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特殊用途轴承,在使用时存在边缘效应,局部应力较大,使用寿命较低。为此,建立了轴承的详细接触分析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验证。采用工程对数凸型对滚子型线参数进行优选设计,用python程序实现滚子节点网格参数自动更新,实现多方案的自动分析。对不同型面修型参数和滚子圆角半径进行了多方案计算,得到了优选方案,避免了边缘效应,并使轴承滚子和内圈应力下降15%以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圆柱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将SolidWorks中建立的三维模型导入ANSYSWorkbench进行轴承接触特性与模态仿真分析,得到圆柱滚子轴承在径向载荷作用下的接触应力大小分布与变形情况,以及各阶模态参数,为轴承传动性能的提高及轴承综合性能的改善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京杭运河苏北段横拉门船闸底平车普通标准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52130)的材料、养护数据、使用寿命周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改进型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52130X2-2RS)优点,并对预期寿命进行计算分析、研究;介绍了改进型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52130X2-2RS)装配工艺;通过对改进型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52130X2-2RS)的技术性能、经济成本、社会效益分析、研究,为横拉门船闸底平车改造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阻尼型尾轴承是在普通水润滑尾轴承的基础上,在后尾轴承衬套外增加一层阻尼材料,通过阻尼层的变形,实现减小由螺旋桨重力悬臂作用引起的"边缘效应",增大尾轴与尾轴承的接触面积,降低最大接触压力,改善润滑性能的目的。文章采用ANSYS有限元方法,分别对三种阻尼型轴承和普通尾轴承进行建模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阻尼层厚度的增加,轴承与尾轴接触面积扩大。与普通尾轴承相比,最大接触压力降低了26.03%,为解决尾轴承"边缘效应"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齐克文 《中国修船》2015,28(1):12-13
某全回转拖轮Z型轴系中调心滚子轴承温度高,导致轴承无法正常工作,文章根据Z型轴系和轴承的结构特点,分析轴承温度高的原因,总结了经验,用以提高轴承的安装精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600t龙门起重机主动车架及球面滚子轴承使用情况和受力分析,以及对主动车架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减速器和球面滚子轴承进行失效分析。同时,对主动车架结构进行三维有限元强度及刚度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以判断主动车架结构不合理处,并提出改进方案建议。通过优化后的主动车架三维实体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对优化后的主动车架结构进行三维有限元强度及刚度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未优化的主动车架进行比较,论证优化后的主动车架结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有限元分析,选取Workbench作为平台,采用MOGA优化算法分别对尾管轴承和中间轴承的长度和布置位置进行敏感度分析,得到轴系设计过程中各参数的不同敏感度,同时计算轴承布置位置和长度与轴系最大应力关系,得到船舶轴系的最佳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舰船耐波性优选几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介绍了基于双因素法、标准遗传算法和基于分配区间型进化算法的舰船耐波性优选方法,通过仿真对优选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给出了适合舰船耐波性优选的分配区间型进化算法的参数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9.
球面型尾轴承是将关节轴承与普通水润滑尾轴承综合而成的一种复合轴承,通过关节轴承自动调心作用可减小由螺旋桨引起的"边缘效应",增大尾轴与尾轴承的接触面积,降低最大接触压力,改善润滑性能。文章应用ANSYS中有限元方法,对球面型尾轴承进行了建模仿真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球面尾轴承可以增加尾轴与尾轴承的接触面积,使得接触压力分布更加均匀。与普通尾轴承相比,最大接触压力降低22%,刚度也得到减小。文中的有限元仿真可为球面型轴承在船舶轴系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调心滚子轴承的特性,分析了调心滚子轴承作为尾轴轴承的受力情况,介绍了安装时的配合情况,以提高安装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通过深沟球轴承以及圆锥滚子轴承两个实例,较为详尽的阐述了基于UG的二次开发方法在轴承参数化快速设计中的应用。利用NXOpen API分别在轴承标准件及非标准件的不同情况下控制模型的主要参数,对于标准件根据型号进行选型,对于非标准件根据模型零部件之间的参数关系修改尺寸,从而完成轴承的整体参数化快速设计,并且在此基础上导出实体模型工程图,以及将所需文件另存为。  相似文献   

12.
采用CFD方法开展了大型集装箱船前置预旋导轮参数优选工作。首先参考节能装置母型设计了大型集装箱船的节能导轮参数,并进行了初步建模和水动力评估。随后开展了节能导轮的优选工作,主要针对导叶攻角、导管长度和扩展角三个参数进行了方案优选,对最终优选方案进行了评估,模型节能效果约为3%,并且预报实船节能效果约为4%,节能效果较好。通过流场分析可知,安装节能装置后,降低了螺旋桨引起的尾流旋转能量损失。项目研究可为大型集装箱船节能导轮设计参数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数学艇型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潜艇型线设计对于潜艇的总体性能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建立数学艇型,将潜艇总体设计中的设计参数与形状参数联系起来,不仅实现了型线设计的自动循环,还打通了型线设计与总体方案之间的瓶颈,实现多方案自动生成,为总体方案的优选奠定基础。为验证本文中数学艇型生成方法的有效性,采用SUBOFF参数为背景,对数学艇型自动生成系列模型进行演算。  相似文献   

14.
应用分区产生网格的方法产生了K型节点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在轴向荷载作用下K型节点焊缝周围的热点应力分布情况,并与相关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通过对1152个K节点模型分析,研究了几何参数对K型节点焊缝周围热点应力分布的影响,发现在几何参数取不同值时热点应力的分布随几何参数的变化发生改变,而且热点应力的位置也随着几何参数的变化在冠点和鞍点之间移动。并在此几何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K型节点焊缝周围应力集中系数分布的参数公式,并对参数公式进行了误差分析。对于绝大多数K节点模型,拟合得到的参数公式所计算的焊缝周围应力分布结果是精确可靠的,所以提出的参数公式为工程中K节点疲劳设计和分析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5.
螺旋桨橡胶轴承压力分布分析与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船舶螺旋桨轴承承受的载荷呈边缘效应,尾轴与轴瓦接触压力分布不均匀。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桨-轴-轴承接触模型,分析在轴系载荷作用下橡胶轴承压力分布与变形特点。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计算方法与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橡胶轴承结构优化方法,计算分析表明优化后轴承压力分布得到了明显改善,可有效降低轴承的局部严重磨损、提高轴承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16.
开展潜艇升降桅杆回转机构改进设计,减小桅杆回转力矩,以便于艇员操作使用。通过对升降桅杆回转机构进行分析,采用增加推力滚子轴承的方式以降低回转力矩,并通过台架试验进行测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在保持桅杆对外接口不变情况下,显著降低了桅杆回转力矩,台架测试最大值远小于指标值。改进设计解决了潜艇升降桅杆回转力矩过大问题,工程实施性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有限元法对复合材料上层建筑分段吊装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吊装方案以控制吊装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考虑到复合材料上层建筑的特点,建立钢骨架和复合材料壳板组成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起吊约束对上层建筑变形的影响;选取偏于保守的约束条件,进行加载求解。通过计算,对分段结构进行合理加强,确保上层建筑在吊装过程中不发生过大的变形和应力。结合工艺要求,提出4种吊装方案,计算每种吊装方案下上层建筑分段的强度与刚度特性,优选出较为合理的吊装方案。在此基础上还将上层建筑简化为钢骨架模型,分析钢骨架的变形和应力,进一步验证吊装方的合理性,并校核连接钢骨架和复合材料板格的螺栓强度,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了最优的吊装方案。  相似文献   

18.
将正交设计法应用于拖驳船队参数的优选上,对拖驳船队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通过多级优选,得到了最佳组队方案,并且对油价等因素的变化是否对象最佳组队方案产生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fluent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某一渔船进行型线优化,通过CFD仿真技术进行多方案船型优选,开展船模试验以验证仿真结果,以优选出来的船型为基础进行艉部和球鼻艏的改型,并再次通过模型试验量化改型的效果。型线优化后明显改善了阻力、推进水动力性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有限元法对复合材料上层建筑分段吊装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吊装方案以控制吊装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考虑到复合材料上层建筑的特点,建立钢骨架和复合材料壳板组成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起吊约束对上层建筑变形的影响;选取偏于保守的约束条件,进行加载求解.通过计算,对分段结构进行合理加强,确保上层建筑在吊装过程中不发生过大的变形和应力.结合工艺要求,提出4种吊装方案,计算每种吊装方案下上层建筑分段的强度与刚度特性,优选出较为合理的吊装方案.在此基础上还将上层建筑简化为钢骨架模型,分析钢骨架的变形和应力,进一步验证吊装方的合理性,并校核连接钢骨架和复合材料板格的螺栓强度,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了最优的吊装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