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方向感的地铁站地下空间可识别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地铁站的地下空间特点,从方向感的角度出发,结合实例阐述了作为汇集大量人流的快速轨道交通方式的地铁站地下空间的可识别性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广州市面临的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规划及管控需求,进一步保障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完善地下空间规划体系,对广州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规划及管控进行思考.首先,对国内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规划及管控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其次,结合广州市地下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分析广州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规划及管控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超前开展轨道交通等线性工程的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立地下空间三维管控系统、提前谋划地下轨道交通复合走廊、促进地下轨道交通与城市地下空间融合发展等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枢纽导向标志的设计,提高导向标志设置的效益,提出了一种定量评价体系,该体系以使用者寻路行为为研究对象,将视觉追踪的方法应用于寻路实验,从"点、线、面"3个层次,结合单块标志视认指标、流线标志设置评价、区域标志整体评价,构建导向标志评价体系。基于该评价体系,以南京南站内导向标志为研究对象,设计改进型的寻路实验方案,通过对50名调查对象共计100条实验线路的测试结果分析,提取眼动仪记录数据中受试者注视点位置、持续时间、轨迹、扫视时间等数据,得到南京南站导向标志综合评价值为76.06,并根据各层次评价结果对导向标志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该导向标志评价体系基于视觉追踪技术对传统寻路实验进行了技术迭代,进一步细化了指标权重,最终形成了立体评价层次体系。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对于公共建筑导向标志的设计与改善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与指导性。  相似文献   

4.
为给高铁枢纽区域交通与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一定经验参考,对郑州南站高铁枢纽区域交通进行了探讨。结合郑州南站区域定位及周边用地地下空间开发实际需求,对郑州南站区域交通与地下空间进行了分析。针对枢纽区域交通提出了枢纽道路交通集散方案为三快一条主干道和地面的道路交通集散方案,同时枢纽南北形成南北两个高架大环,实现枢纽南进南出,北进北出;针对区域地下空间提出了结合枢纽及周边轨道交通资源建立多元化立体步行系统。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导向标识是轨道交通建设和组织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完善的导向标识系统能减少乘客的走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从而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运营效率.本文首先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导向标识布设需求为出发点,然后展开北京某地铁站的寻路实验,梳理了寻路过程中行人流线和行人导向标识的设置规律.结合寻路实验结果,阐述了行人导向标识设置位置、内容与寻路结果间关联.接着借助理想点法,分析距离、标识数量及识别度等因素对路径选择的影响.最后,通过灵敏度分析,阐述各因素变化对影响路径选择的影响.理论和实践结果都表明:轨道交通系统中引导标志、识别标志数量以及光线强度对乘客的路径选择影响较大,乘客通常选择导向标识多,易于观察,光线明亮的路径.以标识的种类分析,引导标识和识别标识在路径选择中使用率高;从标识位置分析,站台以及站台与通道连接处利用率高;从时间上分析,观察定位标识所需时间最长.因此,进行导向标识布设时,合理布设引导标识和识别标识的数量、位置、内容,可以合理引导客流分布,提高轨道交通车站营运组织效率,实现疏散客流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2008,(9):14-14
目前上海最大的一座地铁车站——浦江南浦站,正在紧张施工。作为轨道交通7号线与轨道交通12号线换乘站点,这座地铁车站将依靠乘客零换乘、2条线路列车互调支援、庞大的地下空间等人性化设计,带动周边地区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2011,(1):22-22
近日,北京市东城、丰台、通州、顺义等区县陆续出台各自的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1月19日在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表示,北京市今年将出台统一的地下空间规划纲要,优化83个轨道交通枢纽及其周边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安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通车,车站周边交通设施设置、用地功能组织、建设资金筹措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西安市轨道交通已建线路及车站在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优化轨道交通沿线交通设施及车站周边用地的规划策略。以轨道交通4,5,6号线及市域轨道交通临潼线为例,确定车站周边800 m为研究范围,将涉及的88个车站划分为枢纽站、区域中心站、换乘接驳站和一般站。提出交通设施衔接控制导则、车站周边用地优化整合模式、各类车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控制要求,以及车站周边用地开发强度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大型换乘站——西关什字站的修建为背景,对兰州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车站建设情况及周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地下空间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要点、总体布局原则等方面的研究,为兰州市地下空间资源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提出了相关规划建议,使兰州市地上开发资源较为紧张的局面能够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10.
正虹桥综合客运枢纽人流、车流出入复杂,建筑体量大、空间复杂、多层叠加、相互交错,涉及应急管理方面的责任主体更加复杂和多元。一、枢纽火车站出租车上客站点概况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集铁路、轨道交通、长途巴士、公共巴士、出租车、社会车辆及航空港等轨、路、空三位一体的超大型、世界级交通枢纽,日旅客吞吐量可达110—140万人次。上海虹桥火车站地下一层出站口为枢纽换乘通道,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安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通车,车站周边交通设施设置、用地功能组织、建设资金筹措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西安市轨道交通已建线路及车站在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优化轨道交通沿线交通设施及车站周边用地的规划策略.以轨道交通4,5,6号线及市域轨道交通临潼线为例,确定车站周边800 m为研究范围,将涉及的88个车站划分为枢纽站、区域中心站、换乘接驳站和一般站.提出交通设施衔接控制导则、车站周边用地优化整合模式、各类车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控制要求,以及车站周边用地开发强度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世纪大道站位于浦东新区世纪大道与东方路、张杨路的交界口。为充分体现城市轨道交通方便为民的宗旨,提出了轨道交通6号线世纪大道站以地下一层的形式,横跨世纪大道(即将原东方路站、张杨路站地下一层的部分站厅改建成6号线车站的站台)并与轨道交通2号线东方路站、4号线张杨路站及9号线车站形成“丰”字型的换乘车站(见图1)。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参考国内已建地下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埋深的分布,结合泉州市线路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周围建(构)筑物的具体情况,在对地下管线埋深做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考虑地下空间长远规划利用,确定出泉州市地铁适宜埋深,为其进一步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内部行人流运动规律及其基本特征与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组织密切相关,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轨道交通内大规模、高密度行人流运动对轨道交通安全与组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现有的社会力模型为基础,对模型参数中的驱动力、吸引力和方向影响进行改进,在模型计算时引入矩形作用范围,提出避免过度重叠的...  相似文献   

15.
彭文俊  邹楠 《交通与运输》2021,34(z1):102-106
在存量发展背景下,通过轨道交通引导城市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形成广泛共识.在剖析轨道交通引导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础上,分析其深层次含义是构建以轨道为骨干的轨道城市空间形态,促进轨道交通以区域发展前景、城市空间形态、公共空间布局、其他交通方式的多维统一,需要从轨网规划、轨道近期建设规划到轨道实施落地的全链条规划设计体系支撑.以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实践为例,在区域协同方面,多前景分析园区城市发展的多种可能,前瞻性布局园区轨道网络;在城市空间方面,促进园区站枢纽与城市中心体系耦合;并在轨道规划建设实施过程中,探索了涵盖"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地下空间与交通一体化规划方法,为国内类似地区的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因驾驶员受视觉环境的影响,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存在标志视认性不足、安全性不佳的问题.通过总结地下停车库机动车引导系统的设计经验,提出了地下车库机动车引导系统的设计流程,和根据建筑业态确定了设置引导标志位置与密度的方法;提出了地下车库机动车引导标志悬挂净空标准以及净空不足时的改善措施;针对机动车引导标志版面信息需求提出了优化设计原则及实施方法,并以某城市综合体地下停车库工程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项芹  成志军 《轨道交通》2009,(10):52-5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辐射能力的增强,在旧城日益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时,新城的开发建设便愈加显得重要。另一方面,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大运量的交通方式,同时也表现出对于土地开发和城市空间的引导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以轨道交通为导向进行新城建设,并且在站点地区形成了功能高度复合的建筑综合体。  相似文献   

18.
大城市空间与交通网络互动、优化的关键在于把握出行活动的时空约束关系及基本规律。针对不同空间尺度界定骨干交通模式的服务目标,即构建适应圈层、轴带、珠链等不同空间形态的轨道交通系统结构及模式。首先,分析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与城镇空间的发展历程及问题,以轨道交通对都市圈不同区位和不同增长模式的适配程度为切入点,提炼空间—交通互动作用在出行时间与活动空间、时间尺度与空间形态、新城发展与区域城镇格局、交通设施与增长形态四个方面的规律。根据上海市2040年总体规划的目标,针对都市圈核心功能区、通勤圈等不同空间尺度范围的布局特征,确定多模式轨道交通层次结构、功能定位、网络形式等系统设计准则和策略导向。最后,提出一小时时间约束的上海都市圈交通廊道识别、节点选择和枢纽体系设计方法和方案。  相似文献   

19.
王睿  杨大伟  张玉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10):144-144,146
通过对西安市交通现状的分析,从城市发展及动态交通、静态交通供需平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西安市交通矛盾的方法——开发地下交通空间。进而提出了核心区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地下步行系统、地下人行过街通道和地下停车系统的规划要点和构想。  相似文献   

20.
都市圈外围向心的通勤交通比例高、中心区交通压力大,因此都市圈通常采用以轨道交通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首先结合伦敦、纽约、东京都市圈案例,分析轨道交通对都市圈空间形态的影响。结合广佛都市圈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低运量轨道交通4个层级轨道交通的发展,从枢纽规模与布局、网络一体化、运营管理与车站开发等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指出分散布局的轨道交通枢纽与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网络是适合都市圈的轨道交通发展策略。最后,针对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借鉴、城际铁路和轨道交通快线采用地下线路形式穿城、如何实现"四网合一"、枢纽空间的规划预留等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