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公路的外业测设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其测设质量和进度是整条公路能否按时保质地完成设计的关键。文中结合云南元麻公路项目谈谈新技术在外业测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勘察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勘察设计中贯彻执行《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工序管理试行办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简述了工序管理在我院测设工作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孙洪江  李青 《交通标准化》2010,(18):145-147
随着国民经济和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公路勘测设计成为了公路交通发展的先锋军,为了提高勘测设计的质量和效率,数字化地图的测设至关重要,其中GPS-RTK配合全站仪测设是基本的重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盘海高速公路的测设及施工服务工作,介绍了水网地区高速公路测设应注意的路基、桥涵等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通过经验总结,为相似的地区的高速公路设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的弦线支距法详细测设圆曲线的新方法,是在特定的坐标系中,推导出测设元素设计的计算公式,直接求出待测点的坐标,其速度快,精度高。  相似文献   

6.
王祖东 《广西交通科技》1998,23(4):11-13,23
通过实例介绍一种任意测站测设昨曲线中间缓和段的极坐标测设法,意在提高设计、施工的作业与内业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PC-E500计算机配合全站仪测设公路中线软件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软件经多次公路勘测设计应用,具有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简便、计算精度高等特点。在野外勘测,只带主机,不带打印机,测设数据自动存入主机内的数据文件,室内集中打印。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梨温高速公路B测设段为例,介绍路基填土的试验方法和填筑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在测设公路平曲线中,传统的详细测设方法,往往是将仪器安置在已测设好的平曲线要素桩上,采用切线支距法或偏角法进行测设,这种方法,受到地形,地物限制比较大,速度慢,劳动强度大,而且有时精度难以达到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采用全站式电子速测仪,借助PC-1600(或PC-1600)袖珍机相配合编写一套测设程序及测设方法,通过几条公路的测设应用表明,不但灵活性大,而且劳动强度大大地降低,速度地相应地加快,精度远远地超过要求。  相似文献   

10.
曲线测设中,利用Casio-4500p计算器编制测设程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光电测距仪进行公路曲线测设的误差大小作了分析,并结合公路曲线测设的允许误差进行分析对比,提出了控制置镜点到测点的距离以达到测设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路设计电算化的普及,公路野外测量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从目前国内公路野外测量的手段来看,离电算化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把外业测量数据转换为内业设计资料时,还有许多脱节的地方,针对上述情况编写一些辅助程序,把外业测量收集到的中桩,中平及横断面数据通过PC-E500计算机直接转换成公路路线CAD所需的内业设计资料,并通过多次测设试验,现已运用于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3.
分析旅游公路特点,总结旅游公路测设要点,提出旅游路交通量分析新观点,强调地d9质、环保,介绍设计中采用的技术成就。  相似文献   

14.
利用较为廉价的PC-E500计算器,配合TC-1700全站仪作公路工程曲线测设,能够大大提高外业测设的精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15.
缓和曲线的逆向研究解决了切线支距法的逆向测设问题,突破了以往单向测设的限制,并导出了缓和曲线逆向坐标系计算公式,使该曲线的理论与测设方法更成熟和完善,同时也为解决其它类型过渡曲线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在公路路线测设中利用leicaTC1610全站仪进行测角,中桩敷设与高程的联合测量,并将外业测量数据存 ,内业设计时将REC模块中的测量数据直接转换为纵断面地面线资料的全新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坐标程序的编制和使用,用带程序的计算器替代数本测设用表,提高了测设效率,减轻了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18.
介绍使用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测设城市高架道路时,非线性加宽段测设数据计算的方法,并基于单元线型推导了较为实用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山岭重丘区公路排水系统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测设前要充分做好水文地质情况调查和选择经济合理的排水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20.
在公路路线测设中常常遇到长大平曲线,通过318国道长兴县公路改建工程的测量,总结了长大平曲线采用分段测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