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平面信号控制的交叉口中,绿灯间隔时间的大小关系到交叉口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合理设置绿灯间隔,可以保障交通流的运行.文中介绍了绿灯间隔时间的基本概念,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绿灯间隔时间的不同计算方法;探讨了影响绿灯间隔大小的关键因素,包括进入时间、清空时间、通过时间等.以典型平面信号交叉口绿灯间隔时间计算为例,分析各种计算方法的适应性,并基于冲突时刻差法进行交叉口安全仿真评价.  相似文献   

2.
车辆在有倒计时的信号控制交叉口上“抢绿灯”的安全隐患其实在于未正确设置交叉口绿灯间隔时间,并不在于倒计时本身.通过理论推导与分析,建立了有倒计时条件下信号控制交叉口绿灯间隔时间的计算模型.研究认为,驾驶员在有倒计时的信号控制交叉口上的驾驶行为发生变化,有倒计时的信号控制交叉口上不存在“两难区”,原来根据“两难区”确定绿灯间隔时间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有信号倒计时的情形,有倒计时的信号控制交叉口的绿灯间隔时间应该全部作为全红时间.算例分析表明,有倒计时的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全红时间随着计算车速增加而减少,但不少于3 s.  相似文献   

3.
采用停车视距原理,阐述了机动车绿灯间隔时间在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作用,提出了机动车绿灯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并通过1个简单算例进行说明。最后,给出了绿灯间隔时间在黄灯和全红之间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现代有轨电车被引入中国,在卜海、沈阳等一些城市中投入运营。不久,将在中国掀起有轨电车项目的一股热潮。然而,有轨电车在中国的运营并非一帆风顺,无论是交叉口交通安全还是交叉口通行能力都在投入有轨电车以后受到较大的影响。相比之下,有轨电车已经在德国运行了很长时间,对于其信控技术方面的知识已经相当成熟。所以,从德国学习其信号控制的经验内容是很值得的。诚然,由于两国国情背景的差异,简单地"移植"德国方法是行不通的。对此,应探讨德国方法在中国运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十字环形交叉口绿灯间隔时间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十字环形交叉口内部各股车流的潜在冲突点和车辆启动形成的启动波为依据,将环形交叉口左转二次控制的绿灯间隔时间转化为环道左转与本相直行之间的绿灯间隔时间、环道左转与下一相位绿灯启亮时差以及两直行相位绿灯间隔时间的组合,提出各个绿灯启亮的时间差以及绿灯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实例计算。论文的研究成果对提高十字环形交叉口左转二次控制效率和提高交叉口运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有轨电车交叉口信号优先既作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举措之一,因此成为有轨电车交叉口信号控制中最热门的话题。各个拥有有轨电车的城市和相关设计单位研究机构都对其进行了各种探索。但是由于中国许多交叉口长期处于定时控制,因此对于灵活感应控制和有轨电车信号优先的技术还不是太成熟,并且对于其中一些细节和理念问题还存在理解上的误区。相比之下,德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不断地探索有轨电车的交叉口信号优先,并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不断深化,在这方面的Know-how也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7.
机动车相位固定最小绿灯时间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向典型的十字形信号控制交叉口,建立了具有8个机动车相位和4个行人相位的双环相位结构,采用一种半环分析方法,讨论了可能存在的相位组合方案和相位切换方案,定义了起始相位和末尾相位两种机动车相位属性,分析了相位切换过程的基本规律。建立了具有不同属性的机动车相位的固定最小绿灯时间与相位结构、行人相位绿灯时间、绿灯间隔时间的数值关系。以相位结构、最小行人过街时间和绿灯间隔时间为主要依据,离线计算得到机动车相位固定最小绿灯时间。控制时段内,自适应控制策略可以根据当前信号周期内的机动车相位属性,为其动态分配固定最小绿灯时间。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绿灯间隔对保障交叉口交通安全和提高通行能力至关重要,国内还没有制定绿灯间隔时间计算的具体标准。文中以交叉口时空资源最大化为目标,以常见的十字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基于交通冲突分析探讨建立交叉口各流向绿间隔矩阵的方法,通过对非冲突流向之间优化组合划分相位方法的探讨,提出了信号设置"大小相位"的概念,采用绿间隔矩阵分析了相位之间的绿间隔时间计算方法。实例仿真分析表明,该配时方法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现代有轨电车沿线交叉口的整体通行效率,建立一种基于条件判断的信号优先控制策略,综合协调有轨电车与社会车辆通行效益;阐述了基于时刻表和载客率的优先条件判断原则、基于有轨电车到达时刻相位条件的优先措施选择方法及考虑交叉口整体效益的非优先相位绿灯时间补偿措施;利用VISSIM软件及其感应控制模块VisVAP,以人均延误为评价指标,对该策略与常规信号控制策略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减少交叉口人均延误时间,其改善效果与有轨电车发车间隔及交叉口饱和度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我国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特征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我国典型4相位(双向左转)信号控制交叉口,运用包括迟起、早断的信号控制方法,给出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相应的绿灯间隔时间计算公式和信号相位配时方法,并结合南京市太平北路-珠江路交叉口的实测数据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设置行人、非机动车专用信号,能够有效避开混合交通流在交叉口的冲突,提高了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及其通行能力,应用前景较为广泛。同时,还为城市区域信号控制技术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现有信号控制交叉口运行效果评价指标单一、客观性不强的缺陷,结合常用仿真软件及交通大数据,融合机动车与行人通过交叉口的需求,建立信号控制交叉口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高峰小时通过车辆数、白天12 h通过车辆数、各流向平均饱和度3类机动车通行正向指标及交叉口平均延误、交叉口平均排队长度、各流向饱和度均衡系数、行人相位最大绿灯间隔时间、行人相位平均绿灯间隔时间、行人过街平均等待时间6类机动车通行、行人通行负向指标。实例证明,该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多样且实际可操作性强,可用于实际交叉口优化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号2次控制模式的基本原理,对十字环形交叉口左转2次控制方法在交通设施布置和相位协调设计等方面进行改进,使其可用于多叉、中心环岛不规则等复杂环形交叉口的信号控制,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其中,在环道相位之间通过绿灯间隔时间进行协调设计,可以使车辆连续通过相邻环道信号灯,减少车辆在环道上停车待行的次数,从而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有轨电车信号优先控制对交叉口车辆通行效率和安全至关重要。文中通过VISSIM仿真系统的VisVAP感应信号控制模块,设计基于共享相位的有轨电车相对信号优先绝对信号优先控制方案,对路中敷设、半独立路权的十字形有轨电车线路交叉口的平均车辆延误、排队长度及停车次数等指标与定时信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共享相位条件下的相对信号优先控制能较好地兼顾有轨电车与社会车辆在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高翔 《上海公路》2015,(2):69-72,10
本着公交优先的理念,针对以有轨电车为代表的中运量公交在交叉口的安全与延误问题。基于有轨电车路权、速度、车长、加减速等特性,提出了适用于有轨电车通行的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方法。并以上海松江有轨电车线路为例,分析了针对不同交叉口类型及不同有轨电车断面型式下的信号优先相位设计方法。通过交叉口信号优先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有轨电车安全性与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不同通行模式下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混合交通流的交叉口绿灯间隔计算方法.利用在车流超负荷状态时更贴合实际的交通流实用模型,将绿灯间隔影响因素之一的车辆速度转换为交通量进行计算,避免了车辆速度标定的困难,并基于实测数据验证该车速替换方法的合理性.分析采取不同非机动车通行模式的交叉口的冲突点分布,得到基于最高效率极限的改进绿灯间隔计算方法.为验证该方法对交叉口安全性的改善,选取2种代表性绿灯间隔设计方法作为对比.对宿迁市采用传统渠化方式的项王路-黄河路交叉口进行绿灯间隔设计,在3种绿灯间隔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完成信号灯配时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绿灯间隔计算方法能在保证交叉口通行效率的前提下减小其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对交叉口安全性的提升效果优于现有绿灯间隔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基于不同车流量获取交叉口车辆速度,同时降低相邻相位发生机非冲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有轨电车在通过交叉口时,由于其铺设在道路中间的特殊轨道位置导致无论是直行还是转弯有轨电车都和普通道路交通存在较多冲突点。合理地运用相位分布可以减少有轨电车和其他道路交通之间的交通冲突。但是由于有轨电车出现频率的有限性,"过度设计"会导致交叉口通行能力大幅度地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以交叉口交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现代有轨电车条件下的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展开研究.改进了NSGA-II算法,提出了基于非支配排序的交叉口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单点交叉口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在获取基础信号配时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车辆的实时参数,构建现代有轨电车主动信号优先控制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EA-TOPSIS模型客观地从优先相位延误、非优先相位延误和电车偏移度等多个方面对各信号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实现最优信号控制.仿真实验表明:交叉口人均延误时间和平均停车次数为有效的控制目标;基于非支配排序的交叉口多目标优化算法与加权组合遗传算法相比,可综合优化多目标;与NSGA-II算法相比,可降低交叉口人均延误时间1.8 s,降低平均停车次数0.02;基于DEA-TOPSIS模型的有轨电车信号控制评价方法可以客观地综合多角度分析各信号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变化趋势,实现最优信号控制.   相似文献   

18.
现代有轨电车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实施信号优先策略提高有轨电车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对城市交通有着重要意义。文中以定时控制信号为基础,构建绝对优先控制策略,以VISSIM为模拟平台,将绝对优先信号控制策略应用于现代有轨电车通过单点十字交叉口的情景,研究发现相比于定时控制信号,有轨电车采用绝对信号优先在不影响整体交叉口服务水平及延误的前提下可大大提高有轨电车的通行效率,将电车延误及停车次数降到零。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受空间制约的快速路下匝道衔接段优化设计与控制的思路,即通过计算允许排队长度与绿灯时间关系,对相邻交叉口采用半感应控制方式,保证了衔接段的车流交织长度。分析了绿灯时间参数的确定方法和交叉口半感应控制流程。通过Vissim软件仿真进一步说明了方案的有效性。同时还指出,在空间严重受制的情况下,交织段可采用类似于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信号交叉口半感应控制效率,减少绿灯损失时间,分析了半感应控制特性,建立车辆检测器选址模型,研究半感应控制配时参数计算方法,提出了可变单位绿灯延长时间模型;以福州市某交叉口为例,采用Synchro仿真软件进行成果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合理设置半感应控制车辆检测器位置和配时参数,可使交叉口单车平均延误从32.63 s下降到27.35 s,平均速度从24.50 km/h上升到30.83 km/h,排队长度从32.40 m降低到14.87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