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由中国海洋学会与励展博览集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智海2015OI中国水下机器人大赛以正式启动。继前两届的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新概念水下机器人的大赛成功举办,此次智海2015 OI中国水下机器人大赛的主题将以低成本便携式水下机器人为全新主题,以吸引更多海事院校的青年学生参与大赛。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5月28日)日前,由中国海洋学会与励展博览集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智海2015OI中国水下机器人大赛将正式启动,现参赛报名已经开始。继前两届的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新概念水下机器人的大赛成功举办,此  相似文献   

3.
水下机器人     
日本港湾研究所不久前研制成功一种水下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在危险区域进行潜水,在深水处进行水下工程建设。该水下机器人已在日本港湾一些30米以上的水深处进行了现场试验,现已获得圆满成功。它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水下独立操作作业。该研究所打算在该水下机器人的基础上,制造一种速度更敏捷、重量更轻、造价更便宜的实用水下  相似文献   

4.
水闸水下检测是水闸安全鉴定现场检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水下机器人和三维声呐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描述了其在水闸水下检测中应用技术方案和应用成果,验证了水下机器人及三维声呐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船舶工程》2008,30(4)
(2008年8月2日,广州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主办,华南理工大学、三菱电机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承办,广东省自动化学会、广州市自动化学会、广州机电行业协会协办的第"三菱电机自动化杯"大学生自动化科技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于2008年7月29日-8月2日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落下帷幕.决赛阶段经过基础测试、论文评审,介绍答辩、现场演示等项测试后综合评选出三等奖获奖队伍13支,二等奖获奖队伍6支,一等奖获奖队伍3支,特等奖获奖队伍1支.最终,东北大学1队的"基于三菱PLC控制的飞轮储能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项目获此次大赛特等奖.  相似文献   

6.
<正>30秒内完成一道必答题、3分钟内要找出缺陷并分析原因……11月30日,记者在首届中国船舶检验业务技能比武(简称中国船检技能大赛)决赛现场看到,来自全国各地船舶检验机构6支国内代表队和来自美国船级社、意大利船级社6支国际代表队,共计48名验船师正在紧张地进行决赛,共同角逐团体奖和最佳人气奖。  相似文献   

7.
30秒内完成一道必答题、3分钟内要找出缺陷并分析原因……2019年11月30日,在首届中国船舶检验业务技能比武(简称“中国船检技能大赛”)决赛现场,来自全国各地船舶检验机构的6支国内代表队和来自美国船级社、意大利船级社的6支国际代表队,共计48名验船师正在紧张地进行决赛,共同角逐团体奖和最佳人气奖。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记者张涛)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将于3月20日-22日举行,据了解,本次展会特别开设"水下机器人展示专区",受到参展商欢迎。水下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后半叶,分为遥控式水下机器人Remote Operated Vehicle(ROV)、拖曳式水下机器人Towing Underwater Vehicle(TUV)、无人无缆水下机器人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智能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四  相似文献   

9.
祁翔  张心光  邓寅喆 《船舶工程》2021,43(5):111-113,144
以水下机器人俯仰操纵响应模型为研究对象,并由小型特种水下机器人实时采集纵向变电机速度、前推电机1速度、前进电机2速度、侧推电机速度和俯仰角等试验数据,通过对这些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基于ARX模型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对一种变桨机构的ROV水下机器人运动模型进行在线辨识建模.将水下机器人航向角实时预报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辨识得到的水下机器人运动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性能,可为后续ROV水下机器人的航向控制器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下机器人在受到大深度海水压力时容易产生断裂,为了提高机器人的抗压强度,提出一种基于断裂行为的水下机器人抗压疲劳损伤测试方法。在CAD/CAM平台上进行水下机器人抗压疲劳损伤系统的总体结构分析,构造水下机器人受力参量的估计模型,建立水下机器人机械荷载力学方程,采用断裂行为评估模型进行水下机器人抗压疲劳的力学估计和参量可靠性分析,在大深度的液态介质环境下建立水下机器人的机械流场应力模型,实现水下机器人抗压优化设计,延迟机器人的断裂行为。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进行水下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应力场分析和抗压疲劳损伤测试,能有效提高水下机器人强度,增大水下机器人工作海深,抗疲劳损伤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水下机器人在军民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智能水下机器人是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方向。详细介绍了各国智能水下机器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描述了未来无人化作战体系,分析智能水下机器人在未来无人化作战体系的军事应用,指出军用水下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水下机器人在军民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智能水下机器人是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方向。详细介绍了各国智能水下机器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描述了未来无人化作战体系,分析智能水下机器人在未来无人化作战体系的军事应用,指出军用水下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出于对近海海洋探索的目的,本文应用了上次研究[1]的水下ROV空间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便携式水下机器人。该水下机器人系统硬件部分主要由电源模块、无刷电调、遥控部分以及姿态传感器模块组成,软件控制以及相关数据处理由一块ARM-M3内核的处理器完成,编译软件使用Kile。水下机器人结构采用3D打印机制作,材料选用PLA。遥控通讯采用CAN总线协议。水下机器人经过实际调试可以达到相关技术要求,下潜深度100 M,能实现简单的水下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4.
水下机器人在海洋勘测和军事侦探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水下机器人水动力性能分析和仿真。通过分析静稳定性和动稳定性找出水下机器人处于自适应稳定下的充分必要条件。最后设计了水下机器人稳定仿真平台,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水下机器人自适应稳定运动可行。  相似文献   

15.
无人水下机器人可靠性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无人水下机器人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简单阐述了无人水下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故障模式,然后介绍了水下机器人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推进器故障诊断方法及无人水下机器人的容错控制技术,评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与局限性.最后给出了水下机器人可靠性控制技术研究的若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水下捕捞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水下机器人研究现状和研究技术。基于现有水下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和水下捕捞的具体环境,讨论了水下捕捞机器人机、电、流体、智能识别等关键技术,并对比了各项技术之间的优缺点。展望了未来水下捕捞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将缆绳模型与6自由度模型耦合,构建带缆水下机器人数学模型,并通过重叠网格和滑移网格技术模拟机器人的运动和导管螺旋桨的旋转运动。在不同海流作用下对受导管螺旋桨控制的带缆水下机器人转首运动、导管螺旋桨推力特性与海流速度的关系、缆绳受力和机器人水动力性能等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低海流速度下,带缆水下机器人在导管螺旋桨控制下能完成转首运动,导管螺旋桨的推力会受到海流速度和机器人姿态显著的影响;海流速度对机器人水动力载荷和缆绳的合力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水下机器人的结构是影响其运动性能的重要因素。按框架式、刚性外壳仿生式、柔性外壳仿生式、球形、滑翔式和链式6类结构,对水下机器人结构形式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各类结构的驱动速度、加装载重和运动灵活性,以及在水下环境中的运动性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水下机器人的结构形式正朝着高度柔性化、整体与局部结构之间高度变形化和多体结构可分离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水下机器人设计和制造的机械强度,提出一种基于连续体模型应力评估的水下机器人刚度强化设计方法。构造水下机器人刚度强化评估的应力学结构模型,分析机器人刚度强化加工的控制约束参量,采用连续体模型应力评估方法进行水下机器人的刚度加工机械设计的荷载力学分析,实现机器人解耦构型的机构耦合度、运动灵巧度、方位特征、构件应力以及屈服强度等参量的解耦运算,得到机器人机械结构优化构型的位置正解,通过应力评估和结构解耦性设计,提高水下机器人的水下抗载荷能力和强度。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水下机器人刚度强化设计,机器人的机械弹性载荷较高,水下应力载荷和抗压能力得到提升,对机器人机械设计的构型优选和加工工艺改进具有较好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水下机器人的结构是影响其运动性能的重要因素。按框架式、刚性外壳仿生式、柔性外壳仿生式、球形、滑翔式和链式6类结构,对水下机器人结构形式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各类结构的驱动速度、加装载重和运动灵活性,以及在水下环境中的运动性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水下机器人的结构形式正朝着高度柔性化、整体与局部结构之间高度变形化和多体结构可分离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