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列车的出入场能力需要与正线的运营能力相匹配,与正线列车的运行间隔相适应。通过停车场列车出场方案的研究,以提高列车出场效率为目的,对上海金桥停车场列车出场方案进行了能力分析计算,推荐采用增设发车进路信号机方案,使列车出场能力达到与正线列车运行间隔相匹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列车高峰期满载及超负荷运行问题,需要在龙阳路停车场将列车插入正线投入运行。目前龙阳路停车场并未采用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模式,存在着插车效率低、出库间隔长等缺点,不能满足运营的需求。基于既有的土建条件、车辆参数和轨旁布置,结合卡斯柯信号系统,仿真分析了龙阳路停车场在CBTC改造后的运营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龙阳路停车场出入场线及插入正线的运营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广州地铁6号线二期段(长湴站-香雪站区段)于2016年12月28日开通,在原有的浔峰岗停车场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全上盖设计的萝岗车辆段;以传统的施工组织方式对大盖下表面设备开展维护维修时,存在人员触电风险与有效作业时间不足的突出矛盾。为此,分析了传统施工组织方式的不足,研究了"大天窗"的施工组织新模式,以提升车辆段施工安全性和效率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城轨线路运营时段前车底空驶出场路径与时刻表综合优化问题,给定运营时段内运行图和车底交路,路径问题指派运营时段初列车需要车底的配属车场及其运营时段前从车场到列车始发站的出场路径,时刻表问题确定车底在其选择路径上途经车场、中间站和折返站的到发时刻。通过网络抽象提前生成所有列车的可行车底出场路径,以车底出场总空驶距离和总空驶时间最小为目标,考虑车场和车站能力,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为避免车底在途不必要停站,设计两阶段算法,对出场方案进行二次优化。采用大规模实际案例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石家庄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首开段石家庄站正线地下停车场概况。针对正线停车场的特殊运营需求,提出了相应的AT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列车运营调度实施方案,以实现列车自动化收发车及折返作业的功能。对实际运营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提出应对方案。经对方案的分析比选,编辑列车运行图并在ATS系统中增加调度功能的方案运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停车场一般设置在线路的终端或运行区段的折返站附近,以便于列车的出发和入段,减少列车的空车走行距离。柳州轨道交通S1号线规划香兰北停车场选址区域范围内地形条件复杂,用地限制条件较多,本次研究根据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区域地块现状,对香兰北停车场选址进行多方案比选。从选址方案的运营组织、工程投资、符合城市用地规划、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等方面比较,选择最优的香兰北停车场场址方案。  相似文献   

7.
陈福贵 《中国铁路》2014,(10):84-87
为充分利用车辆段、停车场用地,要求出入线接轨方案满足双向收发车功能,以减少列车收发车的空跑,降低接轨道岔故障对正常运营的影响,对3种接轨站配线方案进行了综合比选,推荐采用车站规模最小的单岛方案,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和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对该接轨方案的顺向和反向收发车能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反向收发车对后续通过列车的影响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单岛双向接轨方案可以满足系统能力要求,并且反向收发车不会影响后续列车追踪能力。  相似文献   

8.
传统运营组织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长大线路运能不能满足高峰时段超高峰客流需求,需要通过优化运营组织方案提升长大线路运能。分析了上海轨道交通长大线路客流特征,以及传统运营组织模式下长大线路运能供给与客流需求之间的主要矛盾;介绍了以客流为核心的长大线路运能精准匹配策略;以上海某轨道交通线路为例,分析了突破折返能力制约的极限运能运营组织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运营组织模式下,高峰时段断面运能受线路折返能力制约,采用存车线插车方式增加运能,也只能做到少量非连续增能;长大线路的高峰时段高断面客流区间相对固定、超高峰持续时间较短,可通过停车场ATC(列车自动控制)改造、优选插车地点、缩短行车间隔、不对称运行交路、远端停车场收车等综合策略,形成以单向运营为特征的运营方式,突破线路折返能力制约,实现高峰时段局部区段、连续超高密度的行车组织方案,进而实现线路运能精准匹配高峰期超高峰客流需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车场设置乘降所,并与正线车站间存在运营交路需求的情况,简述了国内车场现状以及多种信号系统方案;通过安全风险分析,剖析相关规范,提出了为车场配置自动列车防护系统的必要性;逐项研究列车在乘降所运营场景,给出信号系统设备配置方案;模拟正常派班列车和乘降所运营交路列车穿插出场,经牵引计算,得出出场时间间隔,验证了乘降所信号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广州地铁6号线萝岗车辆段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列车出段路径,并仔细测算了列车出段运行时间.测算发现,早高峰时段的列车出场运行平均时间为483 s,大于时刻表的计划运行间隔,进而导致萝岗车辆段列车出场延误.提出通过调整列车出场路径来减少列车出场时间.深入分析了限制车辆段发车能力的瓶颈位置,并针对性提出优化规章、提高出库速...  相似文献   

11.
德国与我国机车车辆用螺栓技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DIN25201《铁路车辆及其部件的设计准则螺栓连接》对紧固件的风险等级分级、设计、防松和安装等要求,并与我国目前铁路用螺栓紧固件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列举我国机车车辆用螺栓在应用上的一些成绩和存在的差距,推广先进的紧固件应用理念。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简述与列车通信网络有关的一些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现场总线的情况,重点叙述列车通信网络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提出作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铁路轨枕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本文对轨枕的主要功能和分类方法加以论述,同时简述我国铁路轨枕的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历程;总结轨枕分类方法;介绍木枕、混凝土枕及城轨交通用特殊轨枕的主要特点,并调查研究了各类轨枕在设计、制造、使用、养护维修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提供了先进国家适用于高速铁路轨枕的发展动态,以及我国已运营4年的秦沈客运专线用轨道板和正处于设计招标阶段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用轨道板等信息。研究结论: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应遵循:增加混凝土枕类型以满足不同铺设条件的需要;提高混凝土枕的使用寿命,并开发研制轨枕新品种,适应我国铁路高速、重载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论述在岩溶发育区盾构施工需考虑突水、地表塌陷、岩溶顶板塌陷、盾构机体下垂等风险。在运营期间,车辆振动可能引发地表塌陷、管片下方溶土洞坍塌,导致车辆运行存在风险。广州地铁在岩溶发育区的多条线路采用盾构施工,大多于2010年底投入运营。结合岩溶发育区盾构工程实践,总结、思考广州地铁在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全过程的综合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基于HHT方法的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用于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中.由于电气化铁道谐波电压、电流信号中基波能量很大,其它次数的谐波能量相对较小,使得经验模态分解 (EMD)方法在应用中出现模态混叠现象,不能准确地提取任意频率的谐波信号.为改善经验模态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模态混叠现象,本文采用Yang提出的基于Fourier变换的EMD方法对电气化铁道谐波信号进行筛分.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出任意频率的谐波分量,进而计算其Hilbert谱.通过对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实测谐波电压、电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HHT方法可以得到电气化铁道各次谐波准确的时频分布.最后通过HHT方法计算出各次谐波电压、电流含有率及总谐波电压、电流畸变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HHT 方法为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与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 1999年得到欧盟批准、并由欧盟提供所需资金之半数的课题项目 :“适用于铁道基础结构之作业和后勤保障的方法”的背景做了简要介绍。从安全和可靠性、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及其实际应用、铁道的基础结构及风险等方面 ,论述了提高铁道基础结构机械装置的可靠性对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合减速顶的生产、维修实际,分析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进行减速顶的制造、维修质量评估的必要性,同时建立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对实例进行模型设计和计算,为减速顶生产、运用、维修质量评估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及其在地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定义、分类,灭火机理以及在地铁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列车自动监控(ATS)子系统网络的稳定和优化,关乎整个信号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以真实线路硬件和组网方式为基础,模拟仿真了网络中的单播泛洪网络风暴,收集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并对数据通信系统(DCS)网络结构优化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铁路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铁路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建立的专业化管理与决策空间信息系统,支持管理和科技人员快速查询全国铁路资源及铁路沿线环境状况,实现政务办公、综合分析、战略决策、信息管理等方面自动化,以及防治铁路灾害决策科学化。本文从我国铁路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入手,探讨全国铁路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