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2020年1月下旬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开始给人们的生活、出行、交流和生产等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抗击和战胜疫情,全社会付出了艰巨和持续的努力。而为了对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各行各业适时尽早复工复产,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抗击新冠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对企业而言,尽早复工复产,只是企业走向正常化的第一步;而在疫情期间能够保证正常生产,才是企业恢复正常化经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1月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从武汉传遍全国,新冠肺炎患者和死亡病例一直攀升不止;负压救护车因自身具有的特殊功能,而迅速成为转移、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最佳载体,并成为最为紧缺的抗疫物资之一。与口罩、防护服等"软"装备相比,被称为"特大号N95"的负压救护车是率先实现保供的"硬"装备。  相似文献   

3.
正在全民抗击新冠状肺炎疫情,全力支持复工复产之际,绵阳公安交警支队团结一心,全力防控疫情,全力服务社会生产。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交警支队全体民、辅警同志主动请缨奔赴抗疫战场,冲锋在前,守护人民的健康和安全,服务同行,在后方抗疫战场保障社会复工  相似文献   

4.
资讯     
《汽车之友》2020,(5):94-96
宝马中国及华晨宝马抗击疫情再捐2500万元2月12日,宝马中国及华晨宝马宣布,进一步捐款人民币2500万元用于中国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笔捐款通过健康天使—卫生健康志愿者行动捐赠给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用于采购当前湖北省武汉市及其它市州医院急需的医疗设备如监护仪,无创呼吸机等;同时,资助开通第一条全国性的心理咨询热线,专门服务于战斗在全国抗疫前线勇敢的医护人员、病患及志愿者。  相似文献   

5.
正时序更替,一元复始,此刻我们告别2020,迈进2021。2020年,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考验如火,也淬炼真金。随着全人类"抗疫"经验的不断积累、科学技术的全面应用、新冠疫苗的成功研制……我们相信,"寒冬"终可逾越,人们的生活必将重回有序,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将按下加速键,厚积成势。  相似文献   

6.
大疫来临,给我国经济运行来了一个急刹车,这对处于汽车产业链末端的汽车维修业而言,冲击无疑是巨大的。汽车维修业属于人员集聚性较强的民生服务业,既是抗疫车辆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和应急维修的保障性服务行业,又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行业,处于抗疫和防疫的交叉点,肩负着抗疫和防疫的双重压力。由于汽车维修业都为中小型企业,且小微企业占比非常高,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本已受环保压力艰难发展的汽车维修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汽车维修业如何化解危机、抓住机遇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全行业面临的共性课题。  相似文献   

7.
2020年年初,随着寒假的如期来临,全校师生都期盼着开开心心过大年。不曾想,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除夕之际将传统的中国年锁在了居家生活之中,没有了以往的觥筹交错,没有了以往的你来我往。在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村居社区实施封闭式管理,企业延迟复工,学校延迟开学,出门戴口罩、少出门、不聚集能够有效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虽然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全校师生返校的脚步,却不能阻挡全校师生共同抗"疫"的决心与信心。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发,百度、京东、美团等在各地提供无人配送、无人清扫服务。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自动驾驶商业化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验证。当自动驾驶技术渐渐走入现实场景,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项技术究竟进展到何种阶段?实现完全无人驾驶还需要多久?未来还有哪些问题和挑战?5月1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线上召开‘自动驾驶商业  相似文献   

9.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战在全国展开。疫情之初,浙江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理事会和秘书处十分关心各地公交职工的健康和企业生产情况,保持相互之间的信息联系、交流。特别是在有效应对方面,企业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多措并举采取对策,积极投入到这场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抗“疫”阻击战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也遇到了空前挑战,供需两端均遭受到较大冲击.2020年2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受到影响的程度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和成效.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  相似文献   

11.
正一场突发疫情对一个国家是一次大考,对一个品牌来说,也是一次彰显品牌实力,展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机会。在此次抗疫中,一汽解放作为国之大企,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困难的时刻紧急行动,与各界心手相牵共同抗"疫"。回顾过去2个月时间,一汽解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在疫情之下自强不息保生产助复工。缓解购车难题,展现国企担当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即将到来之际,商用车产业界的许多领导代表公司发表新年献词(或祝词或祝福),在回顾不平凡的2020年的同时,表达了对2021年的殷切期望。大家认为,2020年,是历史上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全国乃至全球持续蔓延,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5月10日,是第4个"中国品牌日"。曾经,"Made in China"只是"中国制造"。如今,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不断扩大海外业务的背景下,"中国制造"这一名词正在被赋予新的内涵。尤其这次全球"抗疫"中,中国制造的实力更是得到了有力的体现。其中,以宇通为代表的中国客车行业,在"抗疫"中展现了品牌担当。宇通在抗疫中的表现与担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按下了"暂停键",中国制造却表现出特有的速度与韧性,创下了令人瞩目的"抗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伊始,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汽车维修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打乱了人们的工作计划和新年度发展思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既要面对现实、正视困难,又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应对措施,选择正确途径渡过难关,更需要冷静思考,谋划未来。如何提升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采取哪些措施应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将是摆在汽车维修行业面前的一道新命题。笔者认为这次疫情给每个人、每个行业、每个专业领域都会带来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汽车产业造成巨大影响,当疫情成为全行业的共性难题,身处于产业链上的企业该怎样应对?如今,所有人静坐下来思考同一个课题——如何运用差异化的思路努力走出困境,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对汽车产业形成巨大冲击,也使得众多相关企业受到程度不一的影响。疫情已成为全行业的共性难题,企业要如何调整战略、积极应对,从而顺利度过关卡?又要如何思辨地看待疫情的发生、连锁反应及后续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杨顺 《专用汽车》2021,(2):34-36
2020年受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受到沉重打击。中国有效控制疫情,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GDP增速分别为-6.8%、3.2%、4.9%和6.5%,经济显现出持续恢复的势头,展现出我国经济发展强大的韧性。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这场突出其来的危机对于汽车工业的影响无疑是立竿见影的,巨大的和长远的。对于2019年开始分拆计划的凯斯纽荷兰工业集团(CNH Industrial)来说,将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呢?国际年度卡车评委会主席Gianenrico Griffini采访了依维柯品牌总裁Thomas Hilse先生,以10个问题直指关键点,双方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正刚跨入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各行各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0年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别下降24.6%和18.0%。1月20日,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2月以后这一影响将会显现。受肺炎疫情影响,需求端、消费者出行受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牵动汽车行业的大数据,除了每天的新冠疫情人数,还有每个月的汽车产销情况,以及每个季度的企业财报发布。从疫情数据来看,中国市场已经有效控制,生活和生产已逐渐恢复;欧洲市场呈下降趋势,工厂开始有序复工;美国市场依然居高不下,正处于防疫关键时期。短期来看,新冠疫情很难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控制,或许整个2020年,"抗  相似文献   

20.
《车迷》2020,(4):20-23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的全球性暴发如同人们之前拍过的灾难片一般,每一阶段的发展和电影情节如出一辙;不管过程如何艰难,我们还是相信人类终将战胜病毒或者和病毒和平其处!在最先暴发新冠病毒疫情的中国,我们用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打响了这场前所未有的病毒阻击战,长达数月的抗疫战中,中国人坚信只要每个人都努力一点点,每个人的那一点点光和热必将驱散黑暗和寒冷.我们的车企也在此次防疫战中发挥看自己的光和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对抗击疫情起到了直接的帮助作用,这些暖暖的行为不应该被埋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