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现代城市河道生态护坡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的护坡形式相比,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而实现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护和恢复。该文阐述了生态护坡的概念和内涵,介绍了新型生态护坡的形式及其设计原则,展望了生态护坡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城市河道认识的日趋深化和更加理性,市民对河道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以上海市徐汇区河道为背景,对河道生态修复建设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认为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地域特点、河道现状,采取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组合应用,以促使河道水生态平衡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黄河兰州市区段河道景观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河道景观在一个城市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追求情趣及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今天,我们需要对滨水地区所具有的价值进行重新的认识和评价。河道两侧以水滨地域为特定对象的开发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分析了黄河兰州市区河道景观设计的背景、类型和特点,并对我国城市水滨景观设计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5.
该文结合南通市近年来部分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生态护坡技术的实践经验,对比传统河道护坡应用现状,阐述了生态护坡的概念,介绍了格宾网石笼护坡、生态带护坡、连锁式铺面砖护坡这三种生态护坡主要形式及其适用性,旨在为城市河道生态护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河道综合治理不用于传统意义上的河道治理工程,在确保防洪减灾安全的前提下,需要对入河污染源进行全面性控制,对滨水空间进行合理性规划,对生态系统进行可持续性修复。本文以埭头溪(下游段)综合治理工程为例,详细分析了项目周边的环境情况,重点探索了项目的自身特点,从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以及水景观等四个方面有针对性的阐述了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中的重点及难点,并给出可行的解决措施,为日后厦门地区类似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态理念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河道整治工程由水利工程转变为环境工程的一部分。该文针对生态型河道建设过程中主要应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了探讨,并以新江湾城河湖水系生态建设为实例,进一步阐明生态河道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和公共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营造河道景观,改善河道亲水环境,凸显河道景观、游憩、生态,以及与周边环境互动等功能逐渐得到重视,河道生态治理的理念应运而生。通过分析上海市闸北区河道水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徐家宅河生态治理为实例,分析了徐家宅河治理的设计原则、主要技术要点及实施效果,以期为其他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多,内容广泛,难度大,需要系统地调查分析,已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兼顾的目的。该文从新乡市的实际出发,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项目的内容和设计原则,提出了一些环境综合治理的新思路,体现了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与公众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如何对乡村河道进行有效修复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现以闵行区浦锦街道为例,在对其水生态现状调研基础上,解析河道污染特征与污染物来源.并基于绿色生态修复的原则提出了在空间上通过生态缓冲区、河道及植物种植的方式构建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思路.进一步根据水体污染特性,制定了底质改良、紫外催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陆续向城区集中,城市发展对河道的水环境、水景观等综合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在近10年的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借鉴国内外河道综合整治成功的做法,积极地探索整治经验,以点带面,走出了一条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成功道路。该文对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对策措施进行了研究,对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市静安区彭越浦河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阶段使用人工曝气与生态浮岛的方式,实现了河道水质的生态净化与修复。研究表明:初期利用人工曝气的方法,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去除率分别达到79.23%、90.89%和63.83%;后期采用生态浮岛+曝气的方法,水质达到了Ⅴ类地表水标准,并能有效缓解二次污染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在对张承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等级。阐明了土壤类型,适宜生长的植物;对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评定出项目所在地的各项生态环境指标均处于三级水平,已达危险边缘,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治理措施,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尽快恢复较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