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竖向与水平荷载试验中18榀UPC框架的极限承载力和框架梁中UPS的应力变化与极限应力进行探讨,并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模型,定性定量分析了UPS极限应力对UPC框架结构极限承载力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作者提出的钢板梁面内极限荷载的半解析初应力解法,定量地分析了残余应力对钢板梁面内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结果表明,残余应力降低钢板梁的极限承载力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3.
针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中存在钢管初应力的现状,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某主跨368 m的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了施工过程模拟仿真,在考虑双重非线性和一致几何缺陷后,得到了无初应力与有初应力的极限承载力稳定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拱桥的钢管初应力度较大,且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初应力不容忽视;初应力不仅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面内极限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于面外极限承载力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软岩地基中基桩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软岩地基中基桩极限承载力问题。在圆形荷载作用下,根据地基中任意一点的应力大小,以及桩顶的沉降量,求解基桩的极限荷载。同时根据试桩结果,对照理论计算,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边坡极限承载力的下限分析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极限分析的下限法求解边坡的极限承载力,借助于有限单元法和线性规划法,可以较容易地建立静力许可场,并进而求得极限荷载的最大值。该法在边坡中的应用表明,随着边坡土体不排水强度的减小,边坡极限承载力将不断降低,并最终丧失承载力。边坡的极限承载力与坡角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当路坦边坡愈陡时,反压护道的作用愈明显,当坡比较大时,一味采用降低坡高,减缓坡比的手段,往往不能娶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芜湖长江大桥箱形压杆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使用切割法对芜湖长江大桥板厚44mm及40mm的箱形压杆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实测,给出了残余应力沿板厚和板宽方向分布的规律及加颈肋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在实测基础上,根据统计原理拟合了用于理论计算的厚板焊制箱形压杆的残余应力分布图式,采用数值积分法,编制了压杆极限承载力的有限元计算程序,分别考虑初偏心,残余应力等初始缺陷及加劲肋等因素的影响,对厚板焊制箱形压杆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长细比λ的增加,杆件逐渐由压屈特性表现为压溃特性;残余应力及初偏心对工程常用构件的极限承载力有较大影响,残余应力可使稳定系数φ值降低近20%,芜湖桥箱形压杆的加劲肋对φ值影响不明显,其主要作用在于增强构件的局部稳定。  相似文献   

7.
进行4种加载方式对钢管混凝土轴压长柱和中长柱试件受力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并与轴压短柱试验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加载方式对长柱中截面应力的影响较小,但对刚度影响较大,从而影响稳定极限承载力,其中初应力对长柱的极限承载力降低的影响比短柱明显,而与之相反,对于荷载仅施加于钢管之上的长柱,其极限承载力反而大于同样加载的短柱。随着长细比的增大,加载方式对试件套箍作用的影响有减小的趋势,且受力性能的差异也逐渐缩小。加载方式对钢管混凝土中长柱受力性能的影响介于短柱与长柱之间,但与短柱更接近。最后,讨论不同加载方式作用下长柱和中长柱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软岩地基中嵌岩桩承载力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软岩的力学特征,讨论软岩地基中桩的极限承载力问题.在文献[1,2]的基础上,根据Duncan—Zhang模型,对桩的极限承载力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运用静荷载试桩结果,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考虑剪力滞后的组合梁极限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规范中组合梁截面在正弯矩作用下塑性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提出新的塑性阶段有效宽度定义,根据混凝土翼缘中合力和合力作用点同时等效来计算有效宽度。采用试验研究和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简支组合梁在极限状态下跨中截面混凝土翼缘内应变和应力分布规律,给出简化表达公式。针对各种参数情况下的组合梁,计算塑性极限阶段混凝土翼缘有效宽度和矩形应力块高度,根据简化的取值结果,提出塑性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极限平衡法分析钢骨-钢管混凝土短柱承载力的简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工作机理出发,分析了其各组成部分应力状态,提出了计算钢骨-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简化模型。根据组合柱各组成部分极限(屈服)条件,应用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截面的力学平衡方程,基于钢骨翼缘对核心混凝土的附加约束,推导了该组合柱的轴压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有关实验值与本文理论计算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11.
在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中,需要解决双向偏心受压下铁路桥涵重力式桥墩台的承载力计算问题。在该极 限状态下,不考虑截面受拉区材料参与工作,按受压区为矩形应力图形的假定进行承载力计算。这种计算假定 对双向斜偏心受压情况下的圆端形截面的承载力计算是相当复杂的。为了简化计算,引入了一个类似于在容许 应力法计算中应力重分布系数的承载力折减系数,文中给出了利用图解法求解该承载力折减系数的原则和步 骤。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给出了一组简单、实用且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圆端形重力式桥墩台极限承载力折减 系数实用计算公式,该组公式适用于目前铁路桥涵重力式墩台常用的设计范围。  相似文献   

12.
钢管混凝土在铁路拱桥和桥墩中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实际工程中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加载形式归纳成全断面加载、荷载仅施加于核心混凝土、荷载仅施加于钢管和钢管有初应力等4种.进行这4种不同加载方式(含初应力)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整个断面加载、荷载仅施加于核心混凝土和钢管有初应力这3种加载方式下试件的极限承载力相差不大,但套箍作用和刚度有一定的变化;对于荷载仅加于钢管的试件,其极限承载力与刚度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可不考虑钢管对混凝土的套箍作用.最后,在试验研究基础上讨论在这4种不同加载方式作用下试件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一座足尺重载铁路钢筋混凝土T梁的抗弯承载力,并与Q/CR 9300—2018《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和TBJ 2—1985《铁路桥涵设计规范》规定的设计承载能力进行对比,进而对极限状态法和容许应力法设计理论进行对比分析,选取一片采用容许应力法设计的12 m跨度钢筋混凝土足尺T梁(专桥(88)1024)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两种设计方法进行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继而根据静力加载破坏试验中钢筋应力、T梁的变形和裂缝发展状况以及最终破坏状态,得到T梁实际承载能力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破坏试验得到的实际承载能力是极限状态法计算的1.59倍,说明按容许应力法设计的钢筋混凝土T梁抗弯承载力有较大的安全储备;极限状态法的钢筋应力容许值略低于容许应力法的容许值,实际钢筋应力比理论计算值低9%,约为极限状态法容许值的95.8%,能满足极限状态法的要求;挠度的试验值比两种理论计算的挠度低约8%,满足挠度的容许值要求;裂缝宽度的试验值均比理论计算值大21%,但仍满足裂缝宽度的容许值要求。该梁经过多年运营,其抗弯承载力、应力、挠度和裂缝宽度仍可满足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的要...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竖向加劲肋间距和腹板鼓曲对钢板梁承载力的影响,在考虑腹板初始鼓曲四种竖向加颈肋间距的情况下,用有限元法计算了钢板梁的纯剪和纯弯极限承载力及腹板鼓曲的变化情况,并与无鼓曲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由计算结果可知,竖向加肋间距对纯弯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对纯剪极承载力有一些影响,而腹板鼓曲对纯弯和纯剪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则可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现行混凝土及石砌体极限承载力的两种计算模式,对现行标准设计不同截面(矩形,圆形和圆端形)的混凝土桥墩及石砌桥墩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截面受压区应力成矩形分布的方案概念明确,符合设计习惯,且计算结果与现行《桥规》接近,能体现“转轨”原则,可作为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箱形梁的极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世军 《铁道学报》1997,19(2):73-79
用分层有限元方法分析三个钢筋混凝土箱梁模型从开始受载,开开明,受压区屈服直至破坏的全过程,得出与试验结果相当吻合的极限承载力值。探讨了分层单元经济,合理的混凝土分层数,研究了纵向钢筋和箍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箱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土体材料特点,引入非线性Mohr-Coulomb准则及相关流动法则,构建圆形刚性基础下伏土洞冲切破坏模式。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出其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得出参数任意组合条件下圆形刚性基础下伏土洞冲切极限承载力。利用Plaxis 3D软件建模分析,并与理论解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系数m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较大,在其他参数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极限承载力与m呈非线性负相关,且趋于稳定。极限承载力随土体初始黏聚力C_0,顶板厚度以及刚性基础宽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土体重度、土体抗拉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陈宝春  秦泽豹 《铁道学报》2006,28(6):99-104
根据试验研究与双重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提出钢管混凝土(单圆管)肋拱面内极限承载力的等效梁柱法。分析讨论了等效梁柱法的等效长度、作用力选取和钢管混凝土梁柱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的选用。分析结果表明,等效梁柱法中钢管混凝土梁柱的极限荷载宜采用DL/T规程;对于非对称荷载。等效长度可取0.72S(S为半跨拱轴线弧长)、采用拱脚截面内力作为作用力;对于对称荷载,等效长度可取0.62S、拱顶截面内力为作用力。与采用双重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的极限承载力的比较表明,等效梁柱法能基本反映钢管混凝土(单圆管)肋拱极限承载力的基本规律,可供进一步研究与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陡坡地基上高填路堤极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实践,采用大型室内模型试验,找出了荷载作用下陡坡地基上高填方路堤滑动破坏面出现的位置及形态。通过对路堤边坡稳定性计算的极限分析上限法进行研究,根据折线形滑动面形式建立机动容许速度场,推导计算斜坡地基上高填方路堤稳定性及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运用此方法对斜坡地基上不同斜坡坡度、不同填土高度、不同路堤宽度以及不同路堤边坡坡度的填方路堤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得出各个因素对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路堤填筑高度和顶面宽度对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斜坡坡度的影响,而路堤边坡坡度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建议在斜坡地基上填方路堤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综合考虑斜坡坡度、填土高度、路堤宽度、路堤边坡坡度、极限承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以确保山区高速公路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在抗拔桩设计中对嵌岩桩承载力影响因素理解不足,导致桩基设计不合理的问题,采用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嵌岩深度、岩土体性质和桩型对桩基极限抗拔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等截面桩极限抗拔承载力随嵌岩深度的增加呈近线性增加,扩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呈非线性增加;较软岩与软岩比较,扩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增幅超过200%;扩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高于等截面桩88.7%~9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