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碰撞假人用位移传感器用来测量碰撞过程中假人膝部、胸部等部位产生的位移量,以此判断碰撞对人体的伤害程度,本文详述了2DIR-TRACC传感器线位移灵敏度、横向位移量、旋转电位计灵敏度的校准方法,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及单变量求解得到了传感器灵敏度的最优解,并评定了2D IR-TRACC传感器线位移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验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按照CNAS-CL07:2011《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的规定,分析了多轴向力传感器灵敏度校准过程中,影响传感器输出灵敏度的各种因素,对多轴向力传感器输出灵敏度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得到了实际校准中的不确定度数值,并用En值法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THOR假人与传统Hybrid假人相比,Thor假人有四个胸压传感器,胸部传感器更为敏感,尤其是右上胸压,假人伤害要比Hybrid假人更大。本文基于某车型仿真与滑车试验,针对影响THOR假人胸压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THOR假人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混三五百分位女性假人颈部标定试验中,由于其颈部直径较小,使得转角传感器的质量对头颈部整体的质心偏扭作用增大,从而影响了假人颈部转角的测量精度。采用在转角测量传感器相对侧增加平衡块装置的方法,以平衡颈部偏扭作用的影响,并结合高速摄像运动分析,对比了施加平衡块前后得到的转角测量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改善了头颈部的偏扭作用,提高了颈部转角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BioRID Ⅱ假人的不同使用周期对鞭打试验评价结果的影响,将2个使用周期不同的假人分别按H点x向坐标在基准位置基础上置前5 mm和置后5 mm定位,进行了4次鞭打试验,并对假人颈部结构及标定要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鞭打试验中,BioRID Ⅱ假人之间的使用周期差异对颈部伤害指数(NIC)和下颈部轴向力影响明显,试验评价分差0.5分以上,当前假人颈部弯矩调节方式的合理性有待商榷,假人的标定方法和标定维度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校准一般建立在传感器读数和标准参考关系上,缺乏外部标准参考与传感器的比较,无法建立这种校准关系。然而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一般安装于野外,部分安装在结构体内,无法采用标准参考对传感器进行校准。本研究采用时间与空间协同的方法提出结构监测传感器自校准技术,局部校准由传感器自身进行,通过空间和时程数据协同集成校准传感器元件。虽然不能完全代替实验室高精度受控环境下的校准,但可以因地制宜地实现一定精度水平的校准,提高校准效率及传感器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儿童碰撞试验中P1.5儿童假人颈部伤害数据匮乏,导致相关测评方法、标准制定提出颈部伤害限值困难的问题,本文进行了P1.5儿童假人与Q1.5儿童假人正面碰撞对比试验,建立了假人头颈部受力分析模型,分析假人颈部受力情况,并利用Q1.5儿童假人试验数据完善并验证了模型。应用该方法可预测P1.5儿童假人颈部损伤水平,补充P1.5假人试验中颈部伤害数据的匮乏,增加儿童颈部伤害可用数据量。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通事故中车辆的碰撞方向通常呈一定角度。本文以某车型18°斜角滑台碰撞试验为例,分析了前排不同体位乘员各部位的损伤。结果显示:除大腿力外,50th假人其它部位的损伤指标均高于95th假人和5th假人,即前排乘员在相同斜角度碰撞工况条件下,中等身材乘员的上半身损伤较为严重,且95th假人各部位损伤指标曲线均迟于50th假人和5th假人;95th假人的大腿力损伤值高于50th假人和5th假人,即在相同斜角度碰撞工况条件下,较大身材乘员的下半身损伤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9.
苏衡  冯珠  韩艳祥  王海军 《汽车电器》2022,(12):84-85+89
汽车专用三维H点假人装置的校准项目包括诸多质量和空间尺寸等,本文依据GB/T 29120—2012《H点和R点确定程序》以及JJF(机械)1065—2021《汽车专用三维H点假人装置(HPM)校准规范》对三维H点装置的质量、几何尺寸等计量特性进行深入探究,认真分析了校准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并总结出了分析示例。  相似文献   

10.
《汽车工程》2021,43(8)
针对新的MPDB碰撞工况,通过整车试验研究了碰撞强度和车辆质量之间的关系、假人损伤的特点和碰撞强度与安全带限力对THOR假人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碰撞强度与车辆质量成负相关关系,THOR假人的损伤与碰撞强度成正相关关系。THOR假人的胸部是损伤风险最高的区域,安全带的限力等级是影响胸部压缩量的关键因素。最后基于试验数据分析计算出为减小THOR假人胸部压缩量所要求的安全带限力等级。  相似文献   

11.
汽车碰撞模拟计算技术已在汽车行业中广泛应用MADYMO软件的假人数据为中混合Ⅲ型标准假人模型已被工程技术人员广泛用地碰撞模拟中,以评估乘员保护系统的有效性。对该种假人头部,颈部,躯干,骨盆的大量验证工作已见诸文献,而假人下肢,特别是脚踝部的模型验证工作则开展很少,在实际汽车碰撞事故中,下肢保护已成为突出的问题,所以本文根据碰撞试验数据,对混合Ⅲ型假人肢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对评估乘员保护系统,可提供  相似文献   

12.
对比三款车型假人肩部力曲线,发现在侧面柱碰撞工况中,肩部力超出capping值的情况较为常见。文章通过零部件布置、内饰关重件设计及气囊包型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对于假人肩部力的影响。提出合理布置车门及B柱饰板内强度较硬的塑料件、选择合适的内饰材料、合理设计气囊包型对于假人肩部力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自动驾驶感知域系统的激光雷达、图像传感器、惯性测量单元3种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时基校准问题,利用机械式激光雷达自身特征设计校准设备、系统及实验方法.基于激光雷达的触发事件和车载图像传感器感知特征,实现两种传感器时基在线标定,并通过示波器测量校验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利用激光雷达扫描频率与触发事件时间差相互关联的特征,将激...  相似文献   

14.
文中对ESⅡ假人腹部力和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根据仿真分析和实车试验数据分析,研究降低腹部力的改进方案,并进行实车验证。为避免给后期匹配侧气囊带来困难,提出在内饰造型阶段,对车门内饰板造型进行校核和控制,建议有利于降低侧碰假人伤害的造型,使在不匹配侧气囊的情况下,假人伤害值最小。  相似文献   

15.
以约束系统仿真模型及整车试验数据为基础,对假人骨盆旋转角度与假人骨盆加速度的关系进行研究,运用数理分析方法拟合出计算骨盆旋转角度的数学公式,总结出由整车试验的假人骨盆加速度转化为假人骨盆运动轨迹的方法,解决了通过整车试验录像无法定量分析假人骨盆运动轨迹的难题。为下一步约束系统匹配和参数优化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温度对 HIII-50% 胸部位移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分别进行了 2 组假人胸部标定及实车碰撞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假人在环境温度下存储较长时间 (5 h) 后,胸腔温度才和肋骨的真实温度接近。温度变化可以改变假人胸部刚度,导致胸部位移的变化。假人胸部刚度自身存在差异,温度对每个假人胸部位移变化量的影响也不同,每变化1 ℃对胸部位移产生的影响在1.15 mm左右。胸部刚度的稳定性导致胸部位移产生的偏差占50%左右。因此,在碰撞试验中,应该全流程严格控制环境温度以满足法规要求。假人胸部位移数据产生偏差时,应考虑假人胸部刚度稳定性和温度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汽车碰撞试验用安全带肩带拉力传感器的使用特点,结合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计量性能,探讨了一种准静态的方法进行校准。从而保障汽车碰撞试验数据的可靠性,进一步完善汽车碰撞试验仪器的量值传递体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智能轮胎的实时磨损监测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轮胎磨损检测方法,使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集成设备对轮胎进行加速度波形采集,使用凯撒最大化正态方差法对加速度波形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基于分析结果进行波形特征值提取与筛选,并通过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对筛选后的特征值数据进行训练,实现轮胎磨损值的实时检测。最后基于实车检测数据进行了测试与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较低的算力需求下,将磨损检测的平均误差降低到0.1 mm。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ISOFIX型儿童座椅的有限元模型,并应用HybridⅢ3岁儿童假人有限元模型,建立了ISOFIX型儿童座椅正面碰撞台车试验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了台车试验与有限元仿真的假人动态举动,头部、胸部和髋部的合成加速度波形及假人伤害值.接着用有限元模型对儿童座椅上拉带限力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假人伤害值均在法规指标值以内.上拉带限力虽使头部最大前向移动量有所增加,但仍远小于指标值,且其他伤害值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申杰  金先龙  张晓云  陈忆九 《汽车工程》2007,29(12):1025-1027,1058
结合中国人体形特征和假人缩放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受害人体形特征的行人数字仿真假人快速定制方法。该方法通过交互式程序,只需输入受害人的身高和人体质量信息,就可以快速生成多刚体假人模型。文中还以一起真实的事故案例为例,研究了假人体形参数对仿真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假人体形参数对事故再现结果的影响不容忽略,尤其是要注意假人的几何尺寸方面,而对于人体质量误差的要求则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