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汽油直接喷射(Gasoline Di-rect Iniection)发动机简称GDI发动机,是近年来国外内燃机研究与开发的热点。专家认为,汽油机直喷技术的出现,使汽车发动机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它在21世纪有取代传统的汽油机和柴油机的趋势,成为轿车最理想的动力装置。传统的汽油发动机是将汽油喷射到进气管中,与空气混合后再进入气缸内燃烧,而GDI发动机是将汽油直接喷入气缸,利用缸内气流和活塞表面的燃料雾化与空气形成混合气进行燃烧。 GDI发动机具有很好的工作稳定性和负荷性能,同时低温起动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能实现分  相似文献   

2.
492Q汽油机降低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490Q汽油机上采用射流燃烧系统改善其工作过程。经过整车15工况的试验证明,不仅提高了汽油机的力性和经济性,而且有效地降低了汽油机的排放污染。  相似文献   

3.
甲醇可作为汽油机的替代燃料,本文通过对不同比例的甲醇汽油M15和M30与93#汽油在桑塔纳轿车上进行燃烧试验对比,研究不同比例甲醇汽油对整车在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美国切诺基I-4汽油机在我国使用较低辛烷值汽油的特定情况下出现爆震、排气温度高等问题,用天津大学发明的射流燃烧系统取代原机斜楔型燃烧系统.结果,改用新燃烧系统的I-4S汽油机,在使用较低辛烷值汽油时,动力、经济性能优于用同样汽油的I-4,排气温度也显著降低,大大改善了发动机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稀薄燃烧对于21世纪可争议的重要作用,当前世界上的稀薄燃烧汽油机技术大体上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将汽油喷在进气门前的可控燃烧速率(CBR=Controlled Burn Rate),适用于排量不超过1.8L者;另一类是将汽油直接喷入气缸的汽油直接喷射(GDI=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适用于排量超过1.8L者。不论哪一种稀薄燃烧,都面临着  相似文献   

6.
林建生  金舜爱等 《汽车工程》2001,23(4):273-274,282
针对美国切诺基I-4汽油机在我国使用较低辛烷值汽油的特定情况下出现爆震、排气温度高等问题,用天津大学发明的射流燃烧系统取代原机斜楔型燃烧系统。结果,改用新燃烧系统的I-4S汽油机,在使用较低辛烷值汽油时,动力、经济性能优于用同样汽油机的I-4,排气温度也显著降低,大大改善了发动机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7.
汽油发动机爆震不仅影响发动机的性能,而且引起用户的噪声抱怨。文章结合某汽油发动机爆震异响实际案例,分析研究了发动机爆震的原因,并基于爆震控制的策略,通过台架标定,优化点火提前角,成功提供了汽油机爆震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一款涡轮增压汽油机,研究了不同中冷后进气温度对发动机及整车油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冷后温度的增加,发动机爆震倾向增加,发动机最小燃油消耗率点向低负荷转移,最小燃油消耗率恶化1.5%。工况点向低负荷转移后,点火提前角和燃烧相位随中冷后温度增加变化不大,燃油消耗率随中冷后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中大负荷通过推迟点火提前角控制爆震强度在限制内,导致燃烧相位和燃烧循环波动率恶化,燃油消耗率升高。中冷后气体温度对整车油耗有影响,结合不同中冷后温度的燃油消耗率试验结果,控制WLTC循环运行工况点,整车油耗改善3.3%。  相似文献   

9.
汽油机稀薄燃烧研究的新进展——从GDI到HCC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GDI采用分层稀薄燃烧的工作特点,详细分析了其开发使用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对被称为第4种燃烧方式的均质混合气压燃模式进行了介绍,总结和分析了它有可能大幅度提高汽油机热效率和降低NOx排放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它在全工况平面内的着火燃烧控制方面的难度。通过分析认为,GDI与HCCI方式的有机结合可能是未来高效低污染汽油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一、问:为什么要发展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简称GDI),当前国外开发情况如何?答:随着人们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作为缸内直喷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在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性能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和潜力。汽油缸内直喷技术作为第三种燃烧方式。得到了广泛重视和发展。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一种带爆震检测并由微机控制的汽油机点火系统。该系统对由缸盖振动信号得到的爆震和基础噪声进行滤波和比较后,检测出爆震信号。并由电脑分析爆震强度和不断地调整点火定时使汽油机跟踪在轻微的爆震状态下工作。而在找不到爆震的那些工况上,电脑则根据转速给出不同的点火提前角。文中还提出了在压缩比提高后本系统控制480汽油机时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对GDI燃油喷射系统和燃烧系统等关键技术的介绍基础上,通过对GDI缸内流场的结构、在不同负荷下混合气分区域控制模式分析,阐明缸内直喷汽油机的工作过程、燃油经济性及排放特点。  相似文献   

13.
LP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单缸汽油机燃汽油和液化石油气的台架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汽油机燃用汽油和LPG的动力性、经济性,并着重对LPG的有关燃烧特性进行了不同压缩比,不同空燃比的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米勒循环通过改变配气策略实现膨胀比大于实际压缩比的效果,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并降低燃油消耗率,因此被认为是改善小型GDI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关于米勒循环对汽油机燃烧性能影响的微观机制并不明确,因此利用一维仿真软件GT-POWER和三维CFD软件CONVERGE,针对不同米勒循环策略对GDI发动机的进气以及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低转速时,进气门早关策略在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方面要优于进气门晚关策略,同时不会对扭矩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而进气门晚关能够显著提高燃烧过程中的缸内湍动能,增强油气混合过程.此外,在着火后,进气门晚关的缸内整体温度比进气门早关的低,同时高温区域较小,因此在抑制发动机爆震方面的能力要优于进气门早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嵌入式工控机的控制下,应用NI数据采集卡及LabVIEW软件,完成了对非共振型压电式爆震传感器和光电式转速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采集及处理,实现了基于机体振动检测的汽油机爆震在线检测。完成了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通过信号采集模块、处理模块、爆震判别模块和数据保存模块,实现了基于LabVIEW的爆震识别。对某3缸汽油机进行爆震试验,通过分析振动信号,确定了爆震特征频率范围和爆震阈值,并研究了阈值的影响因素。最后进行发动机爆震状况在线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本检测系统对发动机爆震的识别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缸内直喷汽油机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缸内直喷(GDI)发动机技术发展过程及现状。对比分析了GDI发动机与气门口喷射(PFI)发动机的性能特点,GDI发动机相对于成熟的PFI发动机仍具有较多优势。分析了GDI发动机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排放、燃烧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限制了分层稀燃GDI发动机普遍应用。探讨了GDI发动机燃烧系统特点及发展趋势,阐述了过量空气系数a=1的GDI均质混合燃烧方式、分层充气或均质(a=1)充气的涡轮增压技术、优化燃烧系统扩大分层稀燃区域、实现GDI发动机的HCCI燃烧等4个GDI发动机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汽油机射流燃烧室过程的三区燃烧模型的基础上,与计算焰前氧化放热过程的简化化学动力学模型相结合,对射流燃烧室爆震进行了预测。通过燃烧模拟计算进一步证明了射流燃烧室的优越性,并为进一步研究燃烧过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增压汽油机燃烧过程中的爆燃问题,作者研究了一种辅助顶隙点火燃烧法,即采用副火花塞使爆震区提前点火燃烧,从而避免或减小了爆燃。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以扭矩协调作为核心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搭建GDI汽油机控制策略算法模型。运用RTW自动代码生成技术将模型转化为可执行代码,并下载到MotoTron快速原型中,进而搭建了一套基于扭矩协调的GDI汽油机控制系统。在发动机台架上对该控制系统进行测试表明,其在起动、怠速以及低负荷工况下均可以对GDI汽油机进行稳定控制,功能满足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20.
点火时刻对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过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技术,建立了某分层稀薄燃烧缸内直喷汽油机(GDI)的计算模型.研究了点火时刻对该GDI发动机缸内燃烧过程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点火推迟,缸内最高燃烧压力降低,缸内温度先升高后降低,CO的排放逐渐降低;而随着点火时刻提前,最大放热率峰值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