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铁路既有线提速及货运重载化的发展,行车对既有设备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有桥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其中既有桥墩横向刚度不足已成为中、高圆形尤其是石砌桥墩的主要病害。结合丰沙线丰沙12号桥桥墩病害整治,从技术性、经济性、水流对既有桥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墩身包为圆形、墩身无台阶变化方案,达到了较好的病害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杰 《铁道建筑》2004,(8):27-30
随着列车的提速,很多中、高墩(墩高与墩宽之比≥2.5)刚度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文章根据实测资料,论述了桥墩刚度对全桥结构稳定的影响,提出设计之初就应注意桥墩的横向刚度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墩水平温差对连续刚构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高墩水平温差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选取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工程实例,基于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线桥墩一体化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水平纵向和横向温差作用下高墩大跨桥上无缝线路受力变形情况。结果表明:高墩纵向温差对连续刚构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受力影响较大,随着桥墩纵向温差的增大,桥上无缝线路受力逐渐增大;桥墩横向温差影响桥上无缝线路平顺性,当桥墩横向温差超过一定的限值时,连续刚构桥上无缝线路会出现长波不平顺超限;总结以上分析结果,建议在连续刚构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检算中考虑高墩在水平温差作用下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路既有线提速后病害桥墩横向振幅超限问题,提出将两桥墩墩身增厚及整体联接的加固方案,经现场振动测试验证,加固方法良好,可有效提高病害桥墩横向刚度,改善其横向振动,从而确保了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客运专线(48+3×80+48)m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刚构桥墩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石太客运专线黑水坪特大桥(48+3×80+48)m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概况,结合客运专线对桥梁设计纵、横向刚度的要求,针对高墩、大跨刚构-连续组合梁的刚构桥墩在横向刚度、纵向刚度以及墩底弹性约束等方面进行研究比较,对于高墩、大跨刚构-连续组合梁在客运专线上的应用以及刚构墩的结构形式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
双肢薄壁桥墩是连续刚构桥采用较多的桥墩形式,超过40 m的高墩纵桥向抗弯刚度一般较小,故工程设计中一般采用设置系梁的形式来降低桥墩计算高度,改善高墩的受力特性。本文以一座典型的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双肢薄壁高墩为工程背景,利用ABAQUS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系梁纵筋配筋率、配箍率、系梁-桥墩的刚度比及系梁设置数量对高墩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梁设置数量和系梁-桥墩刚度比对高墩滞回性能影响较大,系梁配筋率、配箍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铁路高墩连续梁桥车桥耦合振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车桥耦合振动研究的基础上,对货车动力模型中的中央悬挂装置采用变摩擦阻尼,通过与某高墩连续梁桥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说明,理论计算结果是可信的,对高墩连续梁桥动力响应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低墩和高墩的墩顶振幅相对较小,而具有相对较小横向刚度的中等高度桥墩的墩顶振幅却较大,这种情况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8.
芜湖长江大桥铁路引桥部分墩、梁结构需要加强横向刚度以满足铁路提速要求,为此32 m简支T梁采用增设预应力横隔板联接,双柱轻型桥墩采用增加截面并形成"H"截面、植筋联结技术进行刚度补强.介绍该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及高墩一次性浇筑时采用组合竹胶板模板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考虑桥跨布置方案、梁墩线刚度比等因素,进行连续梁桥横向地震反应规律研究.以3跨连续梁桥为例,将其简化为弹性支承的连续梁模型,推导其横向地震反应规律的简化理论计算方法,并结合有限元通用程序分析等墩高条件下梁墩线刚度比变化、边跨对称和非对称条件下墩高比变化对桥梁横向地震反应规律的影响.理论计算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给出的理论计算方法有效;桥墩横向地震剪力和弯矩分配系数不仅与桥墩的抗推刚度有关,还与桥跨布置方案、梁墩线刚度比有关;桥墩的抗推刚度越大、梁墩线刚度比越小,桥墩横向地震内力的分配系数越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连续梁横向抗震优化设计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10.
高墩大跨刚构桥桥墩若出现工后沉降,桥墩纵向和横向的沉降值存在差异,将导致桥墩出现纵横向偏转。针对桥墩偏转对无缝线路的影响,结合某一高墩大跨刚构桥上无缝线路,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空间线—桥—墩—体化模型,分析桥墩纵向、横向偏转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桥墩纵向偏转角度的增加,钢轨中产生的附加力近似呈线性增加;当桥墩纵向偏转与温度荷载耦合时,桥墩纵向偏转所引起的钢轨纵向力变化幅度不大。桥墩的横向偏转主要引起轨道长波不平顺,钢轨位移及不平顺随着桥墩的横向偏转角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当桥墩横向偏转角较大时,整个桥上无缝线路会出现多处不平顺超限,超限位置主要分布在左、右侧桥台及两个梁体接缝处。  相似文献   

11.
列车通过抢修高墩横向振动随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列车-梁-钢塔墩视为一整体振动系统,采用随机振动理论,首先用计算机模拟了货物列车通过天生桥钢塔架高墩(高43m)全过程,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该墩横向振动特性,结果与现场实测吻合较好,由此,讨论了高达90m钢塔架墩横向振动及振幅,研究结果表明,抢修钢呆高墩横向刚度较一般桥墩小,但货物列车限速通过时,仍能保持车轮不脱轨,其运行平稳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内昆铁路李子沟特大桥在桥梁横向自振特性以及超百米高墩自振特性分析过程中如何运用刚度互等原理进行超大群桩基础及超百米高墩墩顶约束刚度等代模拟的方法,以期抛砖引玉,供广大同行们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对国内外铁路桥梁设计规范对桥墩横向变位的限值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直接套用国外的限值不符合我国的铁路桥梁及车辆现状;然后,根据设计规范计算了墩顶弹性水平位移并转换为相应的梁端折角,分析实际桥墩的横向刚度,最后提出了与“检规”相匹配的桥墩横向刚度设计标准建议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重载运输的持续发展,列车编组增加,车辆轴重增大,运营密度增大,现役桥梁出现横向振动过大危及行车安全的现象。本文以朔黄铁路中比重较大的32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双线分离式桥墩+扩大基础的结构形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结合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增加T梁横向联接刚度和桥墩横向刚度的加固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仅增加T梁横向连接刚度,使桥跨结构横向振动得到抑制,仅增加桥墩横向刚度,使桥跨和桥墩横向振动均得到有效抑制,且对桥跨横向振动抑制效果优于增加T梁横向连接刚度,采取同时增加T梁横向连接刚度和桥墩横向刚度的方法对桥跨横向振动抑制效果最优,对桥墩横向振动抑制效果略优于仅增加桥墩横向刚度。  相似文献   

15.
分析既有线运营中个别单线单圆柱桥墩横向刚度较弱的现象 ,在单圆柱桥墩设计时 ,结合无缝线路对墩台水平线刚度的要求 ,引入桥墩横向刚度的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6.
神朔铁路燕家塔特大桥桥墩存在竖向及环向裂缝、桥墩表面混凝土碳化、桥墩横向晃动等病害。分析认为,桥墩病害原因为既有桥墩施工质量差、设计标准低及运输功能改变等。经比选,确定采用扩大截面法对桥墩及部分基础进行加固。治理后,不仅解决了混凝土开裂问题,还使桥墩横向振幅减少30%。  相似文献   

17.
以高速铁路32 m多跨简支箱梁为研究对象,采用车桥耦合动力求解方法分析了桥墩横向变位和基础刚度变化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墩顶横向变位的安全限值为40 mm,桥墩单独发生变位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小于多墩横向变位。跨中横向振幅和墩顶横向振幅随车速的变化具有一定随机性,采用限制车速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桥梁运营安全性指标相较于列车运行安全性指标更加敏感,高速铁路桥梁刚度储备较大,桥墩、梁体、支座等其他构件会减小局部损伤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在日常检查中需重点关注基础局部较大病害。  相似文献   

18.
湘桂铁路东江桥始建于1939年,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标准低,虽经多次改建和整治,桥梁在运营过程中仍存在横向振幅超限等病害。本文结合该桥实际情况,介绍了墩台防冲刷处理、地基加固、桥墩包箍、更换上部结构等整治施工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河茂线k37+994罗江桥浅基病害产生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桥墩基础进行防冲刷加固和对桥墩基底进行加固,提高基底的稳定性及承载力,以及对发生不均匀沉降出现倾斜的桥墩采用高压化学注浆进行纠偏的整治方案,通过对整治后桥墩的观察检测证明,罗江桥的浅基病害整治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兖南线K13+822特大桥双柱式桥墩横向刚度不足的原因,指出通常加固方法不能满足提速以后横向刚度要求,通过方案比选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同时提高基础和墩身横向刚度的桥墩加固方案。方案实施后,取得了理想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