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翟婉明 《铁道车辆》2002,40(3):10-13
为了满足我国铁路货物运输重载化发展应用需要,提出在《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中增加轮轨垂向力及车钩力评定标准的建议,并具体给出了轮轨垂向力和车钩力评定标准的建议方案,实施细则说明其增加依据。  相似文献   

2.
翟婉明 《铁道车辆》2002,40(1):13-18
针对沿用16a之久的GB5599-1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国内外有关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标准的最新发展和运用实践经验,并结合现代动力学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修订方案建议,以适应当前我国铁路货物运输发展应用需要。本文给出了防脱轨安全性指标(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的评定标准之建议方案、实施细则说明及其修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铁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全面修订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从标准体系调整 ,建设为运输服务 ,提高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角度出发 ,阐述新一轮铁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修订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5.
基于脱轨系数安全标准的重车重心限制高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引起车辆脱轨的原因主要有车轮的垂直载荷减小和轮轨间的侧向力增大2种。依据对车轮脱轨临界状态的受力分析,建立轮对脱轨的数学模型,推导出横向力作用下脱轨系数的计算公式。以C64K型敞车为例,分析横向力大小与其作用点高度之间的关系,得出车辆在直线和曲线上脱轨的最不利横向力组合。基于最不利横向力组合,为保证车辆运行安全,按照脱轨系数不得超过1.2的标准,分别计算分析C64K型敞车在4种最不利装载工况、3种最不利运行工况下的脱轨系数与重车重心高度的关系。由计算结果可以确定重车重心限制高度为2 207 mm,比现行的重车重心限制高度增加207 mm。  相似文献   

6.
列车高速通过曲线时的横向轨道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nder.  E 万芳 《国外铁道车辆》1998,35(1):27-32,35
介绍径向自导向转向架的主要特点及其在X2000型高速列车、市效列车以及其他列车上的应用。采用这种转向架可降低列车高速通过曲线时的横向轨道力。还介绍了横向动力学模型、仿真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其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公路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旧桥的承载能力进行评定,采用横向分布系数测试并结合常规静载试验以及动载试验的综合评价法,通过横向分布系数的测试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评定梁体间的协同受力状况;通过常规静载试验测试桥梁关键截面的应力、挠度等参数与理论计算值比较评定梁体的受力状况;通过动载试验测得结构的动力参数对结构整体刚度状况进行评定.根据测试结果对结构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应用此方法对一座10 m跨径的普通混凝土空心板梁桥的整体性能进行了试验评定.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DZ Ⅲ型扣件系统铁垫板以上较为复杂的列车横向荷载的传递规律,通过室内试验测得DZ Ⅲ型扣件系统铁垫板以上部分的横向荷载-位移曲线,研究扣件系统铁垫板以上横向传力规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仿真结果与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分析列车横向力在扣件系统铁垫板以上的传递过程,并由此展开各类影响因素对扣件系统铁垫板以上横向传力以及横向刚度影响规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Z Ⅲ型扣件的横向传力过程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传力曲线本身存在2个明显的拐点(剪切-滑移拐点和滑移-贴靠拐点)。以这2个拐点为界限,可以将横向力传递过程分为垫板剪切、轨底滑移和轨底贴靠3个阶段,轨距块的摩擦力、轨下垫板的摩擦力以及轨距块的支承力分别为3个阶段横向力的主要传递方式。轨距块与轨底间的摩擦因数以及轨下垫板与轨底间的摩擦因数分别是影响2个拐点的关键因素,前者的摩擦因数由0.1提高至0.3,会使剪切-滑移拐点的横向位移增大50%,但不影响拐点处横向刚度的大小。后者的摩擦因数由0.2提高至0.6,会使滑移-贴靠拐点处的横向割线刚度提高75%。垂向荷载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滑移-贴靠拐点后的横向刚度,且会削弱垫板摩擦因数对横向力传...  相似文献   

9.
<正> 列车通过桥梁时,由于机车轮轴上平衡重的不对称作用、机车车辆的弹簧作用以及轨道的不平顺,会产生一种作用于轨面的左右摇摆力,对桥梁施加影响。由于列车横向摇摆力的上述产生原因是一种随机现象,同时作用的机率较小,因此是作为一种附加力来处理。在1951年发布并施行的《铁路桥涵设计规程》中,对此问题规定为:“列车之横向摇摆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具有心盘偏置结构的独立轮对转向架建立了两模块有轨电车通过曲线时的车体受力分析模型,并得出准静态平衡方程.通过横向力学方程,推导了轮轴横向力与心盘偏置距离的关系,并应用动力学仿真验证其准确性.根据轮轴横向力标准,提出了轮轴横向力评价指标的概念.基于整车轮轴横向力评价指标最小原则推导出心盘的临界偏置距离.仿真分析了心盘处于不偏置、临界偏置及过偏置状态下的动力学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当心盘处于临界偏置距离时,有轨电车的曲线通过性能有所提高;当心盘处于过偏置状态时,有轨电车曲线通过性能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对欧洲标准油压减振器测试规定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对欧洲标准对测试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的规定的理解,调查我国现有的减振器测试现状与检测各种试验台正弦激振精度后,找出差距,提出减振器测试中需试验台具备自测驱动精度、多点测试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铁路噪声频谱特点,结合国家对环境噪声的要求和铁道行业对铁路声屏障的设计要求,对降噪环保产品铁路声屏障的降噪声学性能、机械强度力学性能、抗疲劳性能、防腐性能与防火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要求,为铁路声屏障标准制修订和产品设计、制造、检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进一步推进,铁路货车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对检车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自动化货车检车培训考核系统基于PLC及组态王监控软件,实现控制与数据采集;采用无线接收故障信号,使用更加方便。同时可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检车员的业务水平,促使列车巡检工作更加标准化。  相似文献   

14.
轨道车辆用空气弹簧标准修订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我国轨道车辆情况和运用特点,从试验项点、试验方法和判断准则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满足轨道车辆的运行性能和安全需要为目的,指出了国内轨道车辆空气弹簧标准应具有的原则;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轨道车辆用空气弹簧主要标准,包括TB/T2841-2005<铁道车辆空气弹簧>、EN 13597-2003<铁道车辆用橡胶悬挂部件--空...  相似文献   

15.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压实标准与验收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分析研究《新建时速300~350 km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7]47号)、《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和《变形模量Ev2检测规程(试行)》(铁建设[2005]188号)中的路基压实标准(K30、Ev2、Evd、n、K)、验收标准及试验检测规程,结合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压实标准的引进过程,对比国外路基规范的相关内容,提出我国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压实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振动舒适性的国际标准草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制定机械振动的和冲击情况下,人体处于全身振动状态的评价等4部分:固定导轨运输系统的乘客和乘务员,在振动和旋转运动作用下的评价准则标准。本文介绍了有关标准草案的概况,讨论一些草案中的问题,指出标准国际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主机厂对动车组故障编码的使用需求,分析故障代码编制原则,研究形成信息系统用动车组故障代码、故障简码和车载故障诊断代码编码规则,制定中国铁路总公司标准Q/CR474—2015《电动车组故障编码规则》,规范并统一动车组故障编码规则。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如何构架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如何加强和改进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工程造价标准和标准设计管理工作;如何进一步完善新建客货共线特别是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标准,使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全面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要求,是当前铁路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标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建筑施工企业保证施工质量提供一种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定性和QFD计算的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创新内容及机制的实施,需要劳动密集型的工程项目建设的企业管理采用员工质量行为制度与全面质量管理复合的新的质量管理模式。研究结论:(1)质量标准创新的重点为故障检出率99.6%,施工标准经过专家制定和试验确定;(2)当价格、安全、维护和施工标准的质量创新率μi分别为μ1=z′/z1=3/3=1,μ2=5/4=1.25,μ3=3.5/3=1.17,μ4=5/3.5=1.42时,可得到满足市场需求强于竞争对手额度的项目竞争能力C=4.07。  相似文献   

20.
在柴油机常规装配条件下,采用应变电测的方法,对螺栓连接的扭矩载荷特性进行试验分析,获得了比较稳定的螺纹副摩擦系数值,最大偏差在5%以内,满足工程需求,实现了螺栓连接扭矩载荷特性的”精确”计算;在此基础上,应用螺栓与被连接件刚度求解方法,给出了螺栓转角紧固时控制角度的计算方法,实现了螺栓紧固规范的计算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