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分析上海市世博交通运输市场以及黄浦江沿岸交通现状的基础上,以黄浦江两岸总体规划为背景,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黄浦江客运交通组织研究》为依据,以世博交通体系设计为切入点,着眼水上通道的长远发展,阐释了构建可持续的黄浦江客运服务系统的观点,并针对世博会前、世博会期间、世博会后各阶段,提出相应的规划方案及具体实施意见,以支持黄浦江水上“客运通道 游憩走廊”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郑燊  陈川 《交通与运输》2007,23(B07):14-16
在分析上海市世博交通运输市场以及黄浦江沿岸交通现状的基础上,以黄浦江两岸总体规划为背景,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黄浦江客运交通组织研究》为依据,以世博交通体系设计为切入点,着眼水上通道的长远发展,阐释了构建可持续的黄浦江客运服务系统的观点,并针对世博会前、世博会期间、世博会后各阶段,提出相应的规划方案及具体实施意见,以支持黄浦江水上“客运通道+游憩走廊”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一、黄浦江公共交通越江交通的发展 从1970年以来,黄浦江公共交通越江方式从轮渡、桥隧公交逐步发展成包括轮渡、公交、出租车、地铁等多种形式全天候的公共交通越江服务,主要经历了轮渡为主、公交为主、多元协调发展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为客观评价小陆家嘴地区的出租车服务水平,从实地问卷和资料查阅两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小陆家嘴地区的"打车难"问题非常严重,不同时间、不同人群对出租车的满意度和依赖程度略有差异。最后,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探究"打车难"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上海黄浦江越江交通发展特征与改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浦江越江桥隧设施发展的4个阶段 自1970年代以来,黄浦江越江设施的建设总体呈现4个阶段。第一阶段:1970年代,出于战备需求建设,越江桥隧的区位和通行条件均存在不足,越江能力很低。第二阶段:1980年代,为缓解黄浦江越江极度拥挤状况,建设越江设施直接联系浦西、浦东中心区,黄浦江桥隧越江能力提高了2~3倍但依然低下。第三阶段:1990年代,为促进浦东开发开放,全面消除浦东对外联系屏障,开始大规模、多方位建设各种越江桥梁,黄浦江越江设施通行能力比1980年提高了4倍,极大促进了浦东的开发开放。  相似文献   

6.
针对商务区轨道交通站点"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探讨了接驳公交线路的规划设计方法,为类似接驳公交线路提供参考。分析了商务区的公交出行需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接驳公交线路的必要性和其功能定位。从交通调查、需求分析、线路设计、站点设置、运营组织等方面,分析商务区接驳公交的规划设计要点,并选取上海小陆家嘴CBD"金融城1路"接驳公交进行实证分析,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10辆XMQ6801AGD4公交车上路运营,将有效缓解浦东数万白领上下班最后一公里交通难题4月28日上午,上海陆家嘴地铁站广场前彩旗飘扬、锣鼓喧天,陆家嘴金  相似文献   

8.
近览一些交通规划,一提步行交通,就是造人行天桥和地道;一提公交换乘,就是造换乘枢纽。我认为不妥,至少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9.
2007年9月22日,是我国首个"无车日"。那天,上海南京路、淮海路和小陆家嘴地区内的道路都让道给公共交通。公共汽车、出租汽车一路畅通,乘车人快哉乐哉!不少市民至今还怀念着这一天。现在,道路仍然拥堵着,公务车、私家车依然行驶在南京路、淮海路和小陆家嘴地区。但是,"无车日"对人们理念上的冲击和影响却是挥之不去的。  相似文献   

10.
叶亮  贺宁 《城市交通》2007,5(2):66-70
非集计模型近年来在交通模型的研究领域受到较多关注.主要讨论了未建交通系统中意愿调查方法的使用,以及如何在意愿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建立非集计模型并进行客流需求分析.着重对基于SP调查的非集计模型在黄浦江水上巴士交通客运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介绍了黄浦江水上巴士交通的SP调查以及其他相关调查,建立了非集计模型用于水上巴士交通服务模式选择和需求预测,对上海市水上巴士未来客流增长空间进行了判断.指出非集计模型适用于具体的小规模的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项目,SP调查的设计以及调查数据的采集是非集计模型建立的关键,基于SP调查的非集计模型可用于未建交通系统的服务模式确定、客流需求预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土地开发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针对特定开发地块,采用交通承载力方法分析不同开发情境下的土地极限容积率。提出交通承载力动态静态结合模型,以静态道路网络容量测算路网总体服务水平,以交通动态模型分析关键路段服务水平,分别与路网可接受服务水平及路段临界服务水平比对,研究土地的临界开发强度,以陆家嘴金融城东扩区为案例,指导东扩区土地开发,同时为地区控详规划调整提供交通分析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路网也日趋复杂.桥梁墩柱托换与监控也日趋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某交通改造工程基于目前交通情况及路面状况.新建部分路段拟采用地道通行方式.但考虑到地下管线以及既有桥梁基础布置密集.下穿地道无法避让所有既有桥墩墩柱.因此在隧道施工前需完成施工线路的部分既有桥梁墩柱的托换。  相似文献   

13.
工程概况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央大道4号路位于汉沽、塘沽、大港3个行政区的中轴线上,是滨海新区南北交通的骨干道路,建成后将促进滨海新区的内部联系,对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该地道工程的修建范围为:K0 639.50~K1 268.50,全  相似文献   

14.
工程概况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央大道4号路位于汉沽、塘沽、大港3个行政区的中轴线上,是滨海新区南北交通的骨干道路,建成后将促进滨海新区的内部联系,对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该地道工程的修建范围为:K0+639.50~K1+268.50,  相似文献   

15.
世界级CBD合理通勤交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国际著名CBD的交通发展经验,有助于科学规划我国城市CBD交通的良性发展。首先通过对53个CBD的岗位密度和通勤交通模式的统计分析,指出CBD非公共交通通勤模式存在容量约束现象,其岗位密度与公共交通通勤比例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总结纽约曼哈顿和伦敦金融城两个著名世界级CBD的交通需求和通勤模式特征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支撑其通勤模式的交通设施供应模式、未来面临的岗位增长压力和选择的交通发展战略。最后指出上海市陆家嘴金融城的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不适应性,并对其未来合理的通勤交通模式和交通设施供应策略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工程概况 建设中的上海市黄浦江卢浦大桥是上海市区内跨越黄浦江的第四座大桥,是市区南北高架道路的南延伸部分.卢浦大桥的建成将全面贯通规划中的上海市"南北交通干道",它通过南北高架道路北接共和新路等可达宝钢,向南接浦星公路至星火开发区、上海化学工业区等,纵贯上海市南北两翼,对于缓解市中心区过江难的矛盾、减轻市区西南入口的交通压力、更加便捷地沟通浦东国际机场与市中心区的交通,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将于2010年举办世博会。其园区将分设在紧临黄浦江的两岸。为了让数量巨大的参观者能顺利地到达园区,规划专家们提出了在上海市区内的黄浦江段上开发“水上巴士(waterbus)”的建议。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适当的建议,必将为世博会和上海市区今后的客运交通,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本文对欧洲一些大城市开发水上巴士的近讯,进行报导,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3.早期客运交通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上海老城厢(今中华路、人民路内)壕沟环城,方浜、肇家浜等河道纵横,与城外黄浦江贯通,城内街巷一般仅宽2米。  相似文献   

19.
邱世惠 《交通与运输》2021,34(z1):36-41
田林路位于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内,是一条重要的东西向道路,在中环路建设后,现状田林路被中环线分隔为东西两段,导致周边临近道路绕行,出行不便.分析田林路地道打通后对周边交通组织影响评价,提出区域性路段交通组织优化、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慢行交通组织与优化等主要内容的区域性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和措施,从而改善区域交通压力,缓解部分路段及交叉口拥堵现象,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必定要求上海具备完善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其中,加强上海综合交通硬件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是重要的环节之一。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郊区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市区的轨道交通和快速道路,以及黄浦江的越江设施和长江的隧桥通道,都是枢纽港集散交通所必备的硬件设施。因此,上海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