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有了NCAP     
《公路与汽运》2006,(5):4-4
2006年2月12日,具有国际水准的汽车安全评估系统——新车评估体系(NCAPCHINA)在国内诞生。该体系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大陆汽车俱乐部联合推出。据悉,2006年“新车评估体系”的汽车碰撞测试,将着重于1.6~2.0L的中型汽车。将抽取新近上市的车辆,在高速行驶状况下进行碰撞试验,然后由有关专家测量汽车安全性能以及对乘车人员造成的伤害,并向社会公布透明和公正的实验结果。“新车评估体系”将为中国汽车行业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汽车安全评估体系,并支持中国汽车行业走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2.
《世界汽车》2006,(11):8-2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汽车的安全性比以往更加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因而也成为企业研究开发的重点。虽然各国对新上市的汽车都有强制性的碰撞安全标准和检验,但是这些标准仅是国家对汽车产品碰撞安全性能的最低要求,却不能完全反映汽车的安全技术水平和给消费者提供汽车产品安全性能的准确和详细的信息,也会使生产者在产品设计和制造时因顾及成本等市场因素,只针对法规而忽略了对更高安全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王澈 《时代汽车》2009,(11):120-121
中国的安全碰撞不可能一步到位向欧洲看齐,但是,欧洲碰撞测试标准对汽车安全性的促进作用却显而易见。对于消费者而言,测试机构与汽车厂商的良性联动更进一步推动汽车安全性能的完善,这或许才是中国汽车消费者的最大福音。  相似文献   

4.
14款热点车型安全性大揭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汽车》2007,(3):90-97
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日渐成熟,消费者选车时开始越来越重视汽车安全性能。作为媒体,我们有义务帮助读者选一款安全放心的车型。对于C-NCAP已经测试过的车型,成绩自然就是最公正的评价标准,但对于那些尚未经过C-NCAP测试的车型又当如何呢?  相似文献   

5.
《世界汽车》2006,(1):106-109
在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下,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评选,“2006年中国最安全汽车”评选活动落下帷幕,最终有7辆车在不同级别获得“2006年中国最安全汽车”的称号。  相似文献   

6.
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我国道路交通伤亡的人数是全世界最高的。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使车辆的安全性能尤其是碰撞安全性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考虑的重要因素。2006年7月1日,《乘用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侧碰)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后碰),这两个标准将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汽车安全标准逐步完善、与国际接轨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也对汽车生产厂家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龙 《汽车导购》2005,(6):80-85
消费者购车时考虑的因素很多,有外形、价格、性能、空间、油耗和品牌。其中,大多数消费者都默认地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安全性能。安全性能是各项指标的基础,只有保证了安全性能,其他各项才有意义。什么样的车是安全的?有没有评定的标准?很多消费者都只是凭印象来判断车辆的安全性能,当看到一款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被撞瘪时,消费者便会认为这款车型是不安全的,也有的消费者通过钢板的薄厚来判断安全性能,但显然这些方法并没有科学根据,也站不住脚。在评价车辆安全性能方面,欧洲的NCAP似乎更有发言权,它的碰撞测试结果也被业界认为是最权威的。在介绍NCAP碰撞结果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车辆安全性能方面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中国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双双突破720万辆,中国的汽车生产超过法国进入世界第三,销售超过日本进入世界第二。这意味着,一年里又有几百万辆车源源不断地驶入寻常百姓家。随着经济继续发展,中国还将生产更多更好的汽车,还有更多的家庭将购买自己心仪的爱车。汽车的普及,标志着它代步工具本质属性的回归。消费者买得起汽车了,但如同对待所有的商品一样,当你怀揣大把钞票,来到人头攒动的车市,面对花花绿绿、形态各异的车时,你会问销售者,也在问自己,该如何挑车呢?汽车究竟是大件商品,需要自己一年甚至几年的全部收入;汽车又是在路上飞跑的商品,它的安全性是消费者购车时首要考虑的问题。但消费者又该依据什么标准来挑选呢?这是曾经困惑了多少人的问题。现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推出了具权威、客观、公正于一身的挑选标准-“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简称C-NCAP。C-NCAP的出现,将帮你解决这个头疼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雅阁的“婚礼门”事件曾经轰动一时,关于汽车安全的话题也因此引起业内外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我国此前一直没有权威机构做碰撞测试,消费者只能听任厂家自我吹嘘,“高安全性,在欧洲、美国权威碰撞测试中拿到5星”等等,加上ABS、ESP、EBD、安全气囊、安全气帘等等安全配置装点,消费者选车基本没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最"C-NCAP"一词经常见诸报端,而买车要不要看碰撞星级,也成为许多消费者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关注程度日益  相似文献   

11.
《世界汽车》2007,(1):143
如今,随着道路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人们对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虽然我国对新上市的汽车已有强制性的碰撞安全标准和检验。但是这些标准仅是国家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最低标准.不能完全反映汽车的安全技术水平,生产者也会在产品设计和制造时因顾及成本等市场因素。忽略了对安全的更高追求。为了更直观地评价产品的安全性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全面详细的信息,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的改善,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安全“加试”为我国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能设定了一个更高的评测要求。  相似文献   

12.
话说欧洲NCAP     
李可 《汽车与安全》2005,(12):44-47
欧洲NCAP成立于1997年,它面向有车族,对欧洲销售的数款流行畅销的汽车提供现实而独立的安全性能评估。现已得到欧洲委员会,欧盟各国汽车与消费者组织、还有五家欧洲政府的支持,NCAP在鼓励提高新车安全设计上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您买新车时,NCAP很愿意向您提供购哪种车更安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07年度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第二批评价结果于2007年7月26日在天津的公布,人们的目光又一次瞄准到了汽车的安全性能上面。汽车安全性成为了当今购车者越来越关心的话题。毕竟只有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可能更好地享受汽车带来的快乐。安全性能并不像车辆外形、人性化设置、动力以及操控等方面能够让消费者直观感觉到,但从碰撞试验这种曾经只在国外流行的测试报告在中国正式出现来看,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已经更看重车辆的安全性了。更多的主流车型的参与碰撞试验,让我们有了另外一个数据化的依据,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去选择属于自己的爱车。  相似文献   

14.
安全性作为汽车的一项重要性能,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生产厂家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实际道路情况等制定了不同的车辆安全标准.我国1999年也出台了汽车正面碰撞标准,2006年又正式实施了双碰标准。  相似文献   

15.
李源 《世界汽车》2005,(11):76-77
欧洲NCAP是为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而设置的评价体系.向消费者提供车辆安全性能信息,并促进汽车生产厂商在汽车安全性方面加大投入。本文介绍了欧洲NCAP评价体系星级评价与现实车与车碰撞安全性的相关性。一般说来,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27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举办了C-NCAP信息发布会,公布了首批C-NCAP试验的6款车型的评价结果,引起了生产厂家、媒体和广大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很多报刊、网站、电台和电视台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网友也发表了不少的贴子、博客。对C-NCAP这件事,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汽车安全性能评价,对于促进我国汽车安全性能的改进,对于消费者购车都是一件好事,希望C-NCAP能够继续做下去,而且越做越好。但也有部分人对于车型的分类、公布的方式等提出了自已的看法,还有不少人对不同车型的安全性作了对比性评价。关于C-NCAP的结果,本文在这里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世界汽车》2004,(11):74-75
汽车发生碰撞时,什么车的安全系数最高?相信这是许多消费者在买车时都要考虑的问题。日前,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简称IIHS)公布了最新侧面碰撞实验结果报告。 IIHS是美国著名的汽车安全检测机构,他定期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进行碰撞测试,和其他机构的测试相比,IIHS实验时汽车时速更快,条件更复杂,  相似文献   

18.
《世界汽车》2006,(12):6-6
2006年10月27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召开了C-NCAP信息发布会。公布了首批C-NCAP试验的6款车型的评价结果,引起了生产厂家、媒体和广大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对C-NCAP这件事,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汽车安全性能评价,对于促进我国汽车的安全性能的改进,对于消费者购车都是一件好事,希望C-NCAP能够继续做下去,而且越做越好。为了便于消费者正确理解C-NCAP的结果,我们在这里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周宏湖 《轿车情报》2007,(8):131-135
为了能为消费者提供准确可靠的消息,同时鼓励汽车生产厂家提高其产品的安全性能,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采用了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即新车评价规程,由一个权威的机构或行业组织定期对市场上的新车进行比政府制定的安全法规更加严格的碰撞试验。通过在更严重的碰撞环境下评价车内乘员受伤害程度,根据头部、胸部、腿部等主要部位的伤害程度,将试验车的安全性进行分级。[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汽车碰撞标准是检验或评价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重要依据,文章介绍了中、美、欧、日四方在汽车碰撞标准法规的差异,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同时重点讨论了我国在汽车正面碰撞标准、侧面碰撞标准和后面碰撞标准的制定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