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详细介绍青藏铁路厚层地下冰地段路堤填筑及路堤防护、排水、过渡段综合施工技术,通过采用通风管和片石两种方式成功地解决路堤堤身热量的散失问题,从而提高基底的冷却量,维护基底多年冻土的稳定。另外,通过碎石及抛片石护坡、U形水沟以及挡水埝等路堤防护及排水工程的施工,有效地解决路堤的热融问题,减少路堤下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幅度,改变路堤下多年冻土人为上限的状态,提高路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青藏铁路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区546.43km,防止多年冻土融沉是青藏铁路路基工程设计施工面临的首要技术难题。为指导设计与施工,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大规模施工前,在具有代表性的北麓河、清水河、安多3个试验段,先期进行片石气冷、片石及碎石护坡、热棒、通风管路堤等主动保护多年冻土路基结构的试验研究。 研究结论:片石气冷、片石及碎石护坡、热棒、通风管路堤通过改变路基的结构和填料,调节辐射、对流、传导所传输的能量,增加多年冻土地基的冷储量,改善多年冻土地基的热状况,防止多年冻土地基融沉,是保护多年冻土的有效工程措施,适用于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青藏铁路格拉段多年冻土区路基长380.30km,其中片石气冷、碎石护坡、路基设置热棒的长度分别为117.69km、127.00km、32.0km。青藏铁路主动保护多年冻土路基结构试验工程至少已经过6个冻融循环,未发现路基融沉病害;2006年7月后,多年冻土区列车以100km/h速度的平稳运行,证明了经主动保护的多年冻土路基结构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青藏铁路清水河段加筋路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青藏铁路清水河段加筋路堤一些初步的试验研究 ,分析加筋路堤在保护多年冻土和维护铁路路基稳定性方面的作用 ,对该加筋路堤下地温情况及多年冻土的人为上限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管道通风路堤下土体的温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青藏铁路管道通风路堤对于保护多年冻土的工程效果 ,基于试验段在近 2个冻融循环周期内的温度监测资料 ,初步分析了路堤填土下土体温度的发展特征 ,并对通风管铺设高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通风管路堤具有保护多年冻土的作用 ,而且通风管埋设位置低的路堤工程效果要优于通风管埋设位置高的路堤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研究片石通风路基、热棒路基、通风管路基施工技术的工作原理、施工工艺和方法、主要质量保证措施和实际应用效果,总结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堤施工技术,为高原多年冻土路堤施工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论:根据分析确定不同冻土施工技术的适用范围,灵活选择冻土施工技术.路基面过宽、暖季过长的冻土地段不宜选择热棒路基;通风管路基与风向密切相关,目前我们很难把握风向,建议少采用通风管路基;片石通风路基要注意选好石材,防止地表水进入路堤;在高路堤地段,建议采用以桥代路方式通过.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地段片石通风路堤的参数选择、施工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路堤高度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沿线多年冻土区中融区路堤冻结深度和冻土区路堤监测断面实测地温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堤的地温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沿线路堤的临界高度是不一致的,在多年冻土区腹地的越岭地段,其年平均气温和地温均较低,冻土环境相似,路堤的上临界高度为7 m左右,在地势相对较低、气温和地温相对较高的其他地貌单元中,路堤临界高度则相对较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高于上临界高度的路堤主要分布在昆仑山、风火山、唐古拉山等山区地貌单元中。  相似文献   

8.
结合施工实践,介绍了多年冻土区路堤施工中为控制填料含水量、减少路基冻胀及翻浆所采取的一些工艺新措施.  相似文献   

9.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具有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气候严寒、地质条件和水质条件复杂,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其施工方法不同于一般低海拔非冻土地区路基施工方法。此文根据青藏铁路设计施工科研攻关成果和现场施工经验,对多年冻土区路基路堤、路堑及过渡段路基等工程施工方法进行分析论证,对今后多年冻土区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藏铁路第七标段多年冻土路基按保护冻土原则进行设计,高含冰量冻土地段采用片石通风路堤、通风管路堤、保温护道等措施减少冻土扰动,缩小冻土融化沉降范围;采用换填保温层、设置挡水埝、U型水沟等防排水保温措施,使冻土路基重建热量平衡系统,满足了多年冻土路基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