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速公路可变收费标准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介绍可变收费的理论基础上,分析影响高速公路可变收费标准制定的主要因素,并讨论不同时段收费费率同交通量的关系。在设定的可变收费方案下,建立了出行者选择的二元logit模型,根据调研样本,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标定并对设定的可变收费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证明可变收费能使交通流在各时段合理分布,从而提高了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民出行空间和方式联合选择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到出行者出行空间和出行方式之间的重要联系,本文基于非集计模型中Nested Logit模型的理论和方法,结合2005年国内某大型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建立了城市居民出行空间和方式的联合选择模型。模型为2层的NL模型,第1层为空间选择层,第2层为方式选择层,以此将出行空间选择和出行方式选择连接起来。模型采用统计软件STATA 9进行标定,并通过统计指标进行验证,深入分析了影响出行者出行空间选择和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最后,用同样的数据源建立了方式选择的MNL模型,通过对比联合模型和MNL模型的命中率和集计结果表明,出行空间和方式联合选择模型能够在较细的层面上预测出行者出行空间和交通方式的选择情况,从而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以Nested-Logit模型(NLM)的构建过程为基础,结合美国新泽西州公路收费政策实施后的交通调查数据,分析出行者的决策过程,利用Limdep软件建立Nested-Logit模型,通过合理的模型验证得到较好的模型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路收费政策对交通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及表征出行特性的重要参数,为拥挤收费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广深城际运输通道为例,分析城际运输通道中影响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因素及其影响。传统的多项式Logi(tMNL)模型具有无关方案独立性,无法对不同出行者的选择偏好差异进行定量分析,故应用随机系数Logit模型分析城际交通出行选择行为。选取城际出行旅客的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心理潜变量(对交通方式舒适性、可靠性和便捷性的心理感受)、城际出行方式特征变量设计问卷。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共收集534份问卷,基于此建立并求解随机系数Logit模型。随机系数Logit模型估计结果的伪R2为0.178,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研究结果表明:城际出行旅客的收入、职业、私家车保有情况、家庭儿童数量以及对出行方式便捷性的感知对其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而出行方式的舒适性、可靠性对城际出行方式的选择行为影响不显著;改善交通方式的便捷性对提升城际出行方式的吸引力起关键作用。因此,在城际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中应着重考虑便捷性对城际交通方式选择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差异化收费作为调控高速公路流量时空分布的手段,研究该条件下货车出行行为可为制定差异化收费方案提供量化分析依据.利用甘肃省张掖至酒泉段货车出行意向调查数据,建立MNL模型、路径选择分别位于上下层的2种NL模型以及CNL模型,标定结果表明CNL模型拟合精度最高.对CNL模型进行选择枝效用弹性分析,利用标定后的选择模型结合现状数据进行模拟,对优惠组合条件-流量曲面进行梯度分析.经弹性系数分析,夜间-非收费公路选择枝的直接弹性系数为-0.044与-0.13,说明夜间行驶于非收费公路的货车驾驶员更易因效用函数变化改选其他方案;经曲面梯度分析,可得当折扣组合坐标为(0.318,0.354)时梯度的模取得最大值,即优惠额在白天31.8% 、夜间35.4% 时对货车吸引效率最高,优惠比例超过此优惠组合时吸引效率将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6.
所有出行群体中,受拥堵收费政策影响最大的是弹性出行的小汽车使用者。引入相对拥堵费作为政策变量,表征拥堵收费政策对该群体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并基于Nested Logit模型,建立了拥堵收费影响下的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利用对南京新街口商圈区域弹性出行的小汽车使用者进行的RP和SP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女性、低收入者、IC卡持有者、短途和高频出行者在面对拥堵收费政策时,更容易放弃小汽车而转向公共交通出行。利用弹性理论,分析了不同拥堵费水平下出行者对出行时间和拥堵收费政策的弹性,结果发现:①出行时间的弹性反映了出行方式的总体服务水平;②出行者在出行方式选择时对拥堵收费变得“显著”敏感的临界值为13.25元/次。   相似文献   

7.
居民全日出行方式选择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霞  王炜  陈峻 《中国公路学报》2012,25(2):121-126,141
为改进现有交通方式选择模型,提高交通方式预测模型精度,基于出行链建立了居民全日出行方式选择动态模型。从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机理分析入手,确立出行方式选择动态影响因素,在多项Logit模型(MNL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方式选择动态模型。模型中增加了2类动态影响因素,即先前出行方式选择结果对后面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和主链的出行方式选择结果对子链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最后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动态模型的优度比和预测准确率较基于单次出行效用的MNL模型有较大提高,变量在模型中的意义符合中国国情,模型可服务于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8.
引入忠诚度变量的城际出行方式动态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城市群的快速形成与发展,结合城市群城际出行特点,研究城市群城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基于非集计理论,对效用函数引入刻画动态选择行为的忠诚度变量,抓住了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的关联性.利用了平滑指数计算忠诚度变量,既反映了忠诚度的持续性也考虑了突变性.将忠诚度变量作为影响因素引入模型的可观测效用部分,建立出行者城际出行方式选择Mixed Logit模型.在大量调查问卷基础上,通过对引入前后的模型对比分析计算得出,忠诚度变量加入后,模型中其他的出行影响因素效用强度明显削弱,其产生的正效用证明了城际出行选择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行为反应,具有某种出行方式选择的持续性、依赖性和突变性,说明出行者过往的出行体验对选择心理具有显著的影响,也说明构建的模型很好地还原了出行方式选择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9.
路侧停车收费过程中,收费人员和停车者讨价还价的现象普遍存在,出行者实际支付的停车费用低于理论停车费用.研究该现象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并为停车管理和价格制定提供支撑.以改进的FSC效用函数建立3阶段路侧停车收费博弈模型,通过北京市城区实地调研结果对模型参数进行赋值,求解平均讨价还价区间.修正私人小汽车出行停车费用,建立服从Logit函数的多方式出行网络配流模型.实证和算例结果表明,路侧停车收费平均讨价还价区间为理论停车费用的50% ~80%;路侧停车收费博弈对配流模型的结果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考虑停车收费博弈后,不同出行距离下私人小汽车出行概率增加2.8% ~12.4%,其平均增幅为5.7%;调节停车费率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引导作用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北京市相关工作过程为例,介绍了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传统估算方法的应用,提出了基于熵理论以及出行时间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估算模型,给出了模型算法,并以实例演示了模型应用与结果分析过程,最后总结了模型的优势与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交通流在路网中的合理分配,可变信息板(VMS)通过发布动态交通信息来引导驾驶员选择最合理路径.通过构造基于陈述偏好调查(SP调查)的诱导信息下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的有序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各因素对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出行距离、可选路径、VMS信任度、改变路径频率对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较大.在驾驶员个人属性中,年龄对驾驶员的路径选择行为影响最大;在出行属性中,驾驶员对出行距离和可选路径最为敏感;在对VMS的认知和服从属性中,驾驶员对VMS信任度越高,按照VMS诱导信息改变出行路径的概率越大;改变路径频率越高的驾驶员,越易改变出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多种Logit路径选择模型应用于多层次交通网络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依据网络层次特征定义了广义路径费用;选取4种典型的Logit模型——单层的多项式Logit (MNL),C-Logit (CL),Path-Size Logit (PSL)以及双层的交叉巢式Logit (CNL)模型,对它们分别构建了适用于多层次网络的等价数学规划模型(MP);对不同层次结构和分散参数取值,利用VC++编程求解4个等价数学规划模型,并计算了系统最优的流量分配.分析表明:3种OD需求下的所有Logit模型所得网络总行程时间费用(NrrC)都高于通过系统最优分配得到的NTTC;利用考虑重叠的CL、PSL、CNL模型所得NTTC皆大于不考虑重叠的MNL模型,且构造越复杂的Logit模型所得NTTC越高;对各个Logit模型而言,层次性交通网络的NTTC要小于没有层次性的情况且层次越高时NTTC越小.  相似文献   

13.
安实  谢秉磊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4):126-128,144
模糊现象客观地存在于路径选择过程,本文考虑到路径之间的模糊优先关系,在模糊用户均衡条件的假设下,提出了一种新的路径选择模型。首先采用均值面积度量法度量路径的感知阻抗找到具有最小感知阻抗的路径,并通过优势检测产生出行者备选路径集合;然后在构造模糊优先关系矩阵的基础上计算备选路径的优先度,由此得到路径被选择的可能性。该模型可看作是Logit模型的一般化,并且在路径感知阻抗难以用模糊变量描述的情况下,仍能通过两两比较路径的优先关系计算各条路径被选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出行方式决策的随机效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随机效用理论的多项logit(MNL)模型常用来解决多方案选择问题。介绍了该模型进行个体出行模式决策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线性效用函数假设条件下,个体出行模式选择概率与模式特性变量之间的近似线性关系。最后通过一个两模式决策分析的简例说明该模型的用法及灵敏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系统捕捉和随机捕捉两类捕捉形式对出行方式的时间感知差异进行建模分析,以验证出行方式选择中时间认识的个体差异性,为更准确的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提供模型参考。系统捕捉通过在Logit模型中分别设置性别、收入与出行时间的交叉变量以捕捉性别和收入不同导致时间价值认识的差异;随机捕捉通过假定出行时间参数分别服从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以及约翰逊分布4种随机分布形式,利用Mixed Logit模型捕捉出行者对时间感知的差异。结果表明:出行方式选择中出行者对时间重要性认识存在差异,男性比女性对时间要求高,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对时间估值更高;随机捕捉较系统捕捉更能捕捉到出行时间的感知差异,且约翰逊分布较其他分布对时间感知差异性的模拟更优。  相似文献   

16.
解释和预测通勤者的时间价值和出行行为是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措施,进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基础研究工作之一.综合考虑出行时间、计划延误、厢内拥挤和地铁票价等影响因素,给出了地铁通勤者的出行效用表达式,基于Logit模型对地铁通勤者早高峰期间的出发时刻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的地铁通勤情景进行组合,设计了意愿偏好调查问卷,在北京地区进行了实证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对北京地铁的通勤者而言,早到和晚到上班地点的计划延误价值每分钟分别为0.237元和0.406元;厢内拥挤的程度和地铁票价的折扣变化都会影响地铁通勤的出发时刻选择.考虑收入的异质性对模型进行了改进,统计结果在0.05水平上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