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环境保护环境与环境保护定义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公路环境保护 环境与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环境的定义及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植物、名胜古迹、生活居住区都属于环境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从权利到利益:一个环境法基本概念的法律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的真正根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非正义性,应当走出"全称命题"与"重自然轻人类"的关怀偏好,通过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调整来解决环境问题。环境利益是环境时代的利益形态,是人类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基于中国社会转型背景,通过环境权理论假说来揭示环境利益的构成与实质,环境利益是一种区分的利益形态,不是泛道德化的利益请求与公共利益的大词哲学。环境利益的法律结构包括环境利益表达、环境利益确认、环境利益保护与限制和环境利益增进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透视《刺猬歌》《炸裂志》《狼图腾》《中国虎》中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唇齿相倚,荣辱与共的关系,对文本凸显的生态理念在当下境遇中重新进行反思审视是本文探讨的主旨所在。在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失衡导致疾病传染源日益猖獗的今天,这种现代性反思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世人应具有生态主义的整体思想,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纠正社会生态的片面化发展,使自然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失衡得以全面的恢复和纠正;人类要从思想文化的深层次树立、普及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创造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人类生态文化和生存发展新模式;生态文学还要走出创作与批评的瓶颈,为生态批评理论建设开辟新的研究思路,构建二十一世纪全新的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7.
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的确是人类发展史上又一次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人类操纵、控制、把握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以致使人类可能为自己开辟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生产更丰厚的物质财富,而且在于它对人类的思维文化所产生的根本性影响。本文试图从“文化人”的生成、“符号世界”的意义与“虚拟生存”的挑战三个方面,对当代科技发展最终将促进人类思想文化样式的跃迁作一揭示。一、“文化人”生成在人诞生之前,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着物质的、能量的、生物的世界,它自在地也就是无任何目的、无任何…  相似文献   

8.
城市住区河流指发源于城区或流经城市市民居住区域的河流和河流段,也包括历史上虽属人工开挖,但经多年演化已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运河和渠系。在人类城市和住区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城市河流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载体,关乎着城市居民的生存,影响着城市特别是住区的发展。流经城市住区的河流不仅为城市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和发挥着航运等功能,同时还承担着岸堤绿地、河道生态环境、旅游娱乐、文化教育等城市生态发展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
云南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助动力,环境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结合云南公路建设的实践,介绍寻求建设与环保、发展与开发的平衡点,避免杀鸡取蛋的掠夺式建设和为环保而环保倾向的思路与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自然异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破坏或过度开发自然对人类的危害,资源、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等前瞻性观点,这是我国当代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源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继续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极阳进化律     
在生物的漫长进化过程中,不同阴阳率的物种或(个体)其命运迥然不同,生存环境的压力包括常规环境胁迫和灾难,使得极阳物种(或个体)在生存竞争中获胜,较之其他物种或个体表现出适应优势.极阳进化律认为,生物类群分化的极阳者是进化的领头羊,引领着进化的总趋势.本文系统介绍了极阳进化律的内容,并讨论其对我们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存意志是一种原始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大动力,它造就人,也毁灭人,是个体生命主体性的体现,当它与生命原欲发生冲突时,人就会陷入痛苦恐惧绝望的深渊.刘恒的小说《狗日的粮食》和《伏羲伏羲》从"食色"这两个最基本的生物本能出发考察人的生存意志,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尴尬处境和无法逃避的宿命,寄托了作者对人类未来发展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观有着深刻的道德底蕴.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人类在选择合理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的道德追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质;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代际与人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的不断修建和交通量的急剧增长,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与日俱增,为了人类和动植物有更好的生存空间,环境问题的解决已成当务之急。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在客观上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要求对环境的损害不得超过自然生态的承受能力,不使生态失去平衡而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并要求对已经破坏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环境能及时地修复和重建,使之尽快地恢复生机。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第四世界     
第四世界作为本提出的新概念,主要指谓:继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客观知识世界之后,20世纪,借助电脑网络、电子通讯、虚拟技术及人类丰富的想像力将光、电、色、能、数字与信息集于一体,将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化、日常生活缩合为一,构建的一个美妙神奇的新天地。它是对塞博空间、虚拟现实、网络世界和信息社会等“新实体”的综合。它反映了自然和人进化的合力。它将宇宙推到一个新层次,展现了新世界的特征、趋势和价值。它代表着人类认知的组成规律,凸现出人类能动的构建能力。  相似文献   

17.
如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包括: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让自然做功,和显露自然等几条基本原理.自然辨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景观设计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辨证法.系统观、辨证观和科学观组成了自然辨证法理论体系,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景观设计进行哲学的思考,以启迪思维,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对高速公路建设灾害及其防范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我们首先必须对什么是高速公路建设灾害进行界定。高速公路建设灾害是指高速公路建设期中因建设工程所带来的地质、生态、社会等不良变化所产生的社会灾害,以及因自然与社会因素影响公路正常工程所带来的冲击,具体包括安全生产事故灾害、自然灾害、质量灾害、腐败、扰民以及施工噪音、粉尘污染、土壤侵蚀、水资源污染等有形和无形的灾害。  相似文献   

19.
<正>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公交服务品牌。公交企业作为承担社会主体责任的服务行业,服务质量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必须着力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1公交服务质量的内涵公交服务质量是指公交企业在运营生产过程中为乘客提供乘行服务的优劣、好坏程度。它具体包括服务人员的行为质量、车辆设备设施质量和感知质量三个方面。服务人员的行为质量是指公交服务人员在整个运营过程中为乘客提供服务行为的好与坏,包括服务人员的举止、语言、表情等,是乘客在乘车过程中看得见的服务人员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指高校学报通过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协调与和谐实现永续发展。具体体现为:学报编辑部内部环境的和谐、学报与主办高校关系的和谐、学报与社会的关系和谐。高校学报编辑部建立科教编一体化的新体制和自然运转的新机制,可实现高校学报内外部环境的和谐,从而保证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