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本文基于《高速与重载列车牵引参数的选择》一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对高速列车与重载列车的构成进行探讨,建立了有关计算模式,并分别对高速列车的动轴数,动车数,拖轴数和拖车数以及重载列车的动轴数和机车数等有关列车构成的参数进行计算与分析,最后结合我国规划实际,提出发展我国高速列车与重载列车的构成建议。  相似文献   

5.
6.
TGV最新高速列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9.
10.
在借鉴广深线开行准高速、提速列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速铁路运营拟在初、中期采用高、中速列车混行方式,对高速列车既在高速线又在既有线上运行的方案与中速列车上、下高速线运行的方案进行了比较,认为后一方案较为经济,从而探讨了中速列车上、下高速线的条件和运输组织措施,并提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列车系统建模及运行平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拖车和动车的横—垂—纵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在模型中拖车和动车采用相同的结构参数。考虑到车辆系统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轮轨蠕滑、钩缓装置作用力和车辆二系悬挂的非线性特性,对动车和拖车进行组合形成6种列车编组方案,并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计算结果表明:列车编组对平稳性影响不大,车间横向连接阻尼和刚度对列车横向平稳性影响显著;列车的头尾车运行平稳性最差,中间车较好;适当的车间横向连接阻尼和改变头尾车车间横向减震器的阻尼值和安装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列车的运行平稳性。  相似文献   

12.
从铁路客运服务角度出发,针对旅客运输服务和管理工作的特点,提出列车客运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系统的总体架构和主要功能模块。该系统能极大提高客运服务质量和生产管理效率,为客运信息化提供高效的信息共享手段。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北京轨道交通机场线综合信号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及系统功能,并详细说明了各信号子系统的结构及系统功能.该系统采用先进的基于无线通信的无人驾驶移动闭塞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这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自动控制系统将使机场轨道交通成为国内第一条完全无人驾驶的线路.机场线信号系统采用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信号传送稳定可靠,列车间的安全防护距离更短,列车运营可以进一步缩短发车间隔,提高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4.
结合工程实际,阐述西安地铁1号线CBTC列车运行控制等级、驾驶模式、列车定位、列车运行速度监督等技术,并对列车运行速度控制算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大秦线开行万吨重载列车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光宇 《铁道车辆》2004,42(4):35-36
介绍了大秦线及国外重载运输的发展情况,并就我国车辆设备如何适应万吨列车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法国TGV高速列车的检修(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重载列车纵向动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进行BHP铁矿石重载运输时,列车平均轴重在35t以上、整列车由220辆车组成的情况已为数不少,列车的纵向动力常常会大于1000kN。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的列车纵向力导致列车沿着坡度大的坡道下行和在起伏很大的路段上运行时出现列车分离。与修改车辆维修工艺和操作程序一样,对列车驾驶方法进行了研究和修正,并对列车实际操作进行了调整。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大大减少了列车延误次数。  相似文献   

18.
浅析提速对货车车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虎  李少杰 《铁道车辆》1999,37(6):23-24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开行的空调列车受到旅行者的欢迎。人们说,坐空调列车旅行一路春风,一路欢笑,确是一种享受。空调列车为旅客创造了健康、舒适的乘车环境,它是高新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快速发展的列车空调 我国80年代以前的客车多数采用蒸汽机车牵引。冬季由机车供汽,通过车厢内安装的暖汽管供暖。采用内燃、电力机车牵引后,各车厢安装了独立的锅炉,冬天由列车员烧锅炉供暖。但是,由于列车上未安装制冷设备,夏天只能依靠电扇和自然通风来进行空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流固耦合关系下列车高速交会的安全特性,防止气流与列车相互作用对列车结构和运行安全性造成过大影响,综合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有限体积法和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更符合实际的列车交会流固耦合振动仿真方法,同时求解流场方程和系统动力学方程,并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和传统的分离方法对350 km/h等速交会安全性进行分析,综合2种方法所得结果与线路试验数据,证明了流固耦合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2种方法的差异。采用流固耦合方法更能保证列车高速交会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