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广东交通》2008,(1):14-15
1月18日,民盟广东省委员会向省政协提交了一份《关于尽快制定广东城市标识系统标准并成立广东城市标识系统办公室的建议》,指出城市标识是一个大的系统,包括了路标、路牌、行人指引标志、候车亭、门牌设置、地名、邮政编码等。而城市标识系统,对提高一个城市的形象、品位及经济运行的效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对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等城市,目前我省的城市标识系统存在较大的问题,而且每个城市各搞一套,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既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又使不少外地司机被道路的路牌搞得晕头转向。  相似文献   

2.
城市物流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物流能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能极大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文中从城市物流能力的内涵人手,提出并建立了城市物流能力测算的数学模型,从城市物流能力的基础性、支持性、促进性和保障性四个方面提出了测评城市物流能力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2005年国办发46号文就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出了八点专项意见,要求城市人民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动员社会力量,从进一步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旅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城市旅游兴起的背景出发,论述了城市旅游兴盛的原因,城市旅游的特点和城市旅游的发展趋势,并对城市旅游的概念进行了再次探讨。  相似文献   

5.
城市物流配送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物流配送需求日趋旺盛.文中分析了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内涵、组成、功能及优化目标,并从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功能角度和评价体系角度出发,提出了城市物流配送系统优化的研究架构、基本方法与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6.
现代城市的地表逐步被建筑和硬化路面覆盖,由于这些硬化路面缺乏透水性和透气性,雨水不能渗入地下,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缺乏对城市地表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产生所谓的“热岛现象”,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采用既能涵养地下水又能发送生态系统的透水性路面,增加城市的秀水、透气空间,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已引起社会各方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通》2012,(1):95-96
2013年年底前,国家十二五“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将在30个城市启动示范试点工作。“公交都市”试点城市需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如城市市区常住人口不低于100万人;已编制《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相似文献   

8.
空中花园     
吉米 《交通与运输》2014,30(4):19-19
为在繁华喧嚣的城市中打造出一个新的绿色空间,营建城市绿肺,以便改善空气质量,最近在意大利的海滨城市巴里(Bari),利用在既有铁路线的上方空间建造了一个2公里长的华丽高架花园,外加一个大型公园和散步长廊,堪称城市中的空中花园。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区域交通、产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选取甘肃省及省内1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甘肃省及其城市2010—2019年的交通、产业和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化特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结果表明:个别年份甘肃省耦合协调度出现下降,整体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交通、产业和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等级较高;截至2019年,除兰州外,其余城市系统发展水平相比2010年提升较小,耦合协调程度呈良性发展,各城市耦合协调等级均达到勉强协调及以上水平;σ收敛性检验表明各城市耦合协调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耦合协调发展差距较大,未来要加强各城市的发展合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0.
刘强 《轨道交通》2010,(8):72-7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开展,城市是一个有机体,轨道交通是其中的脉络,而土地则是供其展现活力的基础和源泉,因此必须充分理解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按其规律对土地进行管理,保障城市土地的充分利用和开发,推进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读书     
本书从形态史的角度,截取了20世纪城市肌理的现代化转变过程,以城市街区为研究对象,聚焦城市形态的中介尺度,论述了产权地块、建筑、规划与设计、空间时间与城市物质形式之间的关系。目的是让建筑学的视野不再局限于纪念物、独特的作品或城市的非凡年代,而充分考虑城市肌理整体建构中的美学、理论和文化价值,城市生活在其中有着完整的表达,普通建筑所有的丰富性都物化于其中,构成了历史城市中经久而多变的形态。书中选择了现代性中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框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今中外道路绿化都倍受重视。我国早在《汉书》中就有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说明两干多年前我国就已经甩松树作行道树了。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和品位的提高.近些年,全国各城市都加大了园林绿化力度.争创园林绿化先进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的“脸面”.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城市机动车停车问题已影响到城市的经济和生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本文以江苏省部分城市停车调查为基础,对城市机动车停车现状、城市停车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并提出了解决城市机动车停车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交通》2008,6(5):101-102
2008年9月18日,广州市和江苏省江阴市分别签署参加无车日活动承诺书,全国共有112个承诺开展此项活动的城市.参与活动的全国城市总人数约234亿。9月22日,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在全国各承诺城市顺利开展。谨此通过对活动的宣传.希望更多的城市,尤其是城区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参与无车日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可持续城市交通发展的认识,鼓励市民采用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减少对小汽车的使用和依赖,促进能源节约和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生产力最集中的地方,应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的市场化新路子。论述要经营好城市就必须全面分析城市的个性化特征,进行科学规划和定位,遵循市场化经营规律和优化配置资源,坚持由政府主导、行业主管和使企业处于主体地位,做到提高经营城市发慌的前瞻性、资本的扩张性、经营机制的创新性、以获得最大的收益;提出了经营城市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城市形象整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融合着有形景观和无形化的城市形象,既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明综合展示,也是当地居民素质、行为、理念和精神追求的抽象整合。塑造现代城市,提高城市品位,不能不注重城市形象塑造具体运作的定形化过程,这就是城市形象的整饰问题。现代城市形象整饰是一项工程,尽管是城市管理中的前沿课题,涉及整个城市化取向的发展,它既体现着现代城市管理水平高低,又成为城市新管理战略所追求的综合性目标,同时,代表着城市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7.
陈必壮  朱洪 《城市交通》2003,1(1):47-51
城市发展与交通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交通既服务于城市空间拓展,又引导着城市空间拓展,因此城市空间发展中交通系统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上海为例。回顾了上海市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相互发展的关系,分析了上海市城市空间拓展与交通系统发展之间的矛盾,阐述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对交通系统的要求和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引导作用。本文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市城市空间发展的交通战略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2011,(10):60-62
地铁作为城市中大容量的快速交通工具,其完善性和密集性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经济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它也像是蔓延的增长极,未来将带给城市无限的可能,塑造人们生活梦想半径。为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拉动内需投资计划,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十一五”发展规划,天津市城市交通发展目标是构筑城市发展轴和发展带的复合交通走廊,优化城市道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创造良好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环境,构建各种交通方式转换便捷的“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了两大问题,即:首先分析了生态城市交通的特征,它是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建立宜人居住的城市,对交通结构体系和布局的要求、生态城市要求节约土地和交通资源,交通建设要为运输服务,要解决交通能源,交通拥堵以及环境污染等,研究生态城市交通时,就一定要选择节约化、生态的城市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发言中介绍了绿色交通,提出使用绿色能源,交通不应对城市生态产生危害,实现以人为本、安全、节省、符合大众出行要求,要有利于城市社会未来健康发展的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要构建生态城市,还必须构建生态城市的交通,要对交通进行顶层设计,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在顶层设计中应考虑如何节约运输、减少运输需求如建立坑口电站可节约煤炭运输。 发言中有重点分析了城市交通模式的选择问题,它分析了国际大城市交通发展的五种城市交通模式,即小汽车充分发展的城市;有选择的限制小汽车交通模式;大规模发展轨道交通带动城市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公共电汽车模式以及北京提出的“北京交通要与城市用地匹配的多方式协调的综合交通体系模式”最后强调在城市建设中要考虑城市的可居住性,不一定要搞大的城市,过大的城市不是经济型城市,也不是生态型城市。此外,还回答了来宾提出的交通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