚类法对交通小区进行划分,采用遗传算法对线路进行优化,最后开发APP进行公交与乘客的交互,反馈公交信息,根据乘客提交的出行时间及地点需求,为乘客定制一条公交线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弱客流地区公交运营难的问题,在分析典型弱客流地区的交通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客货共享运输模式和动态定制公交调度方法的应用,实现以货补客,客货同赢的运营目标.首先将动静态客货定制需求进行分类,分阶段处理定制需求;然后,以最小化总运输时间为目标,考虑容量与定制需求时间窗等约束,构建定制公交车辆初始线路优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初始乘客和动态需求的时间窗约束,构建在途公交车辆的动态路径优化模型,建立动态定制需求的响应机制,从而实现客货共享定制公交路线的动态规划;最后,通过算例证明该模型的可行性,并与非混运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运输需求条件下,模型所需车辆数比非混运模型少2辆,对动态需求的满足率提高16.7%,总空载率降低12.4%.  相似文献   

4.
“定制公交”作为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公交服务模式,被认为能够有效吸引城市居民转向公共交通出行.通勤类型作为定制公交服务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线路设计问题具有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区域运营模式的通勤定制公交线路规划模型,该模型以最小化乘客出行成本、车辆运营成本为优化目标.其次,为求解模型,设计了一个两阶段启发式算法以获得多目标优化模型的Pareto解.最后,通过几组算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根据优化目标提供多种线路方案集,丰富了定制公交的运营模式,为定制公交的线路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设置突发事件下轨道交通应急接驳公交蓄车点, 以接驳起始点为圆心, 以轨道交通运营恢复时间为半径, 构造了接驳需求点反向覆盖应急接驳公交供给点的覆盖结构; 根据接驳公交是否在预定发车时刻前到达接驳点, 提出了接驳需求和乘客等待时间延误的计算方法, 建立了以应急接驳乘客等待时间总延误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反向集合覆盖选址模型, 并进行求解; 以具体轨道交通应急接驳公交蓄车点选址规划为例, 对比分析了不同预设蓄车点数约束条件下的选址方案。研究结果表明: 每种选址方案下的乘客等待时间总延误均随预设蓄车点数的增加而减少, 当预设蓄车点数为5时, 目标函数达到最小; 蓄车点位置分布受接驳起始点位置和接驳需求量的影响, 当预设蓄车点数为2时, 蓄车点选址结果具有向需求较大的城市中心区域聚拢的倾向, 当预设蓄车点数为5时, 蓄车点选址结果逐渐覆盖郊区; 考虑突发事件影响权重后, 蓄车点位置向突发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的接驳起始点靠拢, 从而形成了均衡配置在城市中心区域内外部的蓄车点选址布局模式; 反向集合覆盖选址模型通过主动搜寻供给的方式, 能够在最小化应急接驳乘客等待时间总延误的条件下, 体现预设蓄车点数、接驳起始点客流量分布以及突发事件影响权重对应急接驳公交蓄车点选址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Voronoi图,以公交系统和公交乘客总出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一种公交站点的选址模型。首先,分析了公交线路及站点对总出行成本的影响,并对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建立了公交乘客出行成本的度量函数;然后,利用Voronoi图对备选站点进行分组,并以此构建选址模型,筛选出满足条件的备选站点作为确定的公交站点;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图论和数学分析相结合的公交站点选址模型,综合考察了各影响因素对公交选址的影响,简化并方便了公交站点的选址过程。  相似文献   

7.
刘娜  张玺 《交通与运输》2020,36(4):15-19
为给道路客运行业在旅客需求波动下的资源配置提供决策参考,促进行业长足有序发展。首先,针对需求不确定下的定制客运乘降点选址问题,将不确定需求引入约束条件,以旅客需求点需求量与需求点到乘降点间的距离乘积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随机规划模型;其次,运用随机规划理论对随机约束条件进行处理,转化为机会约束模型;最后,以重庆城际快客乘降点选址为实例,对选址模型的可用性进行验证,获得了规划乘降点数量在不同取值下的定制客运乘降点规划方案,对置信水平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随机约束置信水平变化与目标函数呈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定制电动公交系统运营效率,本文探讨了考虑多路径选择的定制电动公交线路优化问题。首先,构建描述该问题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以实现线路与路径的双重决策优化。模型以运营总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在约束中考虑定制电动公交特性,如车容量,乘客出行时间窗,续航里程,访问站点数等。其次,为求解模型,设计新的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提出相应的初始解生成规则和邻域搜索算子,并通过算例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基于实际路网及乘客出行时空需求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多路径选择可进一步优化定制电动公交线路。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根据优化目标为运营者提供多种线路运行方案,为定制电动公交线路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公交滞站控制是防治公交串车的常用方法.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公交滞站时间的优化,很少关注滞站点优化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的公交滞站点优化模型. 根据系统当前状态,模型首先预测当控制不同滞站点组合时该滞站点组合对公交串车率的改进;其次,以滞站点为博弈人,以滞站点组合及其对公交串车率的改进量为效用函数,构建合作博弈,分析滞站点的单独和联合控制效果,并用Shapley 值刻画滞站点的相对重要性. 通过在最有效的滞站点实施滞站控制,能够有效防治公交串车. 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滞站点的数量和位置的确定进行说明,模型能有效降低公交车头时距波动,减少公交串车率,最终减少乘客平均候车时间.  相似文献   

10.
公交滞站控制是防治公交串车的常用方法.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公交滞站时间的优化,很少关注滞站点优化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的公交滞站点优化模型. 根据系统当前状态,模型首先预测当控制不同滞站点组合时该滞站点组合对公交串车率的改进;其次,以滞站点为博弈人,以滞站点组合及其对公交串车率的改进量为效用函数,构建合作博弈,分析滞站点的单独和联合控制效果,并用Shapley 值刻画滞站点的相对重要性. 通过在最有效的滞站点实施滞站控制,能够有效防治公交串车. 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滞站点的数量和位置的确定进行说明,模型能有效降低公交车头时距波动,减少公交串车率,最终减少乘客平均候车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