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运输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运用有无对比法,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及灰色预测数学模型,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对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城际铁路不仅对拉动京津铁路客运市场,缓解货运压力,提高铁路货运线路运输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京津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开行与天窗设置存在动态影响关系,将两者进行协同优化有助于满足旅客夜间出行需求,提升铁路运力资源配置.?以通道型高速铁路为对象,在分析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与天窗设置影响关系的基础上,以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总的旅行时间最少和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的开行对既有列车运行图的影响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列车开行模式未...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发展的方向。纵观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铁路的快速通道,高速铁路起讫点和经由点都位于既有大城市的铁路枢纽。因此,从枢纽车站、线路、疏解设备以及城市经济、空间格局、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等角度出发,有关高速铁路引入对既有铁路枢纽及枢纽城市的影响的系统分析,可为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发展的方向.纵观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铁路的快速通道,高速铁路起讫点和经由点都位于既有大城市的铁路枢纽.因此,从枢纽车站、线路、疏解设备以及城市经济、空间格局、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等角度出发,有关高速铁路引入对既有铁路枢纽及枢纽城市的影响的系统分析,可为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城际高速铁路的特点和功能,从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分析发展城际铁路的意义。并结合已开通的城际铁路——哈大城际铁路,分析了哈大高铁对东北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得出结论,哈大高铁的开通将加速东北地区一体化进程,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交通网络一体、旅游一体化和提高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最后对城际高速铁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国民经济评价伯影响因素,本文应用多层次Fuzzy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实例,探讨了国民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新方法,并给出了该数学模型用于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综合比选的实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1铁路客运专线的产生与发展 1.1铁路客运专线的概念与特点 1.铁路客运专线的概念 在分析客运专线的时候,将涉及到高速铁路。高速铁路是从速度的数值、技术以及应用背景上来进行界定。我国所指的高速铁路是指相对于传统铁路,在技术上有巨大创新、在旅客运输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铁路客运系统。高速铁路不是传统铁路技术基础上的速度提高,而是全新研制的高速运行的技术系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在我国的大规模建设并投入运营,在提升铁路路网规模与质量、缓解运输能力紧张、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全面总结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对铁路网络结构与规模、运输服务能力、快速客货运网络、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等方面的提升效果,系统阐述了高速铁路建设对运输组织模式、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夜间列车运输组织方法、动车组运用、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理论与方法构建等行车组织方法创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动车组制造及控制技术等铁路建设与装备水平持续提升的促进作用,揭示了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为实施我国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国家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途径自然灾害易发区的高铁路线也日渐增多,为减少自然灾害对高铁运营产生的影响,需对高速铁路线上受灾害影响的列车进行径路调整.首先分析了高速铁路运营的铁路企业和旅客的费用函数,然后考虑到自然灾害下高速铁路列车进行运行径路调整时,引入博弈论,从实现铁路部门以及旅客共同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最优运行径路...  相似文献   

10.
实现运输高速化是我国铁路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针对我国目前正积极修建客运专线,并正在为修建高速铁路进行前期预研,因此,开展我国高速铁路噪声影响评价方法的研究十分必需.本文为此作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基于环境保护和声学分析,对高速铁路噪声影响中人群反应、人群烦扰度与噪声级的相关关系、噪声影响评价量、评价标准详细内容及其应用分别进行了探讨,作为一个应用实例,对泰国苏瓦纳布米机场连接线噪声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对我国高速铁路噪声影响评价标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预测客流的变化趋势与波动及获取路网客流OD 表是制定旅客列车开行 方案的依据.结合高速铁路客运的运营实际,利用客流变化相对稳定特征,本文提出了客 流OD 表的反推方法和计算流程,该方法的计算工作量相对叠加法节省了(n2-2n).考虑 实际客流日波动特征,依据模糊预测原理,建立了车站客运指标的时间序列模糊预测方 程和预测方法,该方法可获取预测期客运指标的变化区间.以南方一高速铁路线为背景, 对车站发送人数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实际数据相比误差在1%以内.在车站发送人数预 测的基础上,给出了线路客流OD 表的反推演算.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桥梁噪声预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统计能量分析(SEA)的基本原理,将SEA法应用于高速铁路桥梁噪声预测之中,分析了SEA的基本原理与高速铁路桥梁噪声产生的关系,认为SEA方法是预测铁路桥梁噪声辐射可行的方法。并用SEA建立了铁路桥梁子结构的能量交换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投入运营以后,航空运输市场份额明显下降,两种高速客运方式产生了激烈的竞争.本文以武广沿线高铁与航空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根据非集计模型的相关原理,建立了描述武广沿线高铁与航空运输竞争的Binary Logit模型,并将调查获得的SP数据进行RP数据修正,对模型求解得出不同机票折扣下的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的竞争程度.通过对模型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当武广航空运输票价低于7折时,高铁与航空运输将产生激烈竞争,且票价折扣越低,竞争越激烈.研究成果对高铁与航空运输的协调发展及避免二者的恶性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速客车安全性的动力学仿真检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应用车辆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客车车辆横向与垂向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本文推荐的高速铁路线路平面曲线设计标准及参数进行动力学检算,以检验车辆通过曲线的安全性,由此得出了推荐标准及线路参数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其快速发展给交通运输史上带来一次重 大的飞跃.虽然中国高铁建设发展时间短,但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在 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动车、高铁和磁悬浮高速列车等对安全与技术要求非常高.论坛以“中 国高铁安全与技术”为主题,关注运营控制安全、基础设施安全、移动装备安全等领域,探 讨了中国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理论与实践问题,焊接结构抗疲劳设计与健康监测理论、方 法与应用问题,以及高速列车制动闸片设计与制造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国内外各型客车转向架中选取一组计算参数,在建立客车横向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高速客车通过曲线时的动态响应及安全性,并对转向架各悬挂参数的合理选择进行分析,以及对适应于高速客运的线路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7.
250km/h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根据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思想所建立车辆-轨道垂横耦合模型,在充分考虑多种波长并存的情况下,仿真计算了250km/h高速铁路各种轨道不平顺的管理目标值。计算结果与日本和德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的经验管理目标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四线高速铁路斜拉桥荷载重,行车稳定性和舒适性标准高,这对结构的承载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文中介绍了斜拉桥承载能力的分析方法,以某四线铁路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TDV-Rm-Bridge桥梁专业软件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研究四线铁路斜拉桥的正常使用承载能力和极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提高高速铁路应急救援的效率,保证高速铁路应急预案实施流程的可操作性,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应急响应过程,介绍了运用软件开发中的场景驱动概念以建立高速铁路应急预案流程控制工作流模型的新方法.该方法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强调场景在整个流程控制中的作用, 并以此为核心驱动工作流模型的设计.在不同的抽象层次上使用可视化标记语言UCM对场景模型进行描述,通过对模型分层细化、逐步扩展的方式以达到结构清晰、信息完备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针对UCM的结构特点设计了具体的流程控制算法,对整体的应急响应过程的执行细节进行成效分析和逐步优化.最后结合实例阐述本方法如何使用.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缝线路附加挠曲力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梁轨相互作用原理,结合京沪高铁实际情况,建立了京沪高铁整桥双线有限元模型,以10跨32 m混凝土简支箱梁桥为例,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附加挠曲力及附加挠曲位移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列车在双线简支箱梁上单线运行时,其附加挠曲力值较小,4根钢轨的附加挠曲力值有所差别,但差别不大。钢轨附加挠曲力在桥台处较大,钢轨纵向位移则在桥梁中部较大,在桥台处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