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制订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标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明确了非正常的概念,提出了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标准的制订原则和方法,实现了科学依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特定行车办法与现行规章制度的统一,做到重点突出、便于执行。为全路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标准的制订提供一条可行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1电路分析根据车站电码化的技术条件,到发线股道电码化发送器的载频设置(一般不考虑反向接发车):上行方向为2000Hz(650Hz),下行方向为1700Hz(750Hz)。固定的载频制式对单方向接发车的中间站是可以的,但对多方向接发车口的枢纽站显然不适应。铁道部规定:朝北京方向、上海方向运行为上行,反之(如西安、广州)为下行。在枢纽站,如果北京、上海方向在同一咽喉,西安、广州方向在同一咽喉,股道电码化发送器的载频固定为上行方向为2000Hz(650Hz),下行方向为1700Hz(750Hz)没有问题。如果北京、西安方向在同一咽喉,上海、广州方向在同一咽喉,固定的载频制式显然不适应。如郑州站:上行  相似文献   

3.
1 修订目的原《接发列车作业标准》(TB/T 1 50 0~ 1 50 6 -1 9 92 )是 1 992年发布实施的。近年来 ,铁路的行车设备、行车组织发生了很大变化 ,新《技规》实行后 ,对接发列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各铁路局在执行该标准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为更好地适应现场实际情况 ,进一步提高接发列车作业标准的水平 ,特对原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2 修订原则原《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对全路接发列车作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确保接发列车作业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 ,该标准的总体结构、作业程序符合现场实际 ,因此 ,此次修订遵循了…  相似文献   

4.
为我国铁路已经经历了五次全路大范围的提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同时也带来了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次数的大量增加,如何保证和加强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安全,是当前乃至即将到来的第六次大提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正1概述按照全路GSM-R核心网规划,西安核心网是全路第一阶段建设的核心网节点之一,也是全路3个汇接移动交换中心(TMSC)之一。2009年5月7日,西安GSM-R核心网设备正式加电,进行核心机房设备调测;既有传输设备开通了西安核心网至武汉、北京核心网的测试电路及核  相似文献   

6.
防错办一直是车站接发列车作业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大型客运站接发列车作业组织现状,从人工作业安全、列车运行调整、防错办设备使用、作业组织分工和员工技能5个方面,对接发列车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错办的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基于防错办难点分析,从加强技防物防手段应用、提高接发列车计划质量、强化实作培训、优化劳动组织、加强落标监督检查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对车站接发列车防错办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有利于保障车站作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7.
王万兵 《中国铁路》2024,(2):110-115
联锁是保障车站列车安全控制的重要信号系统。为了解决联锁系统故障停电状态下,办理非正常接发车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人工纸质作业和反复沟通确认作业的问题,提出一种用户通过按钮选排非正常进路、自动获取进路设备状态并生成确认表的改进方案。通过模拟联锁环境,设计系统功能与结构,开发一套能够依据真实数据独立运行的软件系统,系统同时实现将行车安全控制卡电子化的控制流程形式。相比于传统作业方式,所提方案能够减轻行车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非正常接发车进路的组织效率,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8.
接发列车人员是接发列车作业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操作行为直接影响接发列车作业安全.但是,有关接发列车人员行为的研究较少.本论文将接发列车操作行为分为三个阶段:感知阶段、判断决策阶段、动作阶段,并结合SRK模型、考虑到人的差错恢复能力,建立了接发列车人员人为失误模型.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我国铁路GSM-R网络规划,全路计划建设19个GSM-R核心网节点,设置地点为18个铁路局所在地及拉萨。目前北京、武汉和西安3个全路核心网汇接节点及广州、济南、成都、南昌和上海GSM-R核心网节点已建成并实现互联。随大秦铁路建设的太原GSM-R核心网节  相似文献   

10.
李祺  郭晓雯 《铁道货运》2011,29(12):33-35
接发列车作业是铁路运输生产中重要的工作环节,是车站重要工作之一。简述铁路接发列车系统,运用人—机—环—管理系统论对接发列车系统及各子系统间相互影响进行了安全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非正常接发列车的作业程序、环境和要求与铁路接发列车作业进行比较,结合城市轨道交通非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实践进行分析,查找非正常接发列车潜在的安全风险,提出城市轨道交通非正常接发车的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统一、协调、优化”为原则 ,以接发列车作业各工种人员在操作时机、用语、动作等方面的最佳配合为目的 ,铁道部制定了《接发列车作业标准》(以下简称《作业标准》) ,并于 1985年 7月 1日开始实施。当年就使事故下降 35 % ,推动了安全生产有效进行。后于 1992年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重新进行了修订 ,使《作业标准》更合理、更完善 ,在保证接发列车作业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执行中存在的问题1.1 现场作业被动执行许多现场工作者不是自觉有效的执行该作业标准 ,而是把其视为“应付领导检查 ,对付考试”的一种应急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车站接发列车能力形成机理为理论基础,按照采用周期化作业实现能力最大化的思路,揭示运输组织方式、技术作业标准与运输能力间的量化关系。首先根据车站咽喉布局建立到发线运用关系,其次按照不同技术作业参数得出交叉进路条件下接发列车的最优化作业时序,最后提出能力损耗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从能力损耗关系图上反映不同技术标准、不同到发线数量、不同作业时序情况下能力损耗的变化规律,总结得出通过能力最大化时的最优作业方式。以北京南站为例进行作业组织的仿真实证,确定最大通过能力和相应的周期化列车接发方案。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车站接发列车作业以人检为主,劳动强度较高,存在人身安全隐患,且存在漏判和误判,难以有效保障接发列车作业质量。运用图像识别、数据挖掘、智能分析及系统集成技术,提出列车在站运行状态监测系统方案,对车站接发列车的图像、视频、车轮踏面温度、车辆运行声音等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和智能分析,提供车辆异常状态识别和报警功能,实现接发列车作业从"人检"向"机检"、"室外"向"室内"、"静态"向"动态"的转变。该系统方案对提升车站接发列车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探索接发列车作业新模式,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既有线繁忙铁路客运站,结合其站型特点与列车运行时刻表,将调机走行进路、时间和列车接发进路排列作为决策对象,研究铁路客运站调机运用与列车接发进路的协同优化.以列车接发车进路的合理选择、车站咽喉道岔及到发线等设施的利用及相容性作为约束条件,建立咽喉道岔、到发线运用效率最大化和调机出入段作业接续时间最少、走行距离最短为目标的协同优化模型.以模拟退火算法为基本思想,设计了所建立模型的求解算法.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优化模型及求解算法,计算速度快,结果正确合理,可为铁路客运站的日常行车组织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兖州北站接发车作业流程、行车作业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设计和开发了接发车作业流程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作业信息及时传递、作业时刻精确记录、作业时间及时提醒,使作业过程全面受控,现场盯控更加方便,达到了接发列车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车站接发列车是铁路行车组织的基础工作,是铁路运输生产中最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通过分类对车站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保证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系统开发的原因和意义,以及非正常接发车提示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对系统功能、特点和现场的应用效果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9.
1前言金华西站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浙赣复线向城市北郊双绕外移新建的金华地区客运站,与金华东区段站呈纵列布置,除浙赣复线外并有金干线、金温线、金西联络线至金华老站支线接轨于此,办理浙赣、金千、金温线列车到发、客机换挂、货场取送等作业,是原杭州分局管内接发列车最繁忙的车站,也是车站咽喉能力  相似文献   

20.
铁路车站咽喉区进路排列优化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史峰  谢楚农  于桂芳 《铁道学报》2004,26(4):5-9,19
合理排列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进路是保证铁路车站行车安全和提高行车效率的重要内容,在车站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自动化、车站行车作业过程模拟等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有利于后续作业进路排列的目的出发,按序列化逐项作业排列进路的规则,分别提出了铁路车站咽喉区最大平行进路和最大概率进路的紧侧优化方法,该方法简明快捷,对现场计算和理论研究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