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称六相PMSM双电机串联系统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称六相PMSM双电机串联系统由一台对称六相PMSM串联另一台三相PMSM,在同一台六相电压源逆变器驱动下实现解耦运行.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的提高是该串联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计算出了对称六相PMSM双电机串联系统逆变器工作在线性调制区的临界条件,分析了零序信号注入提高载波PWM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的方法,并通过Mtalab/Simulink仿真对几组工作点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在同一逆变器供电下的两台永磁同步电机(PMSM)串联系统,可运用矢量控制技术实现独立解耦控制。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一台对称六相PMSM与一台三相PMSM串联系统的扩展Kakman滤波器(EKF)转速估计方法,观测器状态方程采用转子磁链定向的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压方程。在线实时估计转子的位置和转速,使得电机能够在无需知道转子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启动和运行。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了变速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双Y移30° PMSM串联系统独立解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Y移30?永磁同步电机(PMSM)双电机串联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多电机传动系统,其中电机1运行在?-?平面上,电机2运行在x-y平面上。本文研究了该串联系统一种新的串联方式,通过坐标变换建立起两台六相永磁同步电机串联驱动系统的数学模型,用数学方法证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电机串联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现状,介绍了电机串联要遵循的原则和串联规律,给出了电机串联需要矩阵的一般形式。以两台五相PMSM为例,建立了两电机串联模型,用Matlab/Simulink为工具,对两台五相PMSM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重点考虑一台电机转速变化时对另外一台电机的影响,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从而验证该电机串联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以两台双Y移30°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为例,建立起一种新颖的电机串联驱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在这种新型驱动系统中,两台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通过恰当的相序调整串联起来,由一台六相电压源逆变器供电,可以实现两台电机独立的矢量控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对电机的变载运行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  相似文献   

6.
袁飞雄  汪伟  龙文枫 《船电技术》2010,30(8):1-3,15
多相电机是一个多维系统,它与传统三相电机有较大差异。目前对多相电机尤其是双三相电机控制策略,只是简单采用了三相电机控制方法,忽略多相电机本身特点,导致谐波电流增加,系统性能较差,没能发挥多相电机优势。本文首先建立了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针对多相电机特点,采用矢量空间解耦控制,并新提出一种新的SPWM调制方法实现多相电机多维电流控制,有效抑制谐波电流。通过仿真及实验验证,证明该方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内有两套绕组,形成两个余度,在单余度故障时,另一余度可继续工作,保持一定性能。短路故障是电机系统中较为严酷的一种故障形式,本文使用电路仿真的方法基于Simulink搭建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并进行几种外部短路情况的分析,避免了传统分析方法在直观性、便捷性方面的不足,得到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在单余度引出线短路与开关管短路的故障下运行的状态。并分析了故障余度的控制系统,切断控制系统可减小输出性能下降,而主动构造三相完全短路可减小输出波动。最后总结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外部短路对电机运行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刚  廖冬初 《船电技术》2013,33(8):28-32
介绍了铝型材在线切割的工作流程,分析了PMSM磁场定向控制策略,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位置环、速度环及电流环三环串联的仿真模型,通过实际电机参数进行仿真研究,得出了预期的仿真波形。该仿真模型为该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由变频器和永磁同步电动机构成的推进系统在船舶电力推进中应用较多。而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的起动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简要介绍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基础上,对PMSM的起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采用开环变频起动方式,详细分析了该方式的起动策略和起动过程,并对起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电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经分析可知,该起动方式在船舶推进PMSM运行的工况下,简单可靠,起动性能较好。该起动方式也可以作为其它相近用途的大型PMSM的起动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趋近律方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滑模速度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秋  袁雷 《船电技术》2016,36(1):74-77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调速系统的动态品质,提出了一种基于趋近律方法的滑模速度控制策略。为了解决传统指数趋近律所存在的缺点,文中首先设计了一种改进的指数趋近律算法,该方法能够根据系统状态距离平衡点的远近而自适应调整趋近律速度;基于改进的指数趋近率设计了适用PMSM调速系统的速度滑模控制器。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种数字计算机程序,可用于模拟图1所示的系统。该系统由一全波可控硅整流桥将三相永磁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可调电压。这里的发电机是由感应气隙电压与电感、电阻串联来模拟的,它们的组成可依据发电机的设计数据。本程序用循环累积的方法分析系统,它可以帮助设计师预计为满足系统的稳态和瞬态的一些指标而需要的补偿,并得到最佳的滤波元件。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了三相PWM整流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将双闭环工程设计方法结合矢量控制策略应用于PWM整流器。通过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得到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和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从滑模控制原理出发,综合李雅谱诺夫稳定性定理,设计了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PMSM转速控制系统,讨论了滑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无互联线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针对传统下垂控制对于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电压相位差调节的不足,提出一种在下垂控制的基础上引入相位调节环的并联三相逆变器相位调节方法。该相位调节环对并联系统电压相位进行检测,并直接实施同步调节,减小并联系统的相位差从而减小并联冲击。分析了下垂控制的原理以及并联系统相位差的产生原因,介绍了改进后的下垂控制的拓扑结构图以及工作方法。通过搭建两模块并联三相逆变器实验平台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双三相电机的静止坐标系模型提出了基于矢量脉宽调制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空间矢量调制的方法来补偿定子磁链误差,具有矢量控制的连续平滑和直接转矩控制的快速响应,能有效的削弱电流谐波和稳态转矩脉动。MATLAB/Simulink仿真研究表明该策略能加快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削弱稳态转矩脉动,得到良好的磁链波形。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船舶电力系统在非理想状态下三相电压畸变和负载突变情况,结合现有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平均值模块的谐波检测方法。采用低通滤波器(LPF)串联平均值模块的结构替代传统平均值模块,同时采用三相电压锁相电路替代传统的锁相电路,从而提高其检测精度。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的方法在三相电压畸变、负载突变情况下进行谐波检测能提高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周炎  施伟锋  张威 《船电技术》2016,36(8):73-76
永磁同步电机(PMSM)数学模型是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的。传统的矢量控制采用双闭环控制,转速环和电流环都是采用的传统的PID控制器。针对PID控制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在线辨识的单神经元PID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利用神经网络对信息数据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提高系统对环境改变的稳定性,仿真实验表明,系统很好的实现了给定速度参考模型的自适应跟踪,结构简单,能适应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串联双圆柱的结构特点,利用IVCBC涡方法适合高雷诺数下数值计算的特点,建立了高雷诺数下串联双圆柱绕流的数值计算模型;采用经典算例验证了IVCBC涡方法的收敛性;探索了雷诺数为2.5×104、间隙比分别为1.1,1.25,2,2.5,3,3.25和4的串联双圆柱绕流的尾流特征;清晰地展示了尾流中较小的漩涡的形成、分裂和融合,详细地阐述了串联双圆柱流体特征发生突变的原因;深刻地揭示了串联双圆在高雷诺数下的绕流机理。研究表明:尾流模式与经典的实验尾流模型吻合较好,两圆柱中间的涡对是串联双圆尾流发生突变的主要原因;间隙之间时,间隙上部小漩涡形成、间隙中间流体的振动与下游圆柱表面上涡的脱落是同步的;该流体模式能清晰地展示尾流中较小漩涡,说明与有网格方法比较,该计算模型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为进一步研究高雷诺数下串联双圆柱流体力的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9.
刘胜  李海宝  张兰勇 《船舶工程》2016,38(11):67-71
为了解决WPC(穿浪双体船)尾压浪板的高精度位置控制问题,将重复控制应用在伺服系统中充当控制器,通过设计的重复控制PID控制器,使得WPC尾压浪板位置伺服系统具有高精度及鲁棒性好的特点,且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针对PMSM(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做了重复控制PID系统的仿真分析,并与常规PID控制作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重复控制PID控制可有效提高位置伺服系统精度,且使系统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在动态和稳态性能方面都表现出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20.
铁路电力系统普遍采用三相10 kV 50 Hz供电制,承担着铁路电力自闭线、贯通线、站馈线等重要负荷供电重任,一二级负荷多,供电质量要求高.传统供电方式存在电能质量差、供电可靠性低、建设管理成本高、资源浪费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高可靠性补偿式铁路净化电源系统方案,利用交直交电力电子变换装置和串联耦合变压器对牵引供电网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