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凿岩用中空六角形钎杆的断裂事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断裂主要是钎杆硬度过低造成的(其表面硬度为132HV0.1)而硬度低的原因是金相组织为粗状贝氏体。  相似文献   

2.
实验室对含锡量20%的低锡钎料的实验分析得出,低锡钎料与铜母材的结合强度高,而钎接性差,但通过调整钎剂,增加钎接温度,可以提高其钎接性,达到与高锡钎料相同的水平。生产线实际应用证明,通过以上措施,低锡钎料满足汽车散热器的钎接要求。强度实验使用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方法,对Al/18-8钢真空钎焊界面附近的显微组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结合面钎料润湿效果良好,界面附近没有发现裂纹等微观缺陷,钎缝显微组织大多为等轴晶.钎缝断口形貌呈粗糙暗灰色纤维状,以准解理断口为主.钎缝中主要存在δ(Al,Fe,Si),α-Al(Si)等物相.钎焊界面附近没有生成明显的高硬度脆性相.  相似文献   

4.
以粒度0.2μm纯WC粉末为原料,经球磨处理在1230°C烧结,890MPa热压制备高硬度、高致密度的超细无粘结相WC硬质合金.对合金的相组成、致密度、显微硬度及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经球磨处理的WC粉末烧结后样品的硬度低、致密度差,有缺碳相W相产生;经过球磨处理的WC粉末在烧结热压后样品硬度为2157HV,是未球磨样品硬度的15倍,致密度达到95.1%;断口可观察到明显的解理断裂特征;为抑制脱碳相的产生,对纯WC粉末加入单质碳,当配碳量为0.35%时,XRD结果显示样品全部为WC相,硬度与致密度分别提高至2480 HV和98%.  相似文献   

5.
为了将耦合损伤时相关疲劳失效模型移植到有限元软件ABAQUS中,使其能够对钎料合金简单结构试样的非比例多轴低周疲劳失效行为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ABAQUS提供的材料子程序UMAT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实现,并通过典型算例对简单结构试样在非比例加载路径下的低周疲劳失效行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与相同加载路径下的实验结果比较表明:移植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钎料结构试样的载荷响应及载荷随循环周次的衰减,同时也能较好地预测其低周疲劳寿命,说明该疲劳失效模型的有限元移植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焊接和拉伸试验及微观组织分析,研究了焊接参数对高强度301L-HT板搭接非熔透激光焊接接头结构、断裂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焊缝的硬度为HV215,δ铁素体比电阻点焊少,热影响区硬度更接近于母材;焊缝几何结构对激光参数敏感,熔深变化的规律性更明显,特定部位的熔宽与焊接参数耦合有关;板材厚度相同的焊接接头变形刚度接近,焊缝的几何结构决定最后的变形和断裂行为,焊接内板的弯曲变形角度比外板大,两板的弯曲角度差随熔深增加而减小;焊接板弯曲角度和焊接强度随焊缝尺寸同步升高;焊缝硬度低于母材和热影响区导致拉伸变形集中在很窄的区域,焊接接头的断裂位移都小于2mm.  相似文献   

7.
通过系统的失效分析,发现16V32G型柴油机门杆的断裂属于腐蚀疲劳应力疲劳混合形式,是气门作排气门用时发生腐蚀疲劳,改作进气门用时则成应力疲劳,疲劳起源于高温燃气对门杆表面选择性的区域腐蚀,由组织的宏观差异造成,其根本原因是回火温度不均匀,使气门杆局部区域回火后的组织不是回火索氏体而是抗腐能力较差的回火屈氏体。  相似文献   

8.
钢轨闪光对焊接头断裂的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钢轨闪光对焊接头断裂的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缝存在氧化物夹杂及不良组织形态,是接头的薄弱区域,经焊后热处理,焊缝组织以改善,但接头硬度峰值明显削减,硬度分布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TA3纯钛有限接触动态加压接骨板(LC-DCP)在人体内服役期间发生断裂的失效机制,采用化学成分分析仪、维氏硬度仪、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7个临床断裂失效的TA3纯钛LC-DCP样品进行了断口形貌分析;建立了TA3纯钛LC-DCP固定股骨干中段横形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采用ANSYS对该模型进...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两种规格的弹簧夹头体在装配调试过程中批量性地发生突然断裂,通过对其进行宏观断口及表面检查、化学成份分析、硬度检测、金相检查等,分析出产生断裂的原因是由于弹簧夹头体存在淬火裂纹,使受力最大的头锥部与圆柱部的过渡圆弧处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脆性断裂。产生淬火裂纹的原因一是由于淬火温度过高,引起组织过热,二是淬火冷却过快。  相似文献   

11.
以武广客运专线典型路基断面为例,对路基沉降变形进行监测,结合实测沉降曲线对沉降规律进行探索,并利用曲线拟合法对路基沉降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剩余沉降最大值5.6 mm;双曲线法预测的沉降曲线与实测数据比较接近;路基的工后沉降与填土高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主动铰接系统在盾构姿态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ROBBINS公司生产的EPB6260盾构机主动铰接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在盾构施工过程中管片选型原则、方法,详细阐述了盾构机与管片姿态调整的具体方法和科学依据,以及姿态调整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通过姿态调整,盾构施工安全平稳,盾构姿态良好,通过提前预知下儿环管片,盾构施工效率明显提高.此种方法的使用对隧道施工和设...  相似文献   

13.
目前路基压实质量检测的方法存在诸多不足,提出了以振动轮动力响应为基础的连续测试路基压实状态的检测方法,并在中铁一局哈大客运专线路基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验证了连续压实质量控制指标δCMV与目前客运专线路基压实质量力学检测指标K30、EV2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在获得更多的试验数据后,可以考虑采用连续压实质量控制指标对路基压实施工进行过程控制,减少目前的检测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沈阳市工程地质以中粗砂地层为主,目前使用的个别盾构机刀具配置与该地区地质条件不甚适应,导致了刀具、刀盘异常磨损。根据地铁一号线云沈区间盾构施工的实际经验,介绍了中粗砂地层中盾构机刀具选型、刀盘结构设计、先行撕裂刀与刮刀的相对位置、添加剂注入孔和搅拌棒的布置等刀具配置要注意的因素。对类似地质条件盾构机刀具配置及刀盘结构设...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大型跨江桥梁工程建设后对桥区河床响应的影响,以沪通长江大桥为例,进行大桥建设期间桥区河床地形、汊道分流比监测,对比分析工程建设前后桥区汊道分流比、桥区河床平面、断面、冲淤变化特征,掌握大桥工程建设后的桥区水动力、大型沉井基础局部冲刷、桥区深槽响应的影响特点,并与前期模型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为大桥工程顺利建设和工程河段跨江桥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大桥施工期间天生港水道桥墩基础局部冲刷及深槽冲刷幅度2~3 m;浏海沙水道28#、29#主墩基础及深槽冲刷幅度较大,深槽断面普遍冲刷4~5 m,主墩28#、29#基础局部冲深28.1 m、19.1 m.大桥施工期间对桥轴线断面流速分布影响较小,桥区汊道分流比基本稳定,对桥区河势稳定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制订统一的物流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和《物流法》及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形成完整的物流法律体系。并应明确物流行业主体的资质、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以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隧道掘进机(以下简称TBM)液压系统庞杂,用于润滑和传动的工作介质均为油或脂,因此,加强油液的状态监测对TBM的维护保养尤为重要。主轴承是掘进机的最关键部件,价格昂贵,及时、有效地对其润滑系统进行监测,可有助于了解和掌握机器的运行状况,确定并排除故障,从而提高TBM的使用效率,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论述传统教材中虚交圆曲线测设同时,着重讨论了虚交中圆曲线位于基线内、外侧的临界半径值的确定,以及如何通过有利地点确定理想的曲线半径,同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证明了帐篷类映射相对于Lebesgue测度而言是强混合的。  相似文献   

20.
结合青藏铁路安多段冻土路基的设计与施工,从地基斜坡、地基强度、地表水和温度场四方面分析了影响沼泽化斜坡湿地冻土路基稳定性的因素,提出了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保证路基稳定性的技术措施,例如在路基下部设置1m厚的片石层、路基体内设置双向土工格栅、在路基上游设置隔水板和挡水堤等;在此基础上对安多段沼泽化斜坡湿地冻土路基的水平位移进行了长期监测,监测表明路基稳定,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