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云洪  季新友  任勇 《隧道建设》2019,39(Z2):261-268
为解决西部地区交通建设中隧道资金、运营费用高的难题,以松多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资料调研、定量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分析隧道建设条件、环境,解决隧道洞侧碎石土边坡稳定问题、碎石土进洞困难及碎石土洞顶地表沉降问题,以安全、经济选线为根本原则,对不同隧道长度的方案进行综合论证,提出以抗滑桩设计方案、超前长管棚和地表注浆加固等施工技术消除不良地质对隧道安全的影响,以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不良地质处治置换隧道长度的方式,缓解交通建设资金投入压力以及隧道运营资金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受偏压隧道影响边坡加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隧道工程建设中切坡引起边坡及隧道的变形,其稳定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计算程序FLAC30分析挖方边坡和坡顶隧道联合稳定性.通过对未开挖、未加固边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水平位移和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布特征,分析其潜在滑动面和隧道围岩受拉影响区,确定其加固范围.根据抗滑桩受力特点,经比选,采用单排抗滑桩加固隧道边坡.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差分法能获得单排抗滑桩的合理设计和边坡坡脚及坡面受力情况,同时还能得到隧道围岩拉压应力的分布及优化覆盖层厚度,数值计算与工程监测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3.
张新洲 《隧道建设》2012,32(1):115-120
为解决位于繁忙的公路运输干线上方、复杂高陡边坡上的隧道洞门边坡加固施工和特殊地理环境的施工组织管理问题,保证陡壁上隧道洞门及边坡加固施工期间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施工设施和施工人员的安全,保证加固后的边坡满足铁路运营期间长期稳定和安全,选用多项边坡加固技术进行组合,重点介绍施工过程中的边坡监测方法及各种安全防护措施。结论如下: 1)高阳寨隧道进口洞门边坡的加固,因地制宜地集中了多项边坡处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达到了预期的加固目的; 2)边坡的稳定监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实施了边坡稳定监测方案,没有观测到明显的边坡变形数据和现象,这种监测方式在岩质陡壁上效果有限,是否适用有待商榷; 3)公路绕行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隧道为各类地质工程构造物中耐用性最佳的一种,服务生命周期常可达百年以上,近年来隧道损害事件却时有所闻。文章针对台湾中部横贯公路因上边坡崩塌而压毁隧道案例,探讨灾害路段的应急处理过程,并针对沿线进行大比例尺现地地质调查,探讨灾害类型、致灾原因以及其工程地质特性的相关性,最后简述台湾山区公路近期推动的易致灾路段评估与灾害控管计划概念。  相似文献   

5.
苏捷峰 《中南公路工程》2013,(3):205-208,232
为保护老狐山隧道右线出口路基段的边坡和自然环境,减少开挖,采用棚洞的结构型式,避免由于大开挖引起的边坡或山体不稳定而产生的落石、滑坡滑塌等灾害发生。用midas数值计算软件对棚洞结构进行计算,得出棚洞结构的位移和应力,并和规范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棚洞结构是安全的。对高边坡工程的处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诊断隧道衬砌异状之肇因,对症下药实施加固补强措施为营运中隧道维护的关键课题。本研究通过一深层地滑引致隧道变形与衬砌异状案例,归纳隧道内异状之特性与型态,详细探讨其发育过程与运动机制所造成之异状差异,以期提供后续类似隧道异状之肇因诊断与安全评估,并建议后续检测项目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偏压隧道洞口耳墙式护拱进洞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森林 《隧道建设》2016,36(10):1258-1262
分布于山丘的市政道路建设中,受限于土地规划与利用,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隧道洞口难以避免高边坡和偏压进洞难题,会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一定风险和难度。对偏压隧道口耳墙式护拱支护结构进行了研究和优化改进,通过在山坡坡脚一侧基岩处增设护拱平台基础和锚杆加固,加强护拱内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形成复合式护拱进洞支护结构体系。隧道内部采用侧壁导坑开挖,充分利用隧道拱腰处刚度较大的优势以及围岩自身稳定性,安全有效地解决了偏压隧道进洞设计与施工问题。偏压隧道口耳墙式护拱进洞支护技术在湘潭昭山大道虎形山隧道西线洞口得到了应用,避免了隧道洞口大开挖对环境的破坏,确保了隧道早进洞施工,在经济性、工期和施工安全等方面均体现了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因川汶公路改建增设川主寺隧道,受地形、地质及既有公路限制,采用小角度斜交进洞。洞口段均位于早期岷江河谷堆积体中,受降雨及路堑、明洞侧墙基坑开挖影响,洞口段斜坡出现较大规模变形迹象,严重影响了路基及隧道施工安全。基于详细的调查及勘察资料,查明斜坡变形成因机制,在稳定性计算基础上采用了有针对性的处治措施,斜坡稳定性良好,保证了隧道在降雪前顺利进洞。  相似文献   

9.
不同进洞方式对隧道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明辉  王民  丁文其  黄清 《公路》2007,(10):220-223
以偏压连拱隧道为基本模型,对8种不同的进洞开挖方式进行模拟计算,获得了偏压连拱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施工时各阶段围岩的边坡沉降、应力应变状态变化情况;通过分析比较,得到了偏压连拱隧道合理的进洞方式,为今后类似条件下连拱隧道的进洞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连拱隧道边仰坡开挖范围大、受多次开挖扰动易失稳。针对常吉高速公路清水冲隧道节理岩质边仰坡,在现场勘察及量测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离散元软件UDEC进行稳定性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岩层节理的发育情况对边仰坡的稳定性影响很大。结合现场量测数据可以看到离散元法能很好的模拟岩质边仰坡失稳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边仰坡加固措施,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快速成长,交通运输也随之蓬勃发展,其中交通运输时间的缩短及运输燃料的节省更为重要,又因工程技术及材料的提升,因而促使隧道工程成为工程规划及设计上的首选,其虽可能导致工程经费的增加,但却大幅缩短运输时间及能源损耗,并增加行车舒适性,对于社会效益之提升具有相当大之帮助。隧道的利用首在确保其畅通性,除隧道内部的结构设计需抵抗地层应力,以维护隧道安全及空间利用外,山岳隧道洞口上方之边坡防护尤为重要,盖因洞口的防护除攸关隧道两端的通畅性外,另与隧道灾变后之救灾与人员逃生有绝对相关。一般隧道洞口的设计及施工均无可避免地对隧道洞口上方边坡稳定性及地表植被产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若采用喷浆或混凝土框梁等护坡方式时,对生态及环境将产生永久性的影响。预应防护网工法为可取代上述传统混凝土工法且无其缺点的一种新型护坡工法,将可使隧道洞口的设计及施工更加弹性及符合环境保护目的,本文旨在介绍该设计及施工更具弹性、非混凝土结构护坡方式且无需砍伐树木的护坡新工法,以供工程界于设计及施工时之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复杂地形条件下桥隧相连隧道洞口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俊峰  李冬生 《隧道建设》2017,37(Z2):169-174
蒙华铁路坪桥1号隧道进口洞顶基岩外凸、洞顶以下岩面高且直立、洞顶上部地形偏压高陡,地形条件极其复杂。营盘山大桥与坪桥1号隧道进口紧密相连,存在桥台与隧道洞门结构相互干扰以及边坡防护、隧道出洞和洞口场地布置等一系列难题,设计难度极大。为解决这些难题,通过对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整体式"与"分离式"桥隧相连结构的优缺点,提出桥台与隧道相结合的"整体式"桥隧相连结构方案;同时,针对地形偏压高陡,提出非对称结构设计方案,实现了隧道"零"仰坡出洞,解决了洞口边坡防护的难题;最后,提出架立临时贝雷梁的方案,解决了隧道出洞及洞口场地布置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观音堂隧道是郑西客运专线的重要工程之一。文内以观音堂隧道右侧抗滑桩监测工程为依托,动态监测抗滑桩在边坡开挖、削方减载、降雨、回填等施工全过程中,边坡岩土体及抗滑桩支护结构的位移、应力、挠度、弯矩的变化,分析与评价高边坡的变形机理、边坡开挖方案的合理性及抗滑桩的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14.
赵柏文 《隧道建设》2013,33(3):220-223
目前隧道洞口设计时常常强调贯彻“不破坏或少破坏原始地貌”的原则,很少提到“结合施工条件确定洞口设计方案”的原则,在一些特殊条件下隧道施工需要扩大洞口开挖范围从而造成洞口原始地貌的改变。为了解决目前铁路隧道洞口设计理念与实际施工脱节的问题,对几条铁路隧道洞口设计及实际施工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为确保铁路施工及运营安全,当隧道洞口地形陡峻且需要开辟洞口工区时应该结合施工便道引入确定洞口的开挖及支挡结构,强调隧道洞口设计不但要贯彻“不破坏或少破坏原始地貌”的原则,在地形陡峻时也要贯彻“结合施工条件确定洞口设计方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赵彦钵 《交通科技》2014,(2):101-104
为了分析单向坡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的特殊性,并满足其正常行车环境卫生标准和火灾排烟问题,采用需风量分析及多方案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的方法,用单斜井送排式纵向通风模式解决了上坡隧道与下坡隧道需风量不平衡及火灾排烟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郑西客运专线函谷关隧道出口明洞段右侧边坡为原型,针对黄土高陡边坡的开挖形式及在土钉支护等施工全过程中,边坡岩土体及土钉支护结构的位移、轴向拉应力的变化,以FLAC软件对边坡开挖高度和支护方式进行分析与比较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李方东 《隧道建设》2015,35(12):1321-1330
常规的隧道反坡排水方案都是基于设计涌水量制定的,往往由于对涌水量判断不准确而导致排水能力不足或过剩,造成涌水灾害或资源配置浪费。为此,在"提前整体配置,过程局部优化"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涌水量预估和动态监测的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技术。该技术采用瞬变电磁、激发极化超前探测技术,对掌子面前方含水区位置及水量进行较准确的定位和预估;提出成本最小化排水优化公式,优化泵站分级设计及水泵功率选择;同时,动态监测涌水量,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排水设置,提出了增级截流集水坑技术,有效解决2级泵站之间的排水问题。在宁夏东毛高速公路六盘山隧道中对该技术进行了应用,通过对反坡排水方案的优化,较好地完成了反坡排水任务,节约了排水成本,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偏压隧道施作套拱初期致局部坡体滑移的问题,提出3种边坡加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分析3种加固方案下边坡安全系数、侧坡总位移、有效塑性应变、最大剪应变及隧道开挖的地表竖向位移值。通过对3种加固方案的对比及坡体测点的位移监测数据分析表明: 对边坡施作工况3(对坡面挂网喷浆支护、坡体施作锚杆支护和局部钢花管注浆)的支护方式加固后坡体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工况1与工况2这2种坡体加固方案,工况3加固方案不仅提高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而且能最大程度减小隧道开挖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阿荣旗-北海公路六寨-河池段高速公路地形地质复杂。文章针对该工程出现的特殊路基、长大纵坡路段、桥梁选址、选型、不良地质地段隧道、路线交叉、弃土场设置等关键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海荣 《隧道建设》2015,35(6):579-583
关角隧道施工的一大难题是深长斜井的反坡排水,快速有效地排除斜井施工阶段和正洞隧道施工阶段的涌水对隧道的正常施工影响重大。针对关角隧道的水文特征及斜井反坡排水具有的长距离、高扬程和大流量等特点,对各施工阶段斜井的反坡排水系统进行研究,总结出国内外水泵配置、双联拱式固定泵站、供电线路并网等技术措施,避免了突涌水造成淹井事故的发生,同时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