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琬  陈剑  余涛  王骁  刘福泉 《船舶工程》2017,39(S1):187-190
针对潜艇舱室火灾后的大气监测需求,利用材料火灾释放特性试验数据,结合火灾废气组分对人员的健康危害,筛选出火灾后需要重点关注的大气监测组分对象。研究表明,火灾中主要释放5种浓度高且危害性大的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氰化氢和二氧化硫。在开展火灾后的大气监测时,可根据火灾类型,从上述5种组分中筛选监测对象,从而在满足人员生存的同时,提高监测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减少应急呼吸系统使用时间。相关研究对我国开展密闭环境火灾后的大气监测方案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舱室大气环境是制约潜艇自持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大气监测的目的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指导通风、净化系统运行,以及在大气组分浓度存在异常时及时警示。光谱分析技术是当前环境组分监测领域常用的灵敏、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之一。针对现阶段潜艇大气监测需求,本文重点介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和光声光谱技术4种基于光学原理的空气组分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于潜艇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潜艇舱室大气组分分析概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对我国潜艇舱室大气组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和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综合,汇集了定性检出的652种无机和有机气体组分和定量检出的98种气体最高浓度,并就今后开展舱室大气组分分析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功  邱金水  刘伯运 《中国修船》2016,(4):21-24,27
有毒有害烟气是船舶火灾发生后最大的危害,对其控制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相关的研究和应用较少,特别是火灾发生后如何消除烟雾和有害气体的研究更为缺乏。文章通过模拟舱室火灾试验,研究通道烟气的蔓延规律和温度分布情况,获得燃料的热释放速率曲线和质量燃烧速率曲线。通过通道布置的探测点得到了舱室火灾通道烟气运动规律及温度分布情况,为船舶消防损管系统设计中排烟风机的选用、布置、人员逃生和相关消防战术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余涛  李灿  周家勇  田琬  冷文军  陈龙飞 《船舶工程》2020,42(S1):301-305
舱室大气监测系统是核潜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运行效能直接影响舱室设备可靠运行、人员安全和健康。本文对美国核潜艇的大气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论述,重点介绍了已装艇应用近半个世纪的中央大气监测系统(Central Atmosphere Monitoring System,CAMS),以及近年来的最新技术探索。当前大气监测技术仍然难以完全满足核潜艇舱室大气监测需求,迫切需要结合最新科技成果,不断探索以提升监测仪器性能。  相似文献   

6.
程建国 《航海》2014,(4):60-62
海上船舶发生火灾是一种常见海难事故。发生火灾时,为减小损失,应当展开对遇难船舶的救助。在救助工作中,人员救助应当首先保证,如何有效地救助失火船舶上的人员是我们应当着重研究的一项内容。文中针对失火船舶海难救助作业中对遇难人员的救助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船舶上铺设有大量的电力输送线路,由于船舶电力系统的工况恶劣,往往会引发输电线路的短路、漏电等故障,进而引发舰船火灾,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火灾扑救的最佳时机是在火灾发生初期,因此,为了对船舶火灾事故防患于未然,研究一种行之有效的舰船火灾预防和报警系统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船舶火灾报警系统普遍采用烟雾传感器和热传感器等作为火灾监测器,火灾监测的灵敏度较差且误报率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红外图像识别技术的新型舰船火灾报警系统,并对该舰船火灾监测与报警系统的图像识别、边缘处理、平滑滤波等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NOAA气象卫星主要任务是探测全球大气,通过波段筛选和各种处理,也可以监测海洋原油、重柴油污染,这必将成为我国一种新的海洋环境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2019年5月25日下午,某轮在山东威海修船期间,船舶的CO_2固定灭火系统发生CO_2气体泄露事件,造成10人死亡,19人受伤的意外事故。船用CO_2灭火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船载消防设备,当船舶发生火灾时,向火灾区域释放CO_2气体,达到灭火的目的。关于CO_2固定灭火系统的气体意外泄露情况,一般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操作人员的疏失导致;另一种是船舶在摇摆和振动的环境下,CO_2固定灭火系统出现故障导致的自动释放。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对船舶和人员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本文针对常见的船用CO_2固定灭火系统的报警和释放系统的操作和管理要点,总结了操作和管理船用CO_2系统的经验,介绍了一种安全便捷的船用CO_2固定灭火系统的释放程序,以供设计和管理大型CO_2固定灭火系统时进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潜艇大气成分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气成分监测系统是维护潜艇舱室环境适宜居留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潜艇中设置舱室气体分析系统已经有将近40年的历史,随着对气体污染物认识的深入以及对大气成分系统控制要求的提升,需要对大气成分监测系统的测量点、气体分析种类和气体浓度监测范围进行提升。本文介绍潜艇舱室环境大气成分监测系统的要求,并分析几种有前途的大气成分监测技术,最后论述可能的大气成分监测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舰船甲板典型火灾事故下的水成膜泡沫消防灭火场景,采用FDS软件建立灭火数值模型,从灭火效能、损管人员消防作业安全与设备安全3方面开展消防安全评估,对比舰船甲板无风与有风两种工况下评估,结果表明,在火源类型为燃油、火源面积为13 m2的典型油池火场景下,火灾主要通过热辐射对损管人员及设备造成伤害,在水成膜泡沫灭火设施单位面积喷淋强度为3.4 L/(min·m-2)的工况下,计算发现投入水成膜泡沫灭火系统后,火灾被扑灭的时间大约需要5 min,相较于无风情况,有环境风条件下水成膜泡沫的灭火时间有所延长,并且在下风向进行消防作业的损管人员及设备的危害范围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2.
余涛  田琬  支平  刘福泉 《船舶工程》2015,37(S1):6-9
本文针对潜艇舱室液压油泄漏后的火灾风险研究,概述了美国海军所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工作。为开展这项专项研究,美国利用根据核潜艇艏部舱室搭建的“沙德威尔/688”测试平台,对火灾、爆炸和其它相关风险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大量成果,同时基于实测数据验证了针对性开发的潜艇舱室火灾预测软件的准确性。文章结合我国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液压油泄漏火灾风险控制思路和未来发展方向。相关研究对我国开展潜艇及其它船舶和密闭环境火灾风险控制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风机机舱发生火灾后的热流场特性规律,建立适用于风机机舱火灾计算的数学物理模型,对描述质量、动量和能量运输的通用方程进行简化和变形,用数值程序进行了求解,得到火灾发生后热释放速率及机舱内温度、热流、烟气高度等参数数据;分析典型火灾工况下各参数变化的反应延迟时间和变化规律、以及典型工况下特征参数的阈值,通过分析火灾流场特性变化规律,为风机消防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舰船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技术手段。采用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定位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薄弱环节,并针对薄弱环节采用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安全性、保障性设计方法提高系统整体可靠性,对设计方法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形成提高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可靠性相关的控制器通用化模块化设计技术、控制线路故障诊断技术、气体释放安全防护技术、消防联动控制辅助决策技术4项关键技术。在满足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基本控制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开展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达到提升消防联动控制可靠性的目的,起到保障舰船火灾安全性,提高舰船生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航海》2005,(3)
澳大利亚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珊瑚中充满一种名为二甲基硫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被释放到大气中时,能促进云的形成,因此能对所在地区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G2专家系统是一种成熟的故障诊断技术,以其强大和稳定的推理能力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G2专家系统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方法,在异常情况下辅助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故障诊断和决策,对提高装置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装置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某装置为监测与诊断对象,研究并开发了基于G2专家系统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17.
分析HTPB和NEPE固体推进剂化学老化原理,确定推进剂老化释放的HCl和O_2作为监测对象,采用电化学气体检测仪搭建电化学传感器的气氛监测系统,对三种气氛贮存的HTPB推进剂和NEPE推进剂进行加速老化实验和气氛监测实验,研究老化产生的特征气体HCl和O_2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气氛对两种推进剂老化的影响。监测结果表明充氮更利于HTPB的贮存,NEPE在高温加速老化21天后产生的特征气体HCl含量呈指数加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矿井实际生产过程中,机电硐室火灾受多种因素影响,为确定矿井机电硐室火灾真实燃烧特性及人员逃生的影响因素。本文以某矿的机电硐室发生火灾时,使用Pyro Sim火灾模拟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分析机电硐室发生火灾后,外部运输巷内的温度、烟雾浓度以及能见度随时间变化的分布规律,分析得出机电硐室发生火灾时影响人员逃生的主要因素是烟气温度、CO浓度以及能见度。模拟结果表明该矿机电硐室火灾发生后的前100s是火源下风侧人员顺利逃生的关键时期,200s后产生的高温烟气、高浓度CO以及低能见度使受灾人员的逃生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何锋 《水上消防》2023,(1):68-72
针对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发生的火灾事故,对人员处置时生命安全带来危害,结合数字化处理技术不断更新完善,虚拟现实技术、网络交互技术、大数据等与灭火救援行动整合的消防模拟演练系统,提出一种适用于石油化工类火灾扑救的处置对策。通过对石油化工火灾特点进行归类总结,介绍了开展全要素实地演练、分阶段模拟推演、立体式的合成演训等消防模拟演练系统应用三步策略,以期能给石油化工类企业专职队员及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安全舱、避难硐室等密闭环境中CO2常用吸收剂,分析了各类CO2吸收剂的优缺点,对各种碱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二氧化碳吸收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以碱石灰、Li OH、Li2O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三种吸收剂进行了CO2吸收速度对比试验,筛选出适用于避难硐室内火灾条件下CO2吸收速度最快的吸收剂,并对其进行了CO2快速吸收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