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筋边坡承载力和位移模型试验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承载力(强度)和变形是岩土工程应用领域的两大主要问题,本文以纸和窗纱布模拟加筋土边坡的土工格栅,在一系列拉拔试验的基础上,以正交设计理论分别安排27个极限应力状态和若干个工作应力状态加筋土边坡模型试验,并以模型试验获得的数据为依据。采用误差,极差及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加筋土边坡承载力与筋类,筋长,层间距,坡角4因素的相关关系,获得了外荷载作用下加筋土边坡的侧向位移随坡高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2.
3.
4.
为深入分析河南地区陇海(兰州—连云港)铁路路堤的沉降变形与路堤边坡的稳定性问题,采用静力水准系统与深部位移测斜技术,长期监测线路的路堤沉降与边坡侧向变形。构建有限元模型反演现场实际工况,计算路堤边坡加固前后的稳定系数,同时分析路堤边坡综合防治对策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21年10月份施工整治期间,陇海线路堤沉降达最大值,11月起路堤沉降与边坡侧向变形趋于平稳;路堤沉降在沉降区间内呈现两端小、中间大分布;边坡侧向位移在空间分布上呈近地表位移大、远地表位移小的倒三角形分布;钢花管劈裂注浆形成树根状浆脉,在路堤边坡中起到骨架作用,路堤整体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光纤传感技术与传统的电类、机械类传感技术相比,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使用方便、易维护等优点。本文探讨其应用于钢轨变形监测的可行性。首先,将两相邻弹性扣件之间钢轨受力形式简化为简支梁,通过理论分析得出钢轨中间点断面同一高度处应变与位移之间的关系;然后将分布式光纤和光栅传感器布设在钢轨简支梁上,通过试验测试数据得到位移与应变的关系,并分析了由应变推算钢轨变形的计算误差。研究结果表明:光纤传感技术在钢轨变形监测上是可行的;光栅传感器测量精度较分布式光纤精度高。研究结果为光纤传感技术在钢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李竹庆闫宏业尧俊凯蔡德钩 《铁道建筑》2023,(7):14-18
山区铁路边坡受到地震、冻融等动力作用易发生边坡结构体失稳,威胁铁路建设与安全运营,而已有监测技术受可靠性、稳定性等限制无法直接使用。鉴于此,融合加速度传感与物理辅助传感技术,通过系统逻辑优化、物理结构设计、无线组网设计等,研发了无线无源、免维护、易安装、稳定性好的铁路边坡结构体姿态监测系统,数据发送次数不少于7 000次,报警时延为毫秒级。通过现场验证,该系统稳定可靠,可用于山区复杂环境下结构体姿态长期可靠监测。 相似文献
7.
姜越川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8(4):46-49
基于小波分析理论,介绍小波阈值消噪中阈值函数的选取和阈值的具体估计方法,并对阈值函数的选取进行比较分析.以工程实例为背景,就公路边坡变形监测数据消噪前后的信噪比和均方根误差2个指标对各种阈值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理论分析和应用实例的结果表明,几乎硬阈值方法比Garrote阈值方法能更好地恢复被噪声湮没的公路边坡局部变形信息... 相似文献
8.
9.
邓超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2,9(2):27-30
以宜万铁路五爪观隧道口边坡危岩落石监测项目的实施为背景,利用光纤光栅传感特有的技术优点,研发了一种边坡危岩落石实时监测报警系统,该系统可有效提高铁路边坡防护工程的减灾防灾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常规铁路路基及边坡垂直变形监测技术效率较低、局限性较大的问题,本文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引入铁路路基及边坡的垂直变形监测中。以成昆(成都-昆明)铁路复线越西段一处(R1区域)路基及边坡为依托,利用4期ALOS-2卫星PALSAR-2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研究DInSAR技术在路基及边坡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监测的126 d内,R1区域地表垂直变形速率为0.12^-0.13 mm/d;以水准测量监测结果为真值,经误差分析得出DInSAR监测中误差为7.57 mm;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实践证明,雷达影像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无人机影像等光学影像的互补使用是解决铁路工程领域监测问题的有效途径;DInSAR监测得到的点(像元)密度远大于水准点的密度,能更好地反映区域性地表变形的细节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瓦屋山水电站厂房岩质边坡工程为背景,首先分析厂房后侧边坡测斜孔孔口位移随时空变形规律,借此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然后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对监测数据的结果进行复核,得到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成果。 相似文献
12.
邻近铁路施工不当会造成路基沉降、涵洞开裂、桥梁墩台倾斜等问题,从而影响铁路运营安全。对铁路结构物进行变形监测,是确保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手段。为解决铁路结构物变形监测高频次、高精度、实时预警的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数字化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非接触监测方法,集成近景摄影测量、计算机视觉、数字图像处理、无线通讯等多种新技术,实现了远程无接触自动化变形监测。结果表明:(1)采用850 nm的滤波片可大幅度降低环境光照差异带来的误差;(2)通过设置基准点可将设备位置变化引起的误差控制在1 mm以内;(3)该系统可以全天候自动化监测,监测过程中可实时查看设备状态,无需上线作业,大幅减少了天窗作业频次;(4)相较于传统的全站仪人工监测方法,该技术具有精度高、自动化、非接触、实时测量、干扰因素少等特点,精度可达毫米级。 相似文献
1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度高,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研究将北斗定位系统应用于边坡监测的可行性。对北斗监测工作站进行精度标定试验,结果表明,水平位移测量精度在2 mm内,沉降测量精度在5 mm以内。依托深圳一降雨蠕变型边坡,将北斗监测设备布设在该边坡上,通过4G无线传输模块以及太阳能供电实施自动化监测。北斗定位系统监测结果与全站仪监测数据吻合较好,可应用在边坡的自动化监测中。 相似文献
14.
15.
16.
结合湘西某滑坡坡体整治方案的深部位移监测工程实例,根据分析工程背景资料,得出滑坡的原因为边坡坡脚长期被水流冲刷.边坡岩体遇水容易产生剥蚀。结合深部位移的监测结果定量地分析和描述了该滑坡整治后上、中、下部的运行状态。经过5星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监测结果很好地反映边坡的深部位移的发展趋势;边坡上、中、下部整体均处于稳定状态;该滑坡整治方案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黄土高边坡开挖过程的变形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隧道出口路堑黄土边坡为例,分析黄土路堑开挖过程中边坡变形和边坡土钉应力随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测斜仪监测结果表明:边坡的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增加逐步增大,并在开挖后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大值,呈时间滞后效应。在不同的开挖阶段,坡体不同部位开挖后的水平位移变化幅度不同:坡顶变形幅度最大,坡底居中,坡体中部最小;坡体开挖完成后,坡顶绝对水平位移量最大,坡脚最小,坡体中部居中。随开挖深度的增加,坡体不同部位测试土钉各测点应力明显增大;土钉最大应力出现位置由坡面逐渐迁移到坡内。说明坡体的变形范围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扩大;且由土钉最大应力出现的位置可判定边坡潜在滑动面位置。 相似文献
20.
隧道位移监测新方法的可行性探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根据新奥法隧道施工中位移监测的特点,结合现代测量仪器的发展,探索了两种隧道位移监测的新方法:三维位移监测系统和隧道周边收敛的自由测站监测系统。其中,前者可以及时、快速、精确地在一个测站为多个监测断面提供可靠的三维变形量;后者可以大致在同一个测站上,以足够的精度为多个监测断面提供隧道周边收敛信息,其工效能比传统方法成倍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