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车载折叠小桌板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承载力,根据市场在售车载折叠小桌板的结构与优劣势的分析,开展了结合人体工程学进行坐姿高度的舒适性实验,根据实验结论设计了一款适用于汽车副驾驶的折叠桌板类车载内饰产品,并利用ANSYS仿真软件对该桌板进行受力形变仿真分析,得出该结构承重力范围与稳固性能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针对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特点和使用工况,对单体电池的热失控机理及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发生燃烧或爆炸等热事故的外在原因包进行分析与研究;最后,站到整车设计企业的视角,从电池箱的结构设计、电池组的热设计、BMS优化设计、整车匹配性设计及加强元器件及原材料的选型等方面提出避免电池组燃烧或爆炸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种车载IGBT驱动电源设计,该电源为多路输出单端反激开关电源。根据技术要求详细介绍了该电路的具体设计步骤及电路参数。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源的可靠性高、稳定性好、输出纹波小,满足车载IGBT驱动电源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用户对车辆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智能化需求的增加,高带宽、低延迟的车载通信特点,促进了车载以太网的快速应用及发展。本文概述以太网参考模型,对车载以太网物理层架构进行分析,全面阐述车载以太网物理层测试内容及方法,对车载以太网物理层测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照工程热力学基本理论建立了车载储氢瓶中氢气充入质量与氢气状态参数的预测模型,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充氢温度对充气结束后气瓶内填充质量与最终温度的影响和环境温度对充气结束后车载储氢瓶内最终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载气瓶内初始压力越低,可填充气体质量随充氢温度的升高其减少率越大,最终温度随充氢温度的升高其温升率越大;车载气瓶内初始压力越低,最终温度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其温升率越低。同时该预测模型可以针对车载气瓶内不同的初始条件去预测气源氢气所需的最低预冷温度,为目前加氢站的气源氢气温度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减少加氢站氢气冷却所需能耗。  相似文献   

6.
汽车通讯是移动通讯的一个专门领域。车载电话是专门为驾车人设计生产的高端通讯产品,对其安全性、适用性及与其他产品(如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兼容性等都有着一定的要求。车载电话系统不仅仅是一种可以移动的通讯工具,更是一种全方位e化生活的体现。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内通讯和车内办公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已经在其部分车型上将车载电话系统作为了标准配置或选装配置,比如奥迪A6全系列、宝来、帕萨特2.8V6、君威及蒙迪欧等。可以说国内汽车厂商已经开始积极推行车载电话系统了,未来将有更多的主流车型装备车载电话系统。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整车厂重型车辆下线检测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SAE J1939车载总线协议的车辆下线检测系统。介绍了该检测系统底层网络的软件和硬件设计、应用层的数据库构建及前台功能模块开发等。该检测系统可在线获取和解释车载网络报文信息,并能对检测参数和故障信息进行实时显示。通过测试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达到了整车厂对下线检测系统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汽车作为目前人类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其智能驾驶技术大部分处在L2~L3“人机共驾”技术的发展阶段,在L5级自动驾驶技术出现之前,“人机共驾”仍然是目前主流的驾驶方式,其各种车载系统和交互方式正在不断完善。多模态交互作为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必然将与汽车融合产生新的“火花”。对车载系统中多模态交互设计研究包括疲劳状态预警、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智能接管提醒、智能泊车等方向进行梳理总结,对车载AI多模态交互设计包括多屏交互、触控交互、手势交互、语音交互、表情交互、眼动交互等自然交互方式进行分析。采用文献研究及案例分析的方式探究如何在基于安全和情感化的背景下使驾驶员的体验更加舒适,展望了汽车多模态交互设计在车载系统中的应用及未来趋势。恰当而良好的交互方式融合将会提高各种车载系统及应用的安全性和驾驶的舒适度。多模态交互的引入必将是汽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快速发展,使汽车成为了移动智能空间和场景服务的体验终端。车载主机作为智能座舱人机交互的主控制器,集成了越来越多的车载功能。日趋复杂的功能和界面形成了对驾驶员注意力的争夺,而车载语音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帮助驾驶员降低对车内设备的操作依赖,增加车辆驾驶安全性。CAN总线技术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车载通信技术,为汽车语音功能的设计提供信号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10.
简要分析了车载GPS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阐述了车载GPS定位监控系统、控制中心及车载移动单元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车载导航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一种车载导航系统,该系统基于嵌入式系统平台构成、融合了导航以及车载多媒体功能,基于该嵌入式平台设计的车载地理信息系统采用了单线路网模型,在有效表示路网结构的同时还可以清楚地表示出交通限制信息,通过在北京地区的行车试验表明,该系统可以稳定可靠地在车上运行,在兼容车载多媒体播放的同时,可实现地理信息查询、导航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对融合有T-BOX、视频及主动安全智能防控功能的电动汽车集成式车载终端的检测方案进行研究。介绍该集成式终端的组成及技术要求,总结该类集成式设备的检测方案。为后续车载终端的设计和功能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车载充电系统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相单级全桥功率因数校正拓扑的车载充电系统结构和改进型单体电压控制的新型整车充电策略.开发了一台3.6kW的样机,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效率高、体积小、功率因数高和谐波污染少等优点,充电控制策略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对车载音频技术的优化与升级,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车载音频总线(A2B)的车载音频功放电路,采用了A2B实现数字音频输入,采样、处理以及数模转换的功放输出驱动扬声器播放音频的功能。该设计利用A2B线形拓扑结构,数字音频输入信号的接收、采样、多通道音频模拟输出的功能。A2B在音频性能提升的同时,采用更少的线缆,降低系统和电缆的重量、复杂性,为车载音频设计提供简单、方便,且具备数字音频功放的通用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增加,电动汽车整车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要求也不断提高。电动汽车用电机控制器、DC转换器、车载充电机以及高压盒等4个部件分立设计使得电磁干扰多、复杂程度高,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4个部件的功能及相关设计法律法规要求,设计出有效的控制电路及控制程序,实现了对上述4个部件的功能覆盖,即集成为"四合一"电气总成控制系统。不仅可提高零部件的利用率和安全性,还可降低整车的质量和电磁干扰。此外对提高汽车零配件产品品质、提升制造的自动化程度、促进产业升级、降低车辆能耗,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也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三网融合的快速推进,车载以太网技术逐渐成为车载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车辆应用需求迫切,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概述车载总线技术的发展趋势、协议架构及测试概况,阐述车载以太网系统级测试环境的设计、系统测试内容及系统测试示例等,为车载以太网系统测试人员开展测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车载电控单元应用程序更新频次越来越快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ISO15765协议的应用程序刷新系统。该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的方式,上位机用作人机界面,下位机用作上位机与车载电控单元之间的通信接口。实际测试表明,该系统能成功刷新符合ISO15765协议的车载电控单元的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8.
基于车载分布式智能网络架构,运用独立协调机制,使用状态协调表协调汽车电器状态,建立了完整的车载分布式独立协调智能网络。进一步推导出车载网络负载的约束规划条件,运用回溯法求取最优负载。基于最优化控制建立了车载网络线束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方程,运用变分法推导出了线束优化的极值条件。通过车载网络样车改造,设计实车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移动式压缩站具有随车移动的工况特性,其内部搭设的动力单元控制系统应该趋近于环卫车主流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但目前市面上压缩站动力单元控制系统大多使用工业PLC加触摸屏的控制方式,其接线方式及硬件封装都不太适应车载环境。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控制器的动力单元控制系统,为该类产品系统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驾驶舱(Cockpit)是驾驶者最重要的工作场所,其空间及布置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驾驶者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及娱乐性。同时,驾驶舱内还设有众多车载子系统的接口(或者说交叉布置的通道)。因此驾驶舱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车厂与零部件供应商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