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飞 《铁道运营技术》2012,(4):56-57,60
研究了铁路枢纽内货运站对编组站的影响,并对货运集中化进行了介绍,提出了货运集中化后,在枢纽内通过优化小运转列车开行、减小编组站车流到达的不均衡性和协助编组站改编难解难编车流等措施,以缓解编组站能力紧张状况,使编组站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相似文献   

2.
深入分析编组站折角车流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车站能力和作业时间的影响,提出通过调整车场分工、优化相邻编组站车流组织、优化折角车流在站内的组织、组织好列车反接和反发、减少编组站折角车流的数量,来降低车站的重复改编作业,从而提高车站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铁路双向编组站的折角车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铁路编组站中的双向编组站折角车流人手,分析了影响折角车流量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折角车流的交换作业方式,阐述了折角车流对于双向编组站的影响。通过正确选择进站线路的引入方向,合理设置编组站位置以及适当地增设第二进站线来减少折角车流。并针对折角直通车流和折角改编车流提出了增设渡线或环线来处理折角直通车流,设置方便的联络线或共用的交换车场来处理折角改编车流,有利于解决折角车流重复改编的问题,提高编组站的工作效率和改编能力。  相似文献   

4.
构建基于CIPS的跨站协同运输计划编制平台,感知生产现状、车流分布、阶段计划,从跨编组站协同运输一体和以编组站为核心的区域互保运输一体两个方面,以车辆在成都局集团管内编组站总体的中停时为目标,协同编制各编组站的计划,均衡利用三大编组站能力,实现车流均衡,从而达到避免到达编组站进行重复解体,产生折角车流的目的,形成全局优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铁路双向编组站处理折角车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双向编组站折角车流产生原因,以及对编组站能力和运输组织的影响,总结双向编组站处理折角车的6种设计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对于双向编组站,在折角车流大、衔接方向多且处理复杂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组合设计,以灵活解决双向编组站的折角车问题,提高双向编组站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6.
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度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编组站实际作业过程为研究背景,基于编组站车流到达的不均衡性,将每一时段[ti-1,ti)的车流输入强度划分为3种不同的到达状态,结合对车流状态及编组站各系统能力的分析,得出编组站系统作业能力的协调度计算公式,最后,根据某编组站的实际车流量,计算出该编组站车流密集到达状态下的系统协调度。实例计算分析表明:所得出的协调度计算结果能够反映出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的薄弱环节,为提高编组站整体作业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路网、区域性编组站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15个路网性编组站和17个区域性编组站目前的主要设备及能力状况;指出了编组站在整体布局上、与区间能力及内部各系统的能力协调上、编组站的改扩建及自动化改造中、编组站的设计观念必设备的维护维修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导致车流不均衡性加剧的原因,并指出车流不均衡性的加剧是目前编组站面临的新挑战。研究了运输新产品的开行对编组站的影响,收集了全路受影响较大的八个编组站的有关数据,利用统计分析、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着重对到达注进行了研究,并引入参数ф、ψ来描述车流的不均衡程度。研究结果比较表明,目前车流的不均衡程度已十分严重。文章从编组站的布局及编组站自身两方面,提出了消除不均衡影响的对策;分析研究了编组站为适应我国铁路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秦飞 《铁道运营技术》2010,16(3):14-15,19
以典型的双向三级六场纵列式编组站为对象,从运输组织和编组站线路场别的合理设置两方面着手,提出了减少折角车流的有效措施,其中重点是提出创新的菱形交换场,以达到减少折角车流,编组站车流畅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铁路枢纽折角车流数值变化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解编车流作业规则和系统资源限制为约束,构造不同目标函数下铁路枢纽编组站作业分工数学模型,给出折角车流理论最大值和最小值及相应编组站作业分工方式及车流条件。基于折角车流变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将外部车流环境视为一个动态的随机输入,以特定铁路枢纽为背景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和遗传算法计算不同条件下折角车流数值解。通过对模拟数据趋势变化比较分析,提出铁路枢纽运输组织不应过分追求折角车流最小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编组站是车流调整的主要节点,编组站的组织水平直接影响路网车流分布。通过对徐州北站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分析当前编组站运输组织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