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叙述了以柠檬酸盐镀光亮厚铜作底层,以单层光亮镍铁合金作中间层,表面套亮铬,组成Cu/单层NiFe合金/Cr复合镀层,代替单层、双层或多层NiFe合金/Cr工艺,构成一种新型的防护装饰性镀层,本郑重介绍了柠檬酸镀铜的工艺配方、工艺条件、镀液及镀层性能,以及Cu/NiFeCr复合镀层特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镀镍工艺对汽车节温器表面进行处理,通过SEM分析了镀镍层表面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采用HXZ-100显微硬度计测试了镀层的硬度;将镀镍层分别浸入10%NaCl溶液、10%HCl溶液和10%NaOH溶液中进行耐蚀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镀40min后,镀层均匀、致密、无明显缺陷;在上述溶液中浸泡48h后,镀层无腐蚀孔出现;镀层在29.4N压力下研磨没有发生脱落,附着力极好。镀层综合性能完全满足汽车节温器产品的有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共沉积法(CECD),在悬浮SiC微粒的镀镍液中制备Ni—SiC复合镀层,研究了电流密度和镀液中SiC微粒浓度对复合镀层中SiC微粒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高SiC微粒在复合层中的含量,可以显著地提高复合镀层的硬度。  相似文献   

4.
依托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段圆形模筑混凝土衬砌工程,开展了不同衬砌结构的模型试验研究。采用卧式加载试验装置,对圆形模筑混凝土、单层管片和管片双层三种衬砌类型进行试验,得到三种衬砌管片的弯矩、轴力和位移。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荷载条件下,模筑混凝土衬砌破坏时能承受更大的弯矩;在试件破坏前,单层管片衬砌和管片双层衬砌在拱脚处轴力有突变,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分块对管片刚度有一定的削弱作用;等厚度的圆形模筑混凝土和管片双层衬砌,前者刚度大,力学性态好。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旧混凝土路面加铺罩面层的三种结构形式及其特点,进而分析了不同结构形式的双层板荷载应力分布,并介绍按等刚度原则,将双层混凝土板转化为等效单层板进行应力计算的方法,给出确定罩面层厚度的计算过程,最后提出了罩面施工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高水压是山岭隧道建设的重要难题之一,抗水压衬砌是隧道穿越这些区段的常用措施,其衬砌结构断面厚度远大于标准断面。衬砌厚度过大施工相对不便,施工质量不能保证,且不能及时分担水压。针对广西某隧道高水压段,采用双层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组成的支护结构承受高水压,减小二次衬砌厚度。为了分析双层初期支护的效果与获得基于双层初期支护的支护结构参数,利用有限差分法研究了不同防渗等级的单层与双层初期支护、不同注浆范围及不同二次衬砌厚度对围岩的变形影响和对支护结构的力学状态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支护体系中,喷射混凝土的不同防渗等级对围岩变形、支护应力影响不大;初期支护的防渗等级相同时,相比于单层初期支护,双层初期支护体系使围岩变形、喷射混凝土应力、二次衬砌的轴力与弯矩均减小40%以上;当拱顶以上水头为90 m且采用防渗等级为P8的双层初期支护时,径向注浆能够有效减小支护应力。当径向注浆范围超过4 m后,注浆对减小支护结构受力的效果不明显;采用双层初期支护体系,注浆范围为4 m时,二次衬砌的厚度设计为40 cm就能保障支护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径向注浆条件下,采用双层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支护体系能够有效保障隧道高水压段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锌镍合金电镀工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复杂零件上获得含镍量基本恒定的锌镍合金镀层,试验采用碱性电镀液。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锌镍合金电镀工艺具有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宽,镀液稳定等特点,锌镍合金镀层的耐蚀性是纯锌层的7-10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双层沥青路面的压实特性,通过室内马歇尔击实试验研究了摊铺工艺、混合料类型、结构层厚度对10cm双层沥青路面压实的影响。摊铺工艺拟采用分层摊铺和双层一次摊铺;上面层混合料拟采用AC-13、AC-16,下面层混合料拟采用AC-20、AC-25;结构层厚度拟采用3cm上面层加7cm下面层、4cm上面层加6cm下面层、5cm上面层加5cm下面层3种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压实度为98%时,采用双层一次摊铺工艺压实特性更优;从易于压实的角度考虑,建议采用双层一次摊铺工艺,10cm双层沥青路面采用上面层3cm厚AC-13加下面层7cm厚AC-20的组合。  相似文献   

9.
双层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层沥青混合料摊铺与单层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是两种不同的施工方法.双层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是用双层摊铺机采用"热接热"的摊铺方式同时摊铺两种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取代了采用单层摊铺机时的分层摊铺,将对提高路面质量、节约工程造价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脉冲电镀Ni—Al2O3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了镀液中Al2O3的浓度对镀层中Al2O3质量分数的影响、各工艺参数(包括镀液温度、电流密度、镀液中Al2O3微粒的浓度、电镀时间、占空比)对Ni—Al2O3复合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用热震法检测了复合镀层的结合力,还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并通过正交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脉冲电镀Ni—Al2O3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为:电流密度8.5A/dm^2、温度50-55℃、镀液中Al2O3微粒浓度为20-30g/L、电镀时间40-50min、占空比2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