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嵩昆高速公路项目第1标段K0+428中桥属于既有嵩待高速公路的新建桥梁,桥下设置小铺立交L匝道下穿主线通道。若按常规施工方法,K0+428中桥位置的既有嵩待高速公路需开挖约9.5m,且受到地形的限制而无法进行改道,不能满足地方保通要求,故采用"盖挖法"施工方法,首先在原高速单幅路面施工桩基,然后开挖至盖梁底进行盖梁施工及上部结构及附属工程施工,最后开挖桥下土方进行系梁施工及墩柱装饰,该施工方法既减少了前期开挖深度又满足了单幅施工的条件,从而实现了保通要求。本文对嵩昆高速公路项目K0+428中桥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总结提炼,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余富先 《路基工程》2021,(2):181-186
以明挖隧道深基坑施工与近邻高速公路桥梁桩基的深(圳)中(山)通道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隧道基坑施工对近邻桥梁桩基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案和施工工况,其筑岛施工和暗埋段施工过程对既有沿江高速桥梁桩基的影响较小;水平附加位移(朝基坑侧位移)和竖向附加位移(沉降)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主线隧道基坑开挖施工将在既有桥梁桩基中产生附加内力,应提前对既有桥梁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隔离桩施工对邻近高铁高架桥桩基的变形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舒 《世界桥梁》2012,40(5):54-58
盾构穿越邻近桥梁桩基时通常采用隔离桩作为地基主动加固措施,但当隔离桩与既有桥梁桩基相距较近时,隔离桩桩基施工会对桥梁既有桩基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依托杭州地铁1号线下穿沪杭高铁余杭南站高架桥工程,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钻孔桩和旋喷桩施工引起既有高架桥桩基的变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钻孔桩施工对桩基水平位移影响很小,对沉降影响较大,现场实测最大沉降为0.94mm;钻孔桩完成后,旋喷桩施工对桩基水平位移和沉降有一定影响,现场实测桩顶最大水平位移为0.5mm,沉降为0.6mm。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速度等参数,加强监测以减小隔离桩施工对既有高架桥桩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高速公路桥梁中盖梁抱箍法施工已逐步取代了支架现浇施工,本文结合新疆库车至阿克苏高速公路K772+544.5渭干河大桥将盖梁抱箍法施工的设计思路及施工控制要点与各位同仁相互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高速公路一侧开挖基坑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GTS软件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基坑开挖施工过程对既有高速公路桥梁桩基的沉降及侧向位移影响,并从结构施工安全角度出发,提出控制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肖金宝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4):88-92,102,M0011,M0012
随着时代发展,交通量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既有桥梁需要改扩建,而改扩建工程中常遇到新老结构空间关系冲突的问题。以上海市某立交改扩建工程为例,在不中断交通的前提下,采用无支架的方式更换既有桥梁的桥墩,从而为新建匝道桥下穿提供空间。为避免或减少桥墩更换给上部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设计及施工等措施,控制新建桥墩产生的竖向位移,从而减少附加给上部结构的强迫位移,使上部结构尽量维持原受力状态。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空间模型分析并控制盖梁在各种工况下的竖向位移,从而使上部结构支座处竖向位移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采取多种构造措施增加新老结构的连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保证新老结构共同参与受力。另外还提出一系列施工控制措施,控制新建基础沉降,监测上部结构支座处竖向位移变化,使位移处于可控状态。该无支架更换既有桥梁桥墩的关键技术控制方法为今后的改扩建工程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桥墩更换思路。  相似文献   

7.
赵华 《中外公路》2019,39(4):67-70
黄土冲沟区桥梁桩基是一种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为了研究黄土冲沟区桥梁桩基础受到的水平推力、沉降、位移、桩周土含水率之间的相互关系,课题组在山西省太(原)佳(县)高速公路某桥梁桩基上安装了一套远程监测系统。通过两年的监测,得出了以下结论:①监测点桥台(墩)桩基不同深度范围内所受桥下边坡滑移提供的水平压力均呈现出春夏季(雨季)增大而秋冬季减小的趋势;深度上的变化符合弹性嵌固桩的土压力分布规律;②监测点桥墩的位移呈现波动式变化但量值很小,波峰处于春夏季;③监测点桥台(墩)桩基的差异沉降量随时间有减小的趋势,且与土压力随时间变化规律相对应;④监测点桥下边坡坡脚黄土的含水率与降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偏压条件下隧道不同施工方法对既有桥墩桩基稳定性的影响,以深圳市在建葵坝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桥梁段施工作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该隧道在3种不同施工方法作用下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分析隧道围岩的应力和位移的分布特征以及桥墩桩基的变形方式和位移大小,比较了不同施工方法对桥墩桩基稳定性影响的大小。分析结果表明:顶弧侧壁法能够更好地控制桥桩位移和地表沉降,CD法次之,而台阶法最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地铁深基坑邻近隧道施工时既有隧道的受力与变形特性,以南京地铁9号线管子桥站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基坑开挖引起的既有隧道的受力与变形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地铁基坑开挖引起的既有隧道最大沉降值为7.32 mm,最大水平位移为5.74 mm,隧道变形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隧道主体沿Y方向和Z方向产生的位移远大于沿X方向产生的位移;基坑开挖时,隧道敞开段与暗埋段会产生沉降差异,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沉降差。  相似文献   

10.
为避免高速公路桥梁拓宽工程中,由于新旧桥梁基础差异沉降引起上部结构拼接部位产生开裂,以某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加宽工程中后张预应力板梁桥和T梁桥为背景,分析新旧桥梁基础差异沉降对后张板梁桥、T梁桥结构受力、位移的影响,并对结构拼接部位进行强度验算。对采取地基加固(桩底后压浆)技术的后张预应力板梁桥进行13个月的基础沉降观测,验证该控制技术效果。结果表明:新旧桥梁基础差异沉降值为5mm时,桥梁上部结构受力、位移满足要求,拼接部位结构强度满足要求;地基加固技术可有效降低新旧桥梁基础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11.
广明高速广州段金山互通立交匝道桥多处下穿广深港铁路屏山涌特大桥,为确保施工期间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以B、F匝道桥下穿广深港高速铁路屏山涌特大桥为例,采用MIDAS 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模拟两种不同的施工方案,分析其对既有高速铁路桥墩桩基及墩顶位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钢管桩+贝雷梁支架的施工方法对既有高速铁路桥桩基引起的附加沉降及附加力、墩顶位移基本无影响,推荐作为施工方案;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对既有高速铁路桥桩基引起的附加沉降及附加力、墩顶位移影响较大,其中桩基的竖向力增幅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张万鹏  郝成英  陈林 《中外公路》2019,39(3):107-111
当既有桥梁桥下无法避免堆载时,可考虑采用支挡等措施来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该文以某既有大桥桥下填筑工程为背景,提出对桥墩实施非接触性筒状防护,对该桥墩护筒防护结构进行结构分析及护筒-堆土-地基交互作用施工全过程进行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防护结构可有效地隔离堆载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应力及变形的最不利状态均为施工末期、考虑回填土高差和施工机械不利荷载工况;回填土作用下护筒将发生较大的竖向沉降,存在桥墩系梁时应考虑采用增大系梁与护套的间隙或采用后期浇筑系梁护套等措施,以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交通项目占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珍贵,为了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用地,大多数地方要求高速公路按高架桥的模式建设,地方利用桥下空间配套建设地面道路,本文结合G92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二期地面道路项目对高速桥梁下路基施工给既有高速公路桥梁的安全影响进行充分研究,特别是对于高速互通设置路侧辅墩路段,地面道路路基填筑时在辅墩两侧形成不均衡加载,对辅墩产生水平推挤,对辅墩桩基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通过路基填筑对桥梁桩基影响的充分分析提出了三个处理方案,分别从投资、用地、承台及墩柱位移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提出了推荐采用的方案,同时对施工期监测提出了具体要求。本研究可为以后的高架结合地面道路的路基填筑施工方案提供有益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17,(8)
在盾构机下穿城市桥梁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既有桥梁的保护和控制沉降变形是一项关键技术,采用桥梁基础周边土体预加固措施和控制盾构施工参数、保证注浆和二次注浆质量是保证既有桥梁运营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已经进入跨线立交桥的密集建设时期,为了更好地理解跨线桥桩基施工对被跨既有高速公路的影响,该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在建跨线桥桩基施工对被跨既有高速公路土质边坡、路面稳定及变形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全部桩体施工完成后对原有施工场地地表的变形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跨线桥桩基的施工使被跨既有高速公路土质边坡产生潜在滑动面,并使路面产生向路面中心方向的水平位移及不均匀沉降;桩基全部施工完成后,对临近原施工场地土体产生显著的扰动;距离坡脚越远的桩体施工对既有高速公路的影响越小,当距离大于一定值时,该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6.
浅埋暗挖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施工时,不可避免对邻近桥梁产生不利影响,过大的沉降变形或沉降差将对既有桥梁产生较大的安全使用风险。深圳地铁5号线深民区间隧道下穿梅龙立交桥,区间右线从桥台外下穿梅龙路,左线从桥台和平南铁路之间穿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结合工程实际,给出隧道施工穿越既有桥梁的变形控制方案,介绍了富水软弱地层隧道开挖支护技术以及对桥台的加固措施,总结了控制地表变形和桥台沉降的主要对策,保证了隧道施工过程中桥梁安全和梅龙路正常通车运营。  相似文献   

17.
从基础沉降后既有桥梁不产生混凝土裂缝出发,提出复线桥的施工导致既有桥梁基础沉降容许值的概念。结合重庆市某桥梁修建复线桥的实例,介绍了确定复线桥施工导致既有桥梁基础沉降容许值的依据、方法,提出了监测既有桥梁基础沉降的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工程中应用桥墩盖梁托换技术,可以解决新建项目下穿既有结构物存在的约束条件。新旧桥墩或盖梁设计、施工和监控需紧密配合,从新建盖梁预应力张拉、旧墩柱切割、施工监控数据的采集,均需保证新盖梁外包旧盖梁的安全可靠。凤凰山隧道工程起点立交匝道下穿广河高速公路,需切除广河高速公路右幅高架桥82#墩,并新建大跨门架墩替换既有82#桥墩。介绍了新建大跨门架墩的结构有限元分析、施工过程,切除原广河高速公路82#墩的墩柱并完成由四柱桥墩受力体系改变为双柱桥墩受力体系的转换和监测。  相似文献   

19.
郑荣政 《路基工程》2021,(2):134-139
以某新建立交桥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新建立交桥施工全过程和运营荷载作用下对邻近既有铁路路基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建立交桥引发邻近铁路路基的沉降值大于水平位移,且地层内水平位移分布较为均匀;邻近铁路路基的沉降值主要发生在桥体施工阶段,主要为由桥体荷载引发的地层附加应力导致的压缩变形,运营期荷载下引发的路基沉降相对较小;新建立交桥引发的邻近铁路路基纵向差异沉降较为明显,且距桥墩施工区域越远,沉降值越小;水平向差异变形较小,且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拼接段EPS轻质路堤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在深厚软弱地基上进行高速公路的拼接拓宽工程,新老路基之间将会产生差异沉降的特点,基于理论分析和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的要求,提出采用EPS超轻质硬泡沫塑料作为路堤填料,以达到减小路堤荷载和控制新老路基间差异沉降的目的,并依托具体工程实例对EPS轻质路堤的沉降变形特性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揭示了现场实际加载条件下EPS的压缩特性和地基竖向沉降、水平位移、不同深度处土体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在对实测资料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公路拼接拓宽工程EPS轻质路堤的设计方法,并依据现场实践对设计施工要点进行了总结。实践表明,EPS显著改善拓宽路堤的受力特性,减小新老路基间的差异沉降,在设计施工中应解决好EPS块体密度、上覆层厚度的选择,路基排水和地下水位的控制、EPS材料质量检验和控制以及施工放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