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WTO之风会否吹及秀屿港 秀屿港直接货源腹地是莆田市,间接腹地幅射整个闽中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实施的"中部开花"战略,使闽中地区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经济体量不断壮大.而莆田市建市以来,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鞋革、食品、电子、机械、水产、医药、服装七大产业群,尤其是随着湄洲湾火电厂、佳通轮胎厂等临海工业相继投产,港口形势更是喜人,港口经济不断培育壮大,为港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如何选择合理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开发模式,既吸引社会多元化资金参与,又能充分发挥物流基础设施的作用,实现港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港口物流发展的一个难题2014年,国家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等文件。2014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进一步确定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即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四个交通"的全面发展。现代物流作为综合交通的重要组成,成为未来我国交通发展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3.
从1月27日召开的山东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获悉,黄河三角洲地区潍坊、东营、滨州三港.经交通运输部和山东省政府批准.由一般性港口提升为区域性重要港口.以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山东省实施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盟岩 《中国港口》2018,(4):I0001-I0001
"我国枢纽形态正在进行代际更替",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在4月16日郑州举办的"国家战略新格局,交通发展新机遇—2018临港经济高峰论坛"上表示。临港经济顾名思义是以港口及临近区域为中心,发展与港口密切相关的特色经济。港口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枢纽经济的发展走向,汪鸣判断,随着枢纽形态的代际更替,内陆枢纽将会是下一个经济增长点,而在新一轮枢纽城市竞争中,内陆城市将成为佼佼者。  相似文献   

5.
当前,科技发展已经为"智慧港口"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新的转变中,港口的战略焦点将从控制资源转为精心管理资源,从优化内部流程转向更多地与外部互动,从增加客户价值转为将生态系统价值最大化"智慧港口"是集互联网、物联网和码头自动化技术为一体的、多边界属性的、系统化的港口生态圈。智慧港口代表着未来港口的发展方向,孕育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性。当前,科技发展已经为"智慧港口"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2011年1月27日召开的山东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获悉,(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潍坊、东营、滨州三港,经交通运输部和山东省政府批准,由一般性港口提升为区域性重要港口,以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山东省实施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正港口资源整合加速推进,港口辐射能力逐步增强,港口盈利范围得到拓展,港口国际合作成为常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港口转型升级的特征将越发明显自2014年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发布以来,全国各大港口在《意见》指导下,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三大战略带来的政策机遇,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通过以港口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方式,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上实现了从以往单纯追求吞吐量向提升港口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转变。  相似文献   

8.
钟悠云 《珠江水运》2012,(13):30-32
作为"西翼"中心的湛江市,提出了"深水良港、重化工业、现代物流和海湾城市"的"四位一体"协同发展战略,为该市经济及港口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实验区获得国家层面通过,意味着作为"西翼"中心的湛江市再次上升到国家战略。在国家及省政府的指导下,2011年,湛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深水良港、重化工业、现代物流和海湾城市"的"四位一体"协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加快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应形成一盘棋,树立大思维,弹好三首"曲子",实现四大突破,做好五篇文章,使"港口经济圈"成为宁波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动力总成"2014年1月,宁波提出"港口经济圈"战略,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为引领,以宁波—舟山港一体化为中心,以宁波都市区(宁波、舟山)为依托,以港口综合运输体系和海陆腹地优势为支撑,以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0.
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结合浙江港口集群现状,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打造浙江世界级港口集群可以采取"一体主导、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浙江省拥有海洋岸线6 600多km,其中水深大于10 m的岸线长达330 km以上,是我国沿海港口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浙江经济发达、对外贸易活跃,以及腹地经济的发展为该地区的港口群提供了充分货源。  相似文献   

11.
沈利军 《水运管理》2011,33(12):33-34
为推动浙江省海盐县内河港口物流发展,促进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战略的实施,分析海盐近年来内河港口吞吐量的变化,针对当地开展内河转运的有利条件,从物流人才培养、物流工具推广、物流中心建设、物流政策扶持等4个方面提出加快当地内河港口物流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从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至今,已经过去了两年有余,虽然港口企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未来仍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下一步,港口企业要主动对接并积极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各自港口条件,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港口转型发展、协调发展。一、拓展服务功能,发展现代港口业  相似文献   

13.
当前,绿色交通成为交通运输部新时期加快推进"四个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港口建设受到全行业前所未有的关注。今年,《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出台,生态文明建设将被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将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作为全国港口行业协会,中国港口协会一直将推动绿色港口建设作为协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黄祥景 《珠江水运》2011,(12):33-36
随着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中山港口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港口成为地区乃至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中山市港口必须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港口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港口的综合竞争力。本文针对中山港口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举措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周口如何顺势而为百舸争流千帆竞,沙颍河畔梦飞歌。"天时、地利、人和,周口和沙颍河再次迎来发展机遇",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会长陈英明在"国家战略新格局,交通发展新机遇——2018临港经济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原港城"扬帆起航陈英明表示,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  相似文献   

16.
夏俊 《中国港口》2012,(12):30-31
扬州港是长江沿线的重要港口,是苏、浙、皖、鲁的重要物流中心,是扬州经济腾飞的重要平台。上世纪末,当国务院作出关于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决定,明确提出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进行港口组合。扬州市政府也正式提出"以港兴市"、"一港三区"的发展战略,扬州港如虎添翼,首家开通了抵上海洋山港区的江海直达集装箱运输班轮,大大缩短了扬州及周边地区欧洲线进出口物资的在途时间,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把八所港定位为"海南省散杂货、油气业务板块"的一个重要港口,发展为"重要物资补给基地",这必然为八所港实施"两个基地,一个中心"的发展战略带来新的机遇海南八所港位于海南省西南部东方市西部的八所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7’E,北纬19°06’N。现为海南省西部工业走廊出海通道的重要出海口,是我国唯一以输出铁矿石为主的专业机械化港口。  相似文献   

18.
盟岩 《中国港口》2015,(5):I0001-I0001
去年11月,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主持召开部务会议,决定在部分地区和单位开展9项交通运输改革试点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区域港口发展一体化试点"。今年1月,交通运输部专门出台《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理顺港口管理体制,推动港口资源整合,促进区域港口集约化、一体化发展"。一系列创新改革举措的落地,为交通运输行业特别是港口行业的转型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与资料     
港口的发展战略 21世纪初期,港口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国际、国内航运市场为导向,建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信息畅通、优质安全、便捷高效、文明环保的现代化港口体系。为此,交通部制定了新世纪港口发展的六大战略:一是港口结构调整发展战略;二是优化港口布局战略;三是拓展港口服务功能战略;四是港口市场化发展战略;五是港口可持续发展战略;六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港口现代化建设战略。 (摘自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在《全国港口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十年,温州港在中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的坐标上,积极谋略、推进建设滨海临洋的深水大港。在由城区传统老港跃向瓯江口外的战略迁徙中,不仅港口版图得以增量放大,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所释放的港口资源能量与未来的发展空间,正在驱动温州港加快完成由"瓯江"向"东海"的时代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