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DMIS是一个热处理车间计划和调度微机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运用运筹学模型和数据库技术,对MIS及计划和调度模型作了一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探索和尝试。由于以热处理车间为模型,系统是针对热处理车间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设计的。通过SDMIS系统用户可以随时了解生产情况,掌握生产进度。在引进优先效和优先级的基础上,本文还建立了优先数计划编制模型和三级优先随机调度模型,用调度模型进行的日调度,能在全面分析生产情况和短线情况的基础上,分清轻重缓急,进行科学有效的调度。  相似文献   

2.
简要的介绍了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的概念与系统组成和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概念。结合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的特点,探讨了基于WebGIS建立公交信息查询服务子系统和公交车辆监控调度子系统的理论和实现方法。把系统和现存相关系统的作了比较,阐述了运用WebGIS技术的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禁忌搜索的公交调度计划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我国公交运营环境和运营模式特点进行的针对性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一个基于禁忌搜索算法的智能公交调度计划系统.其中,综合国内外公交运营调度实际,分析并总结出近40个反映我国公交运营特点的调度影响因素,并将其设置为系统参数,方便用户设置与调整,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该系统采用基于组件的应用程序技术,构造了车辆调度、驾驶员调度和司售排班三个基本功能模块,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完整的公交调度计划系统.在我国多家公交企业的应用证明,本系统能稳定、快速地生成优化调度计划.  相似文献   

4.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是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GPS等高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实现了公交调度的信息化、现代化。本对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的构成以及基础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智能化调度方法作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DT—2调度通信系统的设计及其实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港口调度、生产指挥专用的DT-2调度通信系统的设计及其实现方式,着重对自动流程预告分系统中PC机采用创新16位声卡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利用PC机实现自动流程预告分系统的控制过程,并给出了自动流程预告分系统软件控制流程图。  相似文献   

6.
公共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相比具有消耗能源低、运输成本低、污染相对小、客运量大且运送效率高等优点,它是解决大、中城市交通拥堵等交通问题的有效办式之一。随着智能交通系统(ITS)的产生,国内已经研制出许多以此为背景,运用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GPS、GIS等高科技方法的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这些系统的产生及运用很大地提高了公交的调度效率,改善了公交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GPS智能化公交车辆现场调度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合南京公交总公司公交车辆GPS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实施,针对系统改造的特点,综合考虑了GPS、电子地图和车载IC卡等新技术给现有调度系统带来的影响和差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新的调度体系下的公交车辆现场调度流程方案。  相似文献   

8.
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交通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是一个具有高性能、多方面的检测手段,直观的数字检测显示、图像监视,完善的紧急电话报警功能,以及能及时、动态地发布警示、诱导信息的监控系统。文章对该系统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分析运用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交通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以保障高速公路“快速、安全、舒适、畅通”,从而实现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获得最少的停车次数、最短的运行时间、最低的消耗、最大的交通量、最低的事故率,使高速公路的使用者最安全、最迅速、最经济、最舒适地完成在高速公路路段的运行任务。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的调度指挥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影响我国客运专线调度指挥模式选择的因素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路情提出我国高速客运专线可能采用的3种调度指挥模式:全路集中调度指挥模式以及区域集中和按通道调度的二级调度指挥模式.确定了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的调度指挥模式.为适应我国近期高速客运专线的发展与运营需求,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的调度指挥模式为设置在相关铁路局调度中心的客运专线与既有线调度指挥人员协同办公的区域集中二级调度指挥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整个路网列车运行的效率与安全,基于列车计划运行图与实际运行图数据,提出了一种高速铁路与既有线调度指挥系统协同性评价体系与方法.首先,从跨线列车在衔接站的调度指挥流程出发,对高速铁路与既有线调度指挥协同性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其次,运用协同学理论研究了两系统在组织日常生产作业中的协同关系,并构建了两系统间的协同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协同分析矩阵理论建立了高速铁路与既有线调度指挥系统协同性评价模型,对两系统间协同化作业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系统间的整体协同程度为0.975,且衔接站的组织工作是否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是影响系统间协同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