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交通仿真研究中利用传统数学建模进行微观仿真难以表达由于系统中各实体的相互作用而体现出的一种综合性的行为,基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面向对象的Agent技术的仿真具有很强的协作性和智能性,它将为MTSM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2.
交通仿真研究中利用传统数学建模进行微观仿真难以表达由于系统中各实体的相互作用而体现的一种综合性的行为,而面向对象的Agent技术的仿真具有很强的协作性和智能性,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将为MTSM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交通规划软件所使用的方法从对交通量的宏观分配转变为对单个车辆的微观仿真.这一方法论的改变意味着需要对委任交通工程项目、项目管理以及对其结果进行解释等的职能部门的指导方针进行更新,以便能反映微观仿真的独特能力.与之前的模型相比,微型仿真能够更完整和详细地反映道路交通状况的内在变化.位于苏格兰的SIAS交通规划咨询公司就此编写了《微观仿真最佳咨询项目指南》和《交通微观仿真分析指南》,以帮助交通从业人员从事微观仿真项目和解释其结果.这些指导方针是基于该公司进行项目咨询和开发S-Paramics微观仿真软件的经验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交通管控策略的潜在环境效益,在交通仿真模型中融合微观车辆排放模型,可仿真估计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论文比较分析了微观车辆排放模型的基本特点,总结了微观车辆排放模型本地化移植的方法与进展;对宏观、中观、微观多层级交通仿真模型融合微观车辆排放模型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研究发现,宏观及中观交通仿真模型与微观车辆排放模型...  相似文献   

5.
杨嘉  孙剑 《城市交通》2010,8(5):79-83
目前国内微观交通仿真缺乏系统的规范和指引,在仿真软件的应用过程中普遍采用系统默认的推荐值进行建模分析,往往忽略系统参数标定和模型校验。针对这一问题,总结微观仿真的研究和应用经验,系统梳理了微观交通仿真分析的基本流程,并结合VISSIM仿真案例对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的建立、参数校准及仿真评价等进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6.
在评价由道路系统以及交通量的改变而引起的交通行为特征变化时,交通微观仿真模型正迅速地成为首选的工具。交通微观仿真模型与传统分配模型在建立、产生结果和报告等方面存在某些共性,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从对数据要求的讨论到模型的建立,介绍了应用微观仿真模型的全过程,并探讨了如何使用微观仿真模型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进而分析各方案所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建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爱尔朗车头时距分布模型和基于期望车头时距的跟驰模型引入微观交通仿真,在VC++环境下实现模型程序开发.在对典型路口实地交通调查基础上,进行仿真应用研究.同时,对变周期信号控制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仿真分析表明,由于变周期信号配时模拟了实际交叉口的感应式信号控制,仿真结果更加优化.利用实时视景仿真软件Vega实现了交通流仿真的三维可视化,能够实时动态的显示仿真过程.  相似文献   

8.
一种虚拟交通环境中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虚拟交通环境中车辆行为仿真的逼真度及解决用户与系统的实时交互问题,提出了一种微观交通模型.该模型由道路模型和车辆行为模型构成:道路模型包括了车道的交通属性、几何形状、路网拓扑关系等数据;车辆行为模型考虑驾驶员的交通性格、车辆性能等因素,包括自由行驶、跟驰及换道模型.车辆行为模型可检测与用户所驾驶的汽车仿真器的位置关系,并作出减速、换道、停车等响应.建立了包含153个车道的虚拟交通环境,对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能够反映仿真车辆的个体行为差异;路网中仿真车辆为600辆时,仿真周期约2~4 ms,能实现实时仿真及与用户的实时交互.   相似文献   

9.
行人交通微观仿真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行人交通微观仿真研究意义、分类、发展现状,介绍了行人交通流的交通特性;以行人微观仿真开发流程为纲,阐述行人运动行为的研究内容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并指出因计算理论和建模技术等各种条件制约下其尚存在的不足或研究空白之处,并对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交叉口车辆微观行驶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更详细有效地分析城市交叉口的交通运行状况,需要建立细致的车辆微观行驶仿真模型,基于对交叉口范围的划分,首先给出了交叉口进口道区域内,信号控制交叉口的绿灯,红灯和黄灯情形,以及无信号交叉口情形下车辆的到达模型,随后,对有冲突交叉口和无冲突交叉口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车辆驶离模型和穿越空挡模型,最后,详细地分析了交叉口转弯车辆在出口道前沿区域的车道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1.
基于驾驶员驾驶行为感知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微观交通流动力学模型.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新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 通过理论分析,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得到了新模型的稳定性条件. 通过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各参数对密度波和迟滞环的影响,进而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 仿真算例结果表明:驾驶员感知能力对交通流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车头距离变化信息可有效增强交通流的稳定性,对stop-and-go 交通拥堵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不可避免的感知缓冲时间会破坏交通稳定性,进而产生严重的stop-and-go 交通拥堵;密度波和迟滞环的数值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得很好,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多机场终端区交通流微观时空特性与演变规律,考虑终端区内单股、汇聚和交叉交通流具有基于目标点运行的基本特征,依据先到先服务原则,利用刺激-反射跟驰理论,建立了空中交通流局域排序模型、跟驰模型和机动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智能体仿真工具NetLogo,构建了多机场终端区交通流仿真平台,仿真分析了进场交通流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和灵敏性,以及进离场交通流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机场终端区进场交通流存在明显的相变与迟滞特征,形成自由相、畅行相、伪拥塞相和同步拥塞相等基本相态;流量与速度密度乘积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管制间隔对交通流的影响较大且存在最优管制间隔,进场交叉点的最优管制间隔为8 km.   相似文献   

13.
基于驾驶员驾驶行为感知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微观交通流动力学模型.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新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 通过理论分析,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得到了新模型的稳定性条件. 通过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各参数对密度波和迟滞环的影响,进而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 仿真算例结果表明:驾驶员感知能力对交通流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车头距离变化信息可有效增强交通流的稳定性,对stop-and-go 交通拥堵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不可避免的感知缓冲时间会破坏交通稳定性,进而产生严重的stop-and-go 交通拥堵;密度波和迟滞环的数值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得很好,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混合车流微观仿真模型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准确地模拟车辆间性能差异较大的混合车流,需要从微观层面来校正仿真模型. 针对不同车型和不同道路设施单元, 提出了一套基于混合车流特性的微观仿真模型校正方法,包括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模型参数的校正及校正效果评价等. 最后,借助微观仿真软件CORSIM对高速公路路段仿真模型进行实例验证. 结果显示,在所有车辆平均行程时间满足校正目标的情况下,分车型校正能够保证仿真车型合理表达实际车型的交通特性,证实了校正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城市快速路的运行特点,以通道控制的基本思路,提出快速路主路和辅路协调控制的方法,根据快速路交通特性性,建立主路和辅路路段的动态模型,进口和交叉口口排队模型,根据不同的优化性能指标,确立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和求解算法,为进一步开实时控制算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的智能控制与管理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交通问题复杂性、随机性和离散性的特点,采用自适应实数遗传算法对交叉路口信号灯进行优化,并以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代表真实交通系统来验证控制方案的优劣.开发了基于遗传优化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描述了该系统的子模型及实现方法;将该系统对一小型区域内信号灯的控制参数(周期,绿信比和相位差)进行同步优化,并通过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证实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减少停车延误时间,从而缓解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7.
微观仿真技术能在交通影响评价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依据交通影响评价的需求,设计了基于交通仿真的评价流程,包括数据准备、OD需求预测、参数标定等5个方面. 以北京市中关村西区交通影响评价为研究实例,针对中关村大街与北三环路交叉口及其上、下游交叉口交通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并依据VISSIM的仿真结果对所提方案进行了反复的修正. 仿真结果表明,路网两条主路的旅行时间和延误都相应减少,北向南方向的中关村大街平均速度由9.87km/h提高到12.53 km/h,排队长度由93.4 m减少到70.3 m,有效地缓解了主路的交通压力,说明了改善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