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盈盈一水间,悠悠两岸情.从破冰小"三通"到扬帆大"三通",从起步艰辛创业到如今驰骋两岸航运界,厦门远洋--中远集团为对台三通而设的全资二级子公司,亲历了两岸海上直航的每一段历程. 厦远诞生于"九二共识"的时空背景下,成立之初即被中远集团赋予特殊的角色定位--迎接和参与两岸"三通",在促进两岸经贸往来、方便两岸同胞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贡献中远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5年前的今天,经过两岸航运界人士的共同努力,通过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和台湾海峡两岸航运协会协商的形式,以真诚合作和务实推动的精神,在“一个中国、双向直航、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就福建的福州、厦门港和台湾高雄港之间“试点直航”达成共识,以厦门轮船总公司所属的“盛达轮”首次从厦门港直航高雄为标志,宣告了两岸“试点直航”的正式启动。虽然“试点直航”还不能运送两岸贸易货物,而只能运送中转货物,货物在高雄港不能“通关入境”,并非是两岸广大工商、贸易和航运业者企盼的真正意义上的直航,但毕竟在两岸“三通”方面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结束了两岸近50年来没有商船直接往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2006年6月8日,一艘拥有248客位的高速客轮“泉州”号完成了一个值得珍藏的历史性首航:厦门远洋运输公司(简称:厦门远洋)与台湾航商合作,成功开通了泉州至金门海上客运直航航线。由此,阻隔泉州与金门半个多世纪的坚冰终于被犁破。泉金航线的开通,标志着作为国家主力船队的中远已经从破冰两岸“小三通”,开始进入主航道,为两岸经贸、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承载起重要的角色责任与使命。肩担重任,特殊角色的使命与期待曾记否?上个世纪90年代初,海峡两岸“三通”呼声日益高涨。当“九二共识”回响在两岸、形成一种普遍的期待时,历史给中国航运提供…  相似文献   

4.
一1997年4月19日,厦门轮船总公司的盛达轮从厦门出发,满载祖国人民的深情厚意,乘风破浪横渡台湾海峡直驶台湾高雄港,冲破海峡两岸接近半个世纪隔阂的坚冰,开创了两岸试点直航的探索阶段。这是迈向“三通”突破性的步骤,也是促进两岸关系进一步改善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崔连德 《中国船检》2007,(11):38-40
10年前的4月19日,厦门轮船总公司的“盛达”轮集装箱船,横渡台湾海峡直驶台湾高雄港;4月25日,台湾立荣海运公司的“立顺”轮集装箱船自高雄直航厦门。两岸海上试点直航正式启动,结束了近半个世纪两岸没有任何商船直接往来的历史,两岸航运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是从这一年起,厦门海隆开始成建制为台湾航运界配备船员。10年间,厦门海隆已占据大陆输台船员总数的半壁江山,用真情和服务书写了两岸航运合作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6.
林涓 《水运管理》1999,(2):30-32
一、潜在的巨大航运市场海峡两岸试点直航已顺利运作一年多,为实现“三通”和促进祖国统一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据台港媒介反应,无论是工商界还是政府官员,普遍认为两岸直航试点的成功,有利于促进两岸“三通”。尤其是在大陆投资的台商,更把直航试点看作是两岸关系好转...  相似文献   

7.
两岸全面“三通”后宁波港的优势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岸“三通”取得实质性突破,将两岸关系发展带入新的里程,对促进两岸经济关系转型升级,携手共同应对当前国际金融风暴具有重大意义。两岸“三通”中,海运直航一直是两岸制造、商贸和物流企业关注的焦点,在《海峡两岸海运协议》中明确指出。台湾将开放11个港口,大陆将开放63个港口,全面实现海峡两岸海上客货直接运输。宁波港位列首批对台开放直航口岸之列。实现宁波港对台湾海运直航,将一改以往“货通船不通”的通航模式.大力提升宁波港综合竞争力,为宁波市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8月20日,交通部颁布并开始实施的《台湾海峡两岸间航运管理办法》在福建省,尤其是福州、厦门两港引起热烈反响,纷纷表示赞成和拥护,其盼早日实现海上直航。 日前,记者就福州港如何作好对台海上直航的准备工作采访了福州港务管理局局长严正。严局长一听完我们说明的来意,立即转入正题,并且十分激动地说,台湾海峡两岸实现海上直航是闽台人民盼望已久的共同愿望。交通部颁布的《台湾海峡两岸间航运管理办法》和外经贸部颁布的《关于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管理办法》,明确了两岸海上直达客货运输属于特殊管理的国内运输,对两岸间的经贸合作与交流有序地发展,推动两岸全面实现直接“三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两岸“大三通”启动和直航后预期客流量激增的需要,福建计划2009年内基本完成福州、厦门、泉州、莆田4个对台客运码头的改造,以迎接和更好地服务闽台海上客运直航。  相似文献   

10.
12月15日,按照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达成的协议,两岸海上直航正式启动,空中通航实现客货运包机常态化。而按照协议内容,两岸在未来半年内将就定期客货运航班作出安排,以及加快就南线“截弯取直”进行磋商,全面空中直航也很快实现。这样,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三通”以来,经过30年的曲折,两岸“三通”终于实现了。  相似文献   

11.
2006年6月8日,一艘拥有248客位的高速客轮“泉州”号完成了一个值得珍藏的历史性首航:厦门远洋运输公司(简称:厦门远洋)与台湾航商合作,成功开通了泉州至金门海上客运直航航线。由此,阻隔泉州与金门半个多世纪的坚冰终于被犁破。泉金航线的开通,标志着作为国家主力船队的中远已经从破冰两岸“小三通”,开始进入主航道,为两岸经贸、人员往来和化交流承载起重要的角色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2.
台湾海峡两岸试点直航现状与近期运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97年4月19日厦门轮船总公司“盛达轮”首航高雄港,两岸试点直航正式起动。一年多来,总体运行状况良好,集装箱运量逐月增加,两岸船公司效益日趋好转。为实现两岸直航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试点直航”并不等于“直航”。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应该是“一个中国、双向直航、平等互利”。大陆有关部门早就公开宣称,一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海上直航,大陆所有的港口均对台轮开放。所以,目前的通航运作方式,应该称为“海峡两岸船公司所有挂方便旗的船舶,双向定点中转航”。这只是暂时的过渡性操作方式。 一、试点直航的运营状况 台湾方面:开放高雄港的“境外航运中心”,大陆方面开放福州、厦门两港作为试点直航港。 大陆、台湾有六家轮船公司共12艘集装箱轮(限制400TEU以下)被核准参与从福州、厦门至高雄“境外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1月4日,“两岸三通”正式实施。基于两岸海运直航的政治敏感性和两岸双方海事监管法规的差异性,两岸航运属于特殊管理的国内运输。目前在两岸登记的直航船舶.海事机构在管理(监控)上有着特殊的规定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厦门远洋运输公司成立于1993年10月28日,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直属企业之一。她诞生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厦门经济特区。公司的成立,是在海峡两岸“三通”呼声高涨的形势下,中远集团总公司为了贵彻国家的战略意图,为迎接两岸直航的战略决策考虑决定的。作为中远集团面向“三通”的重要战  相似文献   

15.
两岸海运实行“三大通”、“截弯以直”互打直航这张“经济牌”.将促使两岸经贸合作和两岸产业经济发展开出“新花”。九江作为我省唯一享有直航台湾的城市,九江港水运口岸作为首批两岸开放海运直航口岸,对促进我省我市与台湾之间经贸往来,降低赣台企业物流成本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船检》2007,(8):76-76
为扩大两岸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进两岸“三通”,2007年4月29日,我部在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宣布了五项促进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的政策措施.具体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照 《水运管理》1996,(6):29-31
两岸直航对厦门港的影响及对策初探李照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之间的关系将发生变化,两岸直航的问题也将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拟分析两岸直航对厦门港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厦门港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享有对台贸易...  相似文献   

18.
王鸿鹏 《水运管理》2002,(12):13-15
厦门与高雄仅一水之隔,两地均有漫长的海岸线和较好的港口资源。厦门和高雄都以港口航运业为基础,逐渐发展成为经济、贸易和金融繁荣地区。随着两地海上试点直航的发展、“小三通”的完善以及两岸“三通”条件的成熟,厦门港与高雄港的关系也日渐密切。两港可以发挥近邻优势,加强合作,促进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蓝张婧 《中国海事》2009,(5):F0003-F0003
4月22日上午7:45,“台华”轮船长从厦门海事局副局长林文璋手上接过《直航船舶出港许可证》,这是厦门海事局为台湾海峡两岸直航客船颁发的第一张直航船舶出港许可证。随后。在三艘海巡艇的护航下,“台华”轮缓缓离泊厦门邮轮中心码头,启航开往澎湖,首艘以个案形式经营两岸直航客滚运输的航线正式开通。  相似文献   

20.
日前,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联合主办的海峡论坛两岸直航圆桌会议在厦门顺利举行。交通运输部为进一步促进两岸海上直航,会上还发布了九项政策措施:增设5个直航港口(港区);宏观调控直航运力;便利两岸砂石运输;台湾直航航运公司享免税优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