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对17例抗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经使用心内导管电消融房室交界区,采取R波同步放电200~400J电能2~1次后,其中4例在电消融术后未安置长期心脏起搏器,另13例电消融术后形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安置了长期性心胜起搏器。临床实践证实了使用心腔导管电消融术对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35例国人正常心脏标本、2例房室隔水平连续切片和2例房室交点区矢状连续切片的观察,发现从右房经界嵴至房室隔内的居室结有三条传导兴奋的通路:①从冠状窦下壁至房室结后缘;②从冠状窦口周围沿右房心内膜下至房室结浅层;③经冠状窦口下方,沿三尖瓣隔侧瓣上方右房心内膜下至房室结下缘。  相似文献   

3.
房室结 (Atrioventricularnode,AVN)双径传导作为一种电生理现象早已为人们认识 ,射频消融改良其中的慢径也已成为根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慢径传导目前仍缺乏明确的形态学基础。本文观察家兔房室结后方组织的形态学特征 ,以期为射频消融慢径提供形态学依据。1 材料和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家兔 8只 ,雌雄不拘 ,体重 2 .0~ 2 .5kg ,从耳缘静脉注入空气致其栓塞死亡 ,立即开胸取出心脏 ,用10 %甲醛溶液固定 48~ 72h ,去掉大部分室壁及房壁 ,保留完好的三尖瓣、冠状窦及房室隔等结构。其中 6例…  相似文献   

4.
食道调搏房宣传导曲线两次中断诊断房室结三任路12例,占所有受检1600例患者的075%。其中2例自慢径路诱出空上性心动过选(SVT),3例自慢经路和中径路诱出反复搏动。结果提示房室结纵向分离不仅仅只限于双径路;三径路诱发的SVT可有不同的周长。并讨论了三任路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利用自体心包片作为修补或管道连接材料用于心血管畸形或病变矫治中的临床经验。方法850例患者在全麻下实施心脏、血管直视手术。术中获取大小合适的心包片,应用于间隔缺损修补、房间隔重建、流出道加宽、外管道制作与吻合,以及瓣膜成形等手术。结果手术死亡11例,均与心包片应用无关。痊愈出院839例,术后3~6个月内门诊体检,心动超声图检查218例(约占26%),2例仍存在术前的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1例右心功能不全,其余疗效尚满意。无1例发生因选用心包所致的相关并发症,如动脉瘤样膨出、补片残余漏等。结论自体心包片是心血管疾病矫治中不可多得的修复材料,早期疗效良好,晚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术期治疗,分析术前准备与诊断、体外循环与麻醉技术、外科操作以及术后监护等对手术治疗的影响.130例中男98例,女32例.平均月龄为(15.82±6.93)(2~36)月,平均体重为(8.82±0.91)(3~12)kg.本组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39例,法乐氏四联症26例,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17例,室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10例,法乐氏三联症、房室管畸形各6例,单心房、单心室及右室双出口各5例,室间隔缺损伴二尖瓣脱垂、肺静脉异位连接及三心房各3例,三尖瓣闭锁及左房黏液瘤各1例.124例患儿在全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根治性手术,6例行姑息性手术.结果 治愈126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3.1%.结论 根据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在围术期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在围术期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于 1 997年在我国开展以来 ,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临床应用。在成人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中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但我国老年人腹股沟疝有其自身的特点 ,完全采用美国巴德公司推荐的手术方法 ,仍可能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我们科自 1 998年 5月至 1 999年 2月完全采用美国巴德公司推荐的手术方法对 1 6例老年人腹股沟疝进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 ,2例近期复发 (1 2 5 % )。 1 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3月采用改进的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 3 8例 (41侧 )老年人腹股沟疝 ,无一例复发 ,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1958~1986年我院经手术治疗,病理确诊肠伤寒穿孔66例,就其手术治疗情况分析如下。66例中男43例,女23例,年齡6~62岁,发病至穿孔1周9例,2、3周内55例。穿孔后72h内手术51例,72h后手术15例。1例穿孔发生生空肠,其余发生在100cm内回肠未段。穿孔多为单发,孔径一般0.5~1cm。全部均经手术治疗,其中单纯修补30例,修补-造瘘13例,肠外置20例,肠切除3例。行2次手术6例,死亡7例。  相似文献   

9.
<正> 胃穿孔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一种严重的致命性并发症。我院831例手术,并发胃穿孔两例,发病率0.24%,均手术治愈,报告如下。例1,男,13岁,先天性心脏病,巨大型房间隔缺损并紫绀。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缺损修补术。术后62小时出现上腹剧痛,并有明显腹膜刺激症状,经腹穿抽出淡黄色混浊液体,X线提示膈下有游离气体。急行剖腹探查,见胃幽门前壁有8mm穿孔,周围组织水肿,苍白。行逢合修补术。1月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意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 892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中意外并发症分别为 :胸主动脉出血 2例 (占 0 .2 2 % ) ,经修补缝合止血 ;奇静脉出血 4例 (占 0 .45% ) ,显露静脉后结扎裂口远近端止血 ;支气管损伤 5例 (占 0 .56% ) ,均予及时修补 ,3例行术后气管切开 ,1例术后死于ARDS,4例愈合良好 ;胸导管损伤 1 2例 (占 1 .35% ) ,缝扎胸导管 ;胃左动脉出血 3例 (占0 .34% ) ,经缝扎残端止血 ;脾脏出血 3例 (占 0 .33% ) ,2例胃短血管回缩出血行脾切除 ,1例包膜撕裂压迫局部止血。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 ,术中沉着冷静和扎实的外科基本功对防治术中意外并发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自1979年10月至1984年12月共为53例病人施行54个人工瓣膜替换术。其中50例二尖瓣替换,1例主动脉瓣替换,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替换,1例三尖瓣替换及二尖瓣成形术。术前心功能:Ⅱ级者6例(11%),Ⅲ级者35例(66%),Ⅳ级者12例(22%)。本组术后30天内死亡2例,死亡率3.7%。随访时间3个月至62个月,晚期死亡4例,死亡率为3.3%病人年。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本文对术前准备,心肌保护及并发症作了讨论。作者认为:人工瓣膜至今尚未达到理想程度,对瓣膜替换术的病例选择应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12.
我院骨科自1978~1993年共收治先天性脊柱畸形427例,手术证实合并脊髓纵裂40例,其中17例术前经CT检查确诊。18个骨嵴中(1例为2个骨嵴),16个为骨性嵴,2个分别为软骨性和纤维性嵴。CT特征:椎管中央的纵行骨嵴将脊髓或马尾分为两部分,多数骨嵴两侧蛛网膜下间隙及脊髓不均称;该部椎管扩大;椎体及附件结构紊乱。CT是一理想、可靠的诊断方法,不仅能准确诊断损害的平面,而且能显示椎管的自然状态和骨嵴的轮廓及种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犬心房室隔内细胞形态学特征 ,探讨其可能的功能意义。方法 利用光学显微镜 ,通过HE和Masson染色对犬心房室隔标本的细胞形态、排列方式、直径和染色深浅进行细致观察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证实光镜所见细胞特征。结果 ①心房扩展部可见到四条过渡细胞束与房室结相连 :Ⅰ径自冠状窦壁沿锥形间隙或室间隔肌与右房肌之间向前至房室结后端 ;Ⅱ径自冠状窦口周围沿右房心内膜下至房室结浅层 ;Ⅲ径经三尖瓣隔侧瓣与冠状窦口之间向前经心内膜下至房室结右后端并至房室结的浅层 ;Ⅳ径自左侧心房肌向右下沿室间隔肌上缘至房室结左后端。低倍镜下纤维排列较疏松 ,纤细 ,直径约 9.5 μm ,染色浅淡。高倍镜下细胞呈长形 ,核长圆形与细胞长轴方向一致 ,细胞质染色淡。电镜下细胞特征符合过渡细胞特点。②冠状窦周围见到大量T细胞和少量P细胞及浦肯野细胞。结论 犬心房室隔内有过渡细胞构成的新传导径路 ;冠状窦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潜在起搏点  相似文献   

14.
自 1990年 2月至 1998年 8月 ,共收治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32例 ,15例行血管内栓塞术(其中 1例栓塞失败改作手术治疗 ) ;17例显微镜下直视手术 ,术后死亡 1例。随访 2 8例 ,2 2例恢复良好 ,1例植物生存 ,2例偏瘫 ,2例动眼神经麻痹 ,1例癫痫。对前循环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要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UNAMPUTATEDTREATMENTFORMALIGNANTBONETUMORATLIMBSWITHINTERNALRESECTION,CURETTAGEANDDEACTIVATIONHuDongyue;XueYing;XuXinjun(Depa...  相似文献   

16.
1.本文报告60例骨巨细胞瘤手术,男性33例、女性27例,平均31.75岁,21—40岁占75%。部位以四肢长骨端为多见,占78.33%,其中好发于膝部,占长骨端的68%。随访55的,有9例死亡,二例肺转移及3例局部复发。共占25.45%。2.病理:5年生存率Ⅰ级93.8%,Ⅱ级80.2%,Ⅲ级0,肿瘤间质细胞的形态与预后亦有关,F型5年生存率95%,H型75.9%。且H型及有血窦样结构者,肺转移较多。3.刮除加植骨术。复发率为13.3%,疗效较好,大块截除关节融合术,复发转移率为13.3%,截肢术主要用于Ⅲ级,但亦不能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我院肿瘤科1972—1982年间所收治的60例肺转移瘤,并对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原发灶包括泌尿生殖系统癌31例,消化系统癌9例,骨肉瘤及软组织肉瘤7例,头颈部癌6例,神经系统肿瘤2例,呼吸系统癌肿1例和未查明的原发灶者4例。在X线胸片上转移瘤呈不同的表现,我们将其所见分为六型:①结节型、②球块型、③肺门型、④浸润型,⑤粟粒型,⑥胸水型。其大多数为结节型和球块型。原发病灶治疗后至肺转移瘤出现,其间隔期短至1个月,长者达9年。转移多发生在原发灶治疗1—2年之间。因此这类病人应该在原发瘤治疗后每三个月进行一次X线胸部拍片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及时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根据文献报告及本组分析确有延长其生存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氧液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麻醉后切皮前(T0)至心肺转流(CPB)开始后10 min,对照组静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0 mL/kg,试验组给予相等容量的高氧液。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0)、CPB开始后1 h(T1)、主动脉开放后2 h(T2)、主动脉开放后24 h(T3)共4个时点,测定MDA和SOD。结果T0时点MDA质量浓度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T1时显著增高,T2时达高峰,T3仍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间比较,T2时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0时点SOD活性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各时点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T1、T2时明显降低,与试验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电除颤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术中多巴胺用量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 h多巴胺用量,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氧液预处理能使MDA质量浓度明显下降,SOD活性保持不变,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兔肾VX2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超声显像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建立兔肾VX2移植瘤模型的不同方法的优劣。方法分别用瘤液穿刺法、瘤块液种植法、瘤块包埋法建立兔肾VX2癌模型。采用超声技术动态检测肿瘤体积及CDFI的变化,确定该模型最佳实验干预时段及其血流参数范围。比较各自的成瘤率;观测肾脏肿瘤的大小及其回声、瘤内血管生成以及血流阻抗等指标。结果瘤块包埋法可建立稳定的兔肾VX2移植瘤模型。B超可以实时、准确、方便的监测肿瘤体积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论兔肾VX2移植瘤是一种造模方法简便且成瘤率高的肾癌动物模型,采用超声技术能精确、无创的动态监测肿瘤体积变化及血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