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普遍采用基于力学的设计方法,存在"设计指标与病害、设计参数与实际"对应度不高,对城市道路的使用特点考虑不足等缺陷。研究旨在引入基于路用性能设计的AASHTO2002力学一经验法,并增加剪应力控制指标来完善设计方法;通过调查、试验来划分符合济南城市道路实际的路基强度分级、交通等级;试验确定沥青路面常用材料静态、动态设计参数;推荐济南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为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霞光  李德超  田莉 《中外公路》2007,27(1):132-136
沥青混凝土的模量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重要的参数,在众多的模量中,动态模量(复合模量)|E*|由于更接近于路面工作状态而倍受关注。美国AASHTO《新建路面和再生路面2002设计指南》及NCHRP项目1-37A《沥青路面力学-经验设计方法指南》均将动态模量|E*|列为设计的基本输入参数之一。该文在查阅分析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动态模量的工程意义,及其与试验材料参数、试验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动态模量在简单性能试验(SPT)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各国众多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可概括地分为2类:一类是以经验或试验为依据的经验法;一类是以力学分析为基础,考虑环境、交通条件以及材料特性为依据的力学-经验法。简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典型设计方法(CBR法、AASHTO法、SHELL法、AI法及国内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针对现行设计方法,特别是我国设计方法,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卫  顾维平 《公路》1996,(3):21-28
简要地回顾了柔性路面设计方法的发展历史。根据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演变过程,以1962年首届国际沥青路面设计会议为界限,将设计方法的历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工程试验为主的经验设计方法,重点介绍了对当今沥青路面设计理论法有重要影响的四项工作;第二阶段是自首届国际沥青路面设计会议以后,世界上有影响的设计方法大多开始研究和采用以力学分析为基础的理论法设计沥青路面。在分析这些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以后.针对我国柔性路面设计方法,就计算体系、设计指标、材料参数选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领青路面设计办法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使用性能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方程为基础,以路面结构的最小造价或路面设计年限内的最小总费用为优化目标,提出了基于使用性能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考虑路面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变化,能够考虑路面结构各层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与传统的基于力学的或基于经验的设计方法有较大的改进;对该方法的建立基础、框架、设计参数、设计流程及方法特点作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6.
沥青路面的车辙、水损害等早期病害是公路建设中困扰多年的问题,而应用GTM设计的沥青混凝土是解决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有效方法。结合施工实践,介绍GTM设计原理、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为此类工程的施工控制积累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7.
公路沥青路面与机场沥青道面设计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对比了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与美国机场沥青路面设计的异同点,指出了现行规范中对“年大气温度”所考虑的不足,有益于我国机场道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现行规范中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并考虑当前沥青路面的损坏特点及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特点,提出了考虑了不同层间粘结条件、以弯沉、沥青层最大拉应力、半刚性层底最大拉应力以及剪应力为设计或验算指标的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比较了新设计方法及2006版规范设计方法的计算差异,并以湖南省邵永高速公路实体工程为例介绍了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外混凝土桥梁实际使用寿命不满足设计使用寿命要求的热点问题,围绕桥梁寿命和耐久性设计展开调查研究。本文指出了桥梁短寿与耐久性设计考虑不足有关,阐述了国内外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国内外相关规范或指南对设计方法的差异性,对比了四种耐久性验算方法,结果表明:大多数国家规范中耐久性设计采用的是经验设计法,欧盟CEB-FIP 2010规范、日本JSCE指南和我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采用定量设计法,指出分项系数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更为实用。欧盟规范考虑的更为充分具体,我国规范仅用条文分析法而未给出验算模型和方法,与国外规范存在一定差距。最后提出了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流程框架,对保障桥梁年限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原规范的基础上,对新的公路技术状况评定规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合几年来多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检测和评价的经验,初步总结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分类分级标准、各项使用性能评定标准和计算方法的变化情况,对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及养护公司在路面病害调查及评定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AASHTO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张留俊  丁小军 《公路》2008,(9):143-147
结合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路面APD(详细初步设计)文件的具体情况,参考2002年最新版本的中的有关内容,在考虑路面结构排水条件对路面结构数(SN)的影响以及交通量~可靠度经验关系中可靠度保证率修正等问题的基础上,对APD文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为今后按照AASHTO方法进行路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行JTJ014规范与AASHTO指南两种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是不同的体系,对两者作一定量的比较.分析和讨论表明,虽然两种结构设计方法有重要区别,但结果高度相关,区别主要体现在可靠度上.在标准排水条件下,JTJ014规范定值设计大体与AASHTO指南标准差S0=0.50、可靠度水平R=90%的结果相当;对于高速、一级公路,这个水平偏低,而对于三、四级公路可能不必要.可靠度的要求可以近似地用BZZ-100累计作用次数的倍数表达;如果需要,可以采用放大或缩小设计累计轴次的方式考虑可靠度作为过渡措施.可靠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路面的设计结果;研究开发反映实际情况的沥青路面可靠度标准,应当可以提到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3.
沥青路面JTJ014与AASHTO设计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现行JTJ014规范与AASHTO指南两种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是不同的体系,对两者作一定量的比较。分析和讨论表明,虽然两种结构设计方法有重要区别,但结果高度相关,区别主要体现在可靠度上。在标准排水条件下,JTJ014规范定值设计大体与AASHTo指南标准差So=0.50、可靠度水平R=90%的结果相当;对于高速、一级公路,这个水平偏低,而对于三、四级公路可能不必要。可靠度的要求可以近似地用BZZ-100累计作用次数的倍数表达;如果需要,可以采用放大或缩小设计累计轴次的方式考虑可靠度作为过渡措施。可靠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路面的设计结果;研究开发反映实际情况的沥青路面可靠度标准,应当可以提到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各国沥青稳定+无机结合料稳定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材料组成、结构形式、破坏类型、病害成因、设计指标与设计方法存在较大差异的现状,该文对此类沥青路面当前国内外所选取的材料类型与结构形式进行归纳,分析此类沥青路面结构的破坏类型及病害成因,探讨各国在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方面的差异,并总结各国的病害控制类型和设计指标,据此推荐了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合理的材料、结构组合与设计指标,为此类沥青路面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沥青混合料级配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料级配设计是沥青混合料设计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乃至沥青路面的质量。首先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软件开发的必要性及国内外动态;然后回顾了有关沥青混合料级配的设计理论,并分析和筛选出适用于计算机的级配设计方法;最后,介绍了该混合料级配设计辅助软件的开发思路和过程以及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的层间接触状况,对路面的结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应用三维有限元,结合实测的轮胎-路面接地压力并考虑水平荷载作用力,通过模拟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基层之间的层间粘结状况,即完全连续和层间分离(但考虑摩擦),计算沥青路面结构内的力学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层间接触条件对沥青路面结构内的力学响应(如拉应力、压应力、剪应力或剪应变等)有明显的影响;层间不连续会加速路面损坏,产生裂缝、推移、变形、车辙等病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设计弯沉计算公式的由来及在广东省的适用情况,结合广东省最早修建的几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路况资料,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弯沉相关计算参数进行了研究,标定了沥青路面设计弯沉计算公式。此外,通过力学分析计算广东省内常见的半刚性、组合式及柔性路面结构中柔性层的总厚度及层底弯拉应力的受力状况,提出了弯沉计算参数不同取值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我国道路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百年当中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经历数次革新,从最初的力学方法发展到经验方法,再到力学经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CBR方法以及AASHTO方法一直引领路面设计方法的发展潮流.我国的路面设计方法来自于前苏联,在近60年的使用过程中也经历了数次修编,但是设计方法的本质没有大的革新,因此存在很多遗留问题.通过国内外路面设计方法及理念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弯沉是我国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中通常使用的一个技术指标。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沥青路面结构形式的变化,以及美国MEPDG设计方法的影响,国内学术界对弯沉指标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为此,从路面结构承载能力角度出发,对弯沉指标的力学含义、工程意义以及设计价值等问题进行探讨,同时,结合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使用状况,分析了弯沉指标对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最终指出,完善弯沉设计指标是完善沥青路面力学经验设计方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祝明  朱俊  刘琦 《公路与汽运》2014,(2):105-108
基于沥青路面多层弹性层状体系建立力学计算模型,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应力和应变等力学响应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力学响应的一般变化规则。结果表明,路表弯沉、面层层底拉应力和面层剪应力等路面力学响应随着路面层间状态的失效而趋于不利的受力状态,层间疲劳应特别关注,层间剪应力在路面设计中可作为控制指标或验算指标,有效减少路面层间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