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函数参数船型——型线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船体型线的平边线和平底线等边界条件,以及横剖面几何信息,推导出具有函数形参数的数学表达式。这一函数表达式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在少量横剖面参数控制下,较好地逼近船体型线。通过对三艘实船型线的逼近表达,证明了这一新函数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型线的数学表示及光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用数学函数法开发型线设计软件的情况,着重阐述了数学模型建立、型线光顺设计、曲线的数学表示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闫巍 《江苏船舶》2012,(3):18-20
船体型线光顺是船舶生产设计的第一道工序,更是平面建模、曲面建模乃至机、管、电、舾各专业进行生产设计的基础,因此,光顺质量是保证整个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10 000 t多用途船为例,简要介绍型线光顺的基本原理及使用TRIBON软件进行型线光顺的步骤、技巧。  相似文献   

4.
关于平面曲线的光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光顺性的辨别、光顺方法和计算应用等方面,对分段三次样条函数和非均匀有理B样条函数用在平面曲线光顺上的优劣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V型无压载水船舶型线设计变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压载水船舶作为一种新的船舶设计理念已经在国外展开了相关的研究,而在中国还研究甚少。就V型无压载水方案的型线设计变换进行研究,首次提出基于母型的横剖面面积曲线基本不变的V型无压载水型线设计变换方法。该方法对母型船的型线进行底部V型变换,使设计船舶的底部呈现一定的倾角,同时增大船宽。变换后设计船舶的横剖面面积曲线和母型船保持一致,变换方法简单可靠,在保证设计船舶的船长、设计吃水、排水量等参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较好地解决了设计船舶型线的光顺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船舶型线设计(续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文豪 《船舶》1998,(2):47-55
  相似文献   

11.
许书榜  陈俊发 《中国修船》2013,(6):24-25,28
针对海损船在修复过程中图纸资料缺失问题,尝试使用“型线修顺法”来修复原船型线;文章阐述了“型线修顺法”及“型线修顺法”在某海损船修理中的应用,验证了“型线修顺法”在海损船修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种特殊用途轴承,在使用时存在边缘效应,局部应力较大,使用寿命较低。为此,建立了轴承的详细接触分析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验证。采用工程对数凸型对滚子型线参数进行优选设计,用python程序实现滚子节点网格参数自动更新,实现多方案的自动分析。对不同型面修型参数和滚子圆角半径进行了多方案计算,得到了优选方案,避免了边缘效应,并使轴承滚子和内圈应力下降15%以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用于手工实尺放样时求取实长的实长尺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提出一种适合于高速方尾排水型船舶型线生成的数学方法,并对本方法中的几个控制参数进行了探讨,通过合理地选择控制参数可生成多种形式的型线。  相似文献   

15.
B样条比较适合于表达船舶的型线。利用B样条可以较好地描述船舶的型线,有利于直观地判断型线的光顺,以及很方便地修改船舶型线。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B型双螺杆泵原螺杆螺旋型线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型线的改进,并通过密封性分析,证明改进之后属于密封型螺杆泵.此外,对改进的螺杆螺旋端面齿形及理论流量作了相关计算,得出改进后的实际流量将会增加的结论.所列出的轴截面的主要数据,为制作检验用样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设计选用于北极地区条件下的潜水运输船,应特别注意选择其型线及其布置,使之不仅有良好的潜航性能,而且具备很高的通过冰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计算机辅助常规潜艇数学型线生成的一次尝试性的研究。分析常规潜艇外型特点,参考水面船舶的船体数学型线的生成方法,给出一种描述常规潜艇外型及型线生成的方法。应用三次样条函数表示潜艇横剖线,给出数值、图形交互方式设计潜艇横剖线的计算机设计方法。应用样条理论建立纵向函数并根据需要加以光顺,从而实现潜艇外型的数学表达。应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和程序,设计者可以通过选择控制横剖面及其参数,得到所要求的线型。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的双螺杆泵的型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螺杆泵的种类很多,按其转子——螺杆的数分类:有单螺杆泵、双螺杆泵、三螺杆泵和五螺杆泵。长期以来,国内外螺杆泵的生产一直以三螺杆泵为主,单螺杆泵和双螺杆泵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如:排出压力低、单螺杆泵橡胶衬套寿命较短等),虽然它们输送介质的范围较三螺杆泵广,依然发展较慢。近二十年来,双螺杆泵逐渐受到了重视,不少国家研制了各种类型的双螺杆泵,发展较前迅速。特别是一种新型双螺杆泵的出现,使排出压力可提高到2.6MPa 左右,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