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翼  吕建军  周陶然  甄希金 《船舶工程》2021,43(6):前插15-前插21
船舶智能制造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在船舶建造全生命周期内灵活实现不同的决策目的,并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产业革新的过程.针对船舶制造业的特点,通过分析船舶智能制造上层关键技术和关键能力要素,搭建船舶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体系.该体系是释放船舶智能化制造转型红利的核心手段,是构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研发与应用体系的先决条件,可有效引导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的智能化转型路线和节奏,推动船海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成为各行各业的研究热点。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其信息化与数字化程度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船舶制造业的智能化,缩短船舶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云制造服务平台的舰船协同制造体系,改善了传统舰船制造业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结合智能船舶发展特点,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分析智能船舶对传统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教育的影响,进而分析"人工智能+"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探讨构建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5333"教育培养体系,强化学科融合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新机制,形成面向智能船舶的复合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全球制造业竞争激烈,各国制造业都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立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柔性化生产线成为制造业发展必须面临的挑战。与此同时,以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重要特征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多领域技术群体突破和交叉融合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深刻变革,"制造业互联网+"已成为未来技术变革的重要趋势。制造模式加快向数字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全面分析长江航道航标维护管理模式现状,依托长江数字航道工程建设基础,运用"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驱动、开放共享、便捷应用的思维促进与航标维护管理业务的深入融合,构建基于"互联网+"航标维护管理模式在业务内容、业务手段、业务流程、业务形式等方面的升级转型,更好的为长江航道畅通便捷、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管理科学的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智能化"、"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能有效地将船舶检验与之深入融合,不仅可以提高检验效率、提升检验质量、优化验船师工作环境、节约船东维修成本,而且可以建立科学完善的船舶健康档案,从而实现对船舶健康状况的预警监测、数据统计、故障分析,进而对船舶的设计优化改良、器械合理装配、运营科学管理,不断提升海上运输经济效益。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船舶法定检验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智能化发展水平,就如何加强互联网技术在船舶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思考总结。  相似文献   

7.
正船舶智能制造的重点是梳理好两大关系:机器人与数据的关系、船厂上下游之间的关系。未来的智能制造,一个很重要特征是满足人类个性化需求。第四次工业革命席卷全球。在这场变革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将进一步影响现有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在这种形势下,振兴制造业,加快结构调整、全面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快速迈向高端,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当前,我国船舶制造行业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场"智"造革命所带来的风暴,将深刻影响着我国造船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正>"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互联网+",并指出通过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  相似文献   

9.
<正>智能船舶是船舶业的热点,是趋势,也是方向。随着中国一系列战略规划的制定、颁布及实施,"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以及"互联网+"均为智能船舶的发展创造了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各企业单位也均发挥各自优势向着智能船舶方向进军。CCS亦如此,从2011年开始能耗分布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区域链技术"相互融合的技术大发展的环境下,思考装卸工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对"互联网+"作用下的各航运要素转型升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阐释"互联网+航运"的内涵,介绍所涉及航运各要素的类别特征。分析9种航运要素的传统业务模型,并研究构建"互联网+航运"作用下创新业务模型,探讨"互联网+"对航运各要素业务模式转型升级的影响,并对征信和法律风险问题进行探讨。在梳理国内航运电商平台分布情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航运电商市场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互联网+"建设与运用不仅是衡量港口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将成为港口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河北港口集团作为国内首个省域港口龙头企业,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转型机遇期,河北港口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邢录珍强调,要大力推进"互联网+"与港口产业深度融合,以产业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以网络信息化为港口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互联网+"和"大数据"迅猛发展,加快推进"智慧海事"建设,打造一个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海事大数据时代,才能真正实现全面"感知船舶",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海事服务。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崔景波:"智慧海事"助推转型升级智慧海事将融入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和部"互联网+智慧交通"实施推进大潮中。海事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船舶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附加值较低,与世界其他造船强国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的严峻现实,认为船舶产业应当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重塑竞争优势的背景下,探索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助力我国制造产业的转型,加快实现成为世界制造强国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船舶制造业生产效率、实现生产管理一体化,基于准时化生产方式,通过收集分段车间的设备场地分配和划分情况及人员能力数据,研发了船舶分段制造车间排产系统,并得出合理的分段制造计划,可解决船舶制造业存在的经验制造周期下生产计划安排不合理、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进一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在成为一股风潮,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新宠,制造业、港航业等传统行业开始转型互联网战略。目前,"互联网+"已经在影响并改变中国,而互联网思维在推动IT产业自身变革的同时,也打破了信息服务的界限,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都在被互联网的改变中发觉商机、产生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效。秦皇岛港作为我国"北煤南运"的主枢纽港,在国家能源运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以秦皇岛港实际生产业务需求为出发点,提炼总结港口货运费收模式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港口货运费收模式创新的系统功能设计,介绍了系统技术框架,并阐述了该平台在秦皇岛港的应用效果并实施效果。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实现了港口生产业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创新了港口货运费收模式,提高了港口客户服务能力,提升了港口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船舶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亟待转型升级的现状,开展基于船舶制造业生产组织模式、业务形态和经营方式的供应链基本特征分析,并研究供应链的平台能力构建方法。提出船舶制造业数字化供应链转型要基于业务战略驱动,进行相关流程优化重构、组织架构调整、人员能力建设和绩效指标设定,以及工程、IT(Internet Technology)等使能技术支持,驱动供应链各维度能力相互匹配,推动船舶制造业供应链的转型升级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和对信息化的迫切要求。阐述了本体建模方法的优势和本体描述语言,提出运用本体描述船舶制造业领域知识。构建船舶制造业本体模型有利于建立造船企业共享信息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促进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促进造船企业采用先进制造理念、组建虚拟企业和实现敏捷制造。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互联网+"和"工业4.0"时代的到来,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中国港口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借助"互联网+"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港口物流业紧密结合,倒逼港口企业加快转型,建设更便捷、更高效、更智能化的智能港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港,是中国港口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物流强港的重要内涵,也是在"工业4.0"时代推动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