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库区河段水质同步观测与联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大坝蓄水后对库区水质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三峡库区河段的水质监测与评价分析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介绍了三峡库区河段水流水质在两次同步观测时段的沿程变化情况,并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4个重点断面的洪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进行评价分析,结论认为洪水期的水质偏差.认为在三峡大坝蓄水后,由于水位抬高,流速减少,大量泥沙淤积在库区内,将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应及早研究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涪江绵阳段河流水环境容量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缓解西部大开发对涪江绵阳段造成的河流污染,用标准指数法对涪江绵阳段进行了水质评价.将河流划分为9个水域功能区,针对不同河段的特点建立河流水质模型,采用一维和二维模型计算涪江绵阳段河流水环境容量,以减小计算误差,并按照行政区划分配剩余水环境容量.研究结果表明:涪江绵阳段有机污染严重,部分河段水质严重超标;涪江绵阳段的水环境容量化学需氧量为56142t/a,氨氮为3109t/a.研究结果为绵阳市河流水环境管理决策和总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峡大坝蓄水后对库区水质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三峡库区河段的水质监测与评价分析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介绍了三峡库区河段水流水质在两次同步观测时段的沿程变化情况,并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4个重点断面的洪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进行评价分析,结论认为洪水期的水质偏差.认为在三峡大坝蓄水后,由于水位抬高,流速减少,大量泥沙淤积在库区内,将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应及早研究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观音滩河段河工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音滩河段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是在结合三峡工程175m方案蓄水期变动回水区特点和闸区航运的发展要求基础上进行的。本文论述了观音滩河段滩险特征,碍航原因及早期整治工程概况,模型设计情况。同时,通过无方案、原方案及修改方案的试验成果分析及方案结合对比,提出了整治该河段整治的最佳工程方案,为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河段通过万吨船队的整治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洪水急液滩不同滩型的碍航机理及对应的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重庆河段汛末泥沙冲淤变化的分析,探讨了长江重庆河段及嘉陵江汇合口段汛末河床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塘土坝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结果表明:该河段为典型山区河流,河岸组成较为坚硬,河床变形以推移质运动为主,河段年际间来水来沙变化不大。结合三峡大坝蓄水运行后该河段水沙条件的变化及实测地形资料,深入分析了塘土坝河段河床演变规律,并预测了洲滩演变趋势。为该河段航道维护和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塘土坝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结果表明:该河段为典型山区河流,河岸组成较为坚硬,河床变形以推移质运动为主,河段年际间来水来沙变化不大.结合三峡大坝蓄水运行后该河段水沙条件的变化及实测地形资料,深入分析了塘土坝河段河床演变规律,并预测了洲滩演变趋势.为该河段航道维护和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重庆主城区两江水质近年变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主城区两江江段2006—2010年主要代表监测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试验性蓄水前后整体水质进行评价,以各月水质类别占全年比例的变化来反映水质变化。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在不考虑大肠菌群的情况下,长江河段干流重庆主城区水质状况总体较好,水质变化起伏不大,断面水质大多为Ⅲ类,所占比例范围为30%~91.7%,长江支流嘉陵江河段两个断面Ⅲ类水质占70%以上,说明库区水质指标变化不明显;平水期和枯水期时,悬浮物的浓度降低,TP、CODMn、重金属等也随之下降;少数断面个别年月TP、CODMn和石油类污染物超标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为改善温州港龙湾河段水深,在炮台湾抛筑限流潜坝的设计方案及取得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流域支流河段上布置防洪堤治导线的布置原则以及确定方法,重点讨论了支流河段行洪计算经常遇到资料缺乏的情况下,数学模型中各参数的取值方法。并以秀山县县城防洪堤治导线的确定为例,说明支流河段的治理导线的确定,算例表明:治导线布置原则和数模处理方法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