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22日,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副主任车文毅、总工程师刘卫军.认证监管部副主任金立萍等到CCS就可再生能源产品,特别是风电产品认证问题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2.
船级社动态     
《中国船检》2007,(7):70-70
中国船级社颁发首张产品认证证书2007年7月6日,中国船级社(CCS)向中国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领发了首张符合国家认证认可制度的产品认证证书。这是CCS在今年年初获得国家认监委产品认证资质以来,按照国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中国船级社(CCS)获得国家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产品领域的认可证书,这是中国船级社自获得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产品认证批准后,首次获得CNAS的产品认证认可证书,标志着CCS在产品认  相似文献   

4.
安飞 《中国船检》2007,(10):56-58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加深,可再生能源正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我国,自2006年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法》以来,风电产业发展十分迅猛,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大力发展可靠、清洁、廉价的风能资源已在业内达成共识。而在风能发展的起步阶段,认证机构成为产业能否健康成长的胜负手,在众望所归中,中国船级社(简称CCS)已然步入风能认证领域,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强力助推器。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平常百姓而言,中国船级社(CCS)这个名字,也许还比较陌生。但在造船航运界,它却是赫赫有名。50多年来,它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造船和航运业的发展,同时还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2007年,CCS获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证书,成为我国的产品认证机构之一,并经2008年机构调整,全面开展工业产品和集装箱的认证、检验,以及管理体系认证,有力推进了CCS“陆上船级社”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船检》2012,(5):F0004-F0004
中国船级社认证公司(CCSC)是中国船级社(CCS)承担陆上检验与认证业务的专门机构,其业务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安全、能源、基层党建等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集装箱检验,工业产品检验,节能减排审定核查,对外培训等业务。作为国内最早的品牌认证机构,CCSC坚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服务国家相关行业发展大计。作为第三方检验与认证机构,CCSC以“独立、公正、诚信”为宗旨,为社会提供具有公信力的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船检》2012,(7):F0004-F0004
中国船级社认证公司(CCSC)是中国船级社(CCS)承担陆上检验与认证业务的专门机构,其业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安全、能源、基层党建等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集装箱验。工业产品检验,节能减排审定核查.对外培训等业务。作为国内最早的品牌认证机构,CCSC坚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服务国家相关行业发展大计。作为第三方检验与认证机构,CCSC以“独立、正、诚信”为宗旨,为社会提供具有公信力的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8.
CCSC看台     
《中国船检》2011,(9):87-87
CCS顺利通过世行赠款CRESP项目检查验收 近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办公室(简称CRESP项目)组织的包括世界银行技术专家在内的四人专家组,对中国船级社(CCS)承担的CRESP项目中"风电认证能力建设"子课题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最终检查验收。  相似文献   

9.
潇娜 《中国船检》2010,(2):77-77
2010年2月4日.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科技发展处处长郑代珍等来到CCSC,对CCSC交通产品认证情况进行调研,听取了CCSC对交通产品认证的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的汇报。  相似文献   

10.
CCSC看台     
《中国船检》2012,(3):85
中国船级社总裁孙立成一行拜访认监委3月1日,中国船级社(CCS)新任总裁孙立成、副总裁莫鉴辉,在CCSC总经理黄世元、综合部副主任周召陪同下,前往国家认监委拜访了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认监委主任孙大伟。孙立成总裁介绍了CCS新领导班子及各项业务发展情况,感谢认监委多年来对CCS检验认证事业发展的支持,同时也了解了认监委在认证认可领域的发展方向。孙大伟主任对中国船级社在认证行业的规范发展给予了肯定,也希望能与CCS在国际化运作、技术力量上实现共享,从而促进中国认证在制度、技术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珠江水运》2009,(5):67-67
日前,交通运输部决定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制度落实年”活动,充分发挥制度防腐的基础性、根本性作用,扎实推进交通运输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此项活动将以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为重点,建立健全制度防腐的良性机制,真正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秦萍 《中国船检》2010,(1):24-27,118,119
陆上检验与认证是中国船级社(CCS)打造"陆上船级社"的重要业务领域,也是实现CCS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2008年4月,为适应产品检验和认证业务的快速发展,发挥CCS在检验认证业务领域的经验和技术优势,CCS对其认证业务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性重组。原业务单一的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CSQA)被优化整合为集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工业产品检验、集装箱检验四大业务为一体的中国船级社认证公司(CCSC)。一年多来,CCSC依托CCS的品牌效应,利用重组平台,实现华丽变身,为打造中国认证业民族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6月2日,中国船级社(CCS)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CCS总裁孙立成、中船集团副总经理孙伟出席签字仪式,CCS副总裁孙峰、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盛纪纲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技术标准和科研合作、豪华邮轮建造、探伤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密切合作。CCS将充分发挥其在规范制定和科研,船型优化与开发,船舶建造、检验认证,能效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利用全球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近日.CCS总部技术处要求CCSC各业务部门根据各自业务开展的需要.上报2013年科技项目需求。此次上报工作旨在为贯彻落实“自主创新、国际一流”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凝聚CCS的智慧与力量.共同参与科技研发,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CCS科学发展,建设一流船级社。CCSC各业务部门收到此通知后积极响应。截止目前已分别上报了:《交通运输行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能耗计算方法学研究《IS026000相关服务产品的研究开发》与《企业集团管控优化服务的流程和方法研究》等共计十个项目需求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交通产品认证交通产品认证是认证机构依据技术标准和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证明产品持续满足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建立和实施交通产品认证制度,  相似文献   

16.
刘潇 《中国船检》2011,(7):30-31
7月6日,中国船级社(CCS)向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颁发了首张船用产品无石棉认可证书,标志着中国船舶产业“绿色化”进程加速。与CCS在认证领域有着多年合作经验的华测检测集团再次与CCS牵手,共同推动中国“绿色船舶”的发展。作为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华测检测是如何看待CCS开展的“无石棉认证”服务,以及当前造船界比较关注的石棉问题?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华测检测集团总裁徐帅军先生。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年初,交通运输部印发了《交通运输部关于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的意见》(《意见》)。这是交通运输部着眼海洋强国和海运强国建设大局,立足保障我国水上交通安全,促进航运造船等产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提升我国海洋技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维护国家能源与海上战略运输安全等国家海事权益,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海洋强国、海运强国战略实施,对中国船级社(CCS)发展目标、路径、内涵、质量、速度等提出的具体要求,是CCS建设  相似文献   

18.
秦萍 《中国船检》2011,(1):74-76,100
2010年,中国船级社(CCS)陆上检验与认证带给我们的是又一份惊喜。经过"十一五"期间的战略重组,CCS陆上检验与认证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业绩大幅上升。尤为重要的是,经过结构调整和资源重组,CCS打造了陆上检验与认证发展的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将CCS的服务能力辐射到众多陆上行业,丰富和完善了CCS为国家相关行业和社会提供的服务功能、服务手段和服务品种,拓宽了未来发展空间,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船级社认证公司总经理黄世元表示,陆上检验与认证是CCS未来发展的重要业务领域,更是实现CCS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今后五年,是CCS陆上检验与认证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时期。经过多年的积累,CCS陆上发展迎来了最佳机遇期。  相似文献   

19.
声音     
《珠江水运》2011,(11):42-42
中瑞两国在交通运输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根据在北京达成的一致,双方将通力合作。目前已制定了未来5年的行动计划,明确了在城市交通、运输与道路安全、海运、海事及航空等领域的优先合作项目与活动,相信中瑞两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科研单位一定会取得互利双赢的合作成果。——5月24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与瑞典企业、能源和交通部基础设施大期外日特女士举行会谈后表示。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国船级社(CCS)“海上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装置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及项目成果正式通过专家评审。来自能源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设计单位、氢能装备企业和船舶检验机构的专家经过认真审议后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能紧密契合市场需求和行业热点,对未来海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及氢能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