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默趣闻     
《船艇》1995,(4)
国王画像从前有一位独眼国王,叫画家给他画像。第一位画家不敢把他画成独眼,而把两眼都画得炯炯有神,国王以为是戏弄他,就把画家杀了。第二位画家如实画下了独眼,国王恼羞成怒,又把画家杀了。第三位画家经过瞑思苦想,把国王画成狩猎姿态,闭起一只眼瞄准猎物,这一开一闭正好巧妙地掩盖了瞎眼的短处,又宣扬了国王的威武,使国王  相似文献   

2.
戴菲  小恩 《游艇业》2009,(9):140-143
如果你听说的是“一名国王将在这项赛事中和你比肩作战”,当心了:他们是国王,也是奥运金牌选手。  相似文献   

3.
Andy 《游艇业》2011,(12):30-30
一位崇尚权力的国王可以建立一个帝国,而一位热爱航海的国王却可以创办亚洲最负盛名的帆船赛。  相似文献   

4.
曹凛 《中国船检》2013,(5):112-115
1421年正月,明成祖朱棣命郑和船队奉送十六国使臣回国。郑和率官员前往龙江关检查和修补宝船后,驶往太仓刘家港,再次"仔细点检"船质和物资装备后,至长乐港于二月趁季风出洋。由于国内因素,郑和船队中途返回。  相似文献   

5.
隐川 《游艇业》2014,(5):62-63
作为近期最受关注的新闻之一,西班牙皇室新旧国王的交接让人们重新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欧洲皇室贵族这个群体。老国王对待游艇、帆船,以及航海运动的人情被全世界人们看在了眼里。实际上老国王这份特殊的喜好不仅仅是个人独享,实际上早已在自己的家族中顺利传承下去了。  相似文献   

6.
曹凛 《中国船检》2012,(8):110-113
木材在中国古代各朝所需的建筑材料中消耗量位居首位。明朝对皇宫、皇陵和寺庙的大肆建造,促进了明朝水路皇木运输的发展,也使得皇木船只运输的管理和监查工作变得庞杂与繁琐。皇木的采办1406年,为营建北京大量宫殿、陵墓和庙宇,明成祖朱棣分遣大量大臣前往川贵、两广、湖湘、江西、福建等深山森林采办优良巨木。《明史.卷150.列传第38.师逵》记载,为修建北京行宫,这一年明成祖朱棣派大臣师逵(?~1427)到湖南深山采伐和督运巨木,然后由长江转运北上。采办和监查官员多为工部四司、内监局和专派官员担任,《明史.卷82.志  相似文献   

7.
曹凛 《中国船检》2013,(1):108-111
郑和一下西洋期间,消灭了海外部分明朝反叛军。明成祖为了彻底铲除海外明惠帝朱允的流亡军事势力,又立即派郑和船队二下西洋,在国外迅速建立起海外的中国水军基地。郑和船队两次下西洋能够得以顺利返航,船况的勘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引言 邓小平同志1984年10月22日<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会上讲话>中论述:"因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明成祖时侯,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9.
卫太夷 《航海》2005,(1):16-19
邓小平同志1984年10月22日《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会上讲话》中论述:“因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明成祖时侯,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10.
有的论著往往误把王景弘为郑和下西洋副使。如八一年四月三日《云南日报》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一文称:“明成祖派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出使‘西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文教组合编的《江苏史话》郑和下“西洋”篇  相似文献   

11.
曹凛 《中国船检》2012,(12):114-117
1403年,朱棣发动政变,火烧南京皇殿后登基。登基之后,明成祖朱棣便责令开始大造海战船队,并派郑和率军下西洋,从此中国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郑和初次下西洋时的船舶建造和检验技术,在当时已领先国际,龙江宝船厂、太仓苏州府船厂、三卫船厂也因主要承担这些海船的建造而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12.
贸易往来     
《航海》2005,(4)
永乐十三年,东非麻林国(今坦桑尼亚基尔瓦基西瓦尼)因郑和使团的来访,遣使来京进献麒麟即长颈鹿。明成祖朱棣命宫廷画师画下麒麟图像,诏翰林学士沈度写《瑞应麒麟颂》抄在图上。今天,这幅《明人画麒麟图》仍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郑和下西洋把中国与非洲各国间的传统友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游艇业》2009,(7):126-129
世界上第一件海魂衫诞生的具体时间已经无从可考,据说,是英国国王格奥尔格二世在海德公园散步时,看到布列福尔特公爵夫人身穿蓝衣,腰束白带,骑一匹白马急驰,蓝白相间衣带随风飘逸,颜色极为典雅、别致。国王满心喜欢,随之在海军中大力推行蓝白相间的条纹衫,这就是海魂衫的来历。  相似文献   

14.
众多的美国海军将领中能为历史增光添彩的,可推大卫·格拉斯哥·法拉葛名列前茅。拿破仑三世在杜勃里宫欢迎过他;俄国的康斯坦丁大公爵及爱丁堡公爵曾邀请他为座上客;他和丹麦国王、希腊国王共进午餐;维多利亚女王在奥斯本宫隆重接见他。他能名成功就的动力是什么?本文将介绍这位海军将领奇特的经历和超人的胆略。  相似文献   

15.
郑和(公元1371~1435年),云南昆阳人,姓马,小字三保(宝),回族。因参加明成祖起兵争战于郑村坝(河北木兴县东)有功,赐姓郑,任内宫太监,故称三宝(保)太监。他是我国和世界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地处祖国大陆东南海疆的长乐,位于福建闽江下游平原。郑和七下西洋。都从苏州刘家港(今太仓  相似文献   

16.
曹凛 《中国船检》2013,(6):116-120
1424年,明成祖朱棣生前最后一次命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各国。出访前,部分远洋海船被紧急征调到太仓,船质检查后,船队趁季风出行。在占城,交趾布政使司60个巡检司、8个河泊所、1个市舶司的中国官员前来拜谒郑和,并帮助检查船质和船队补给;船队到旧港,宣慰使的中国官员与华侨再次帮助船队进行船  相似文献   

17.
高蕊 《游艇业》2008,(6):70-73
1909年,带着龙形商标的Tuiga横空出世。天才设计者赋予了它优雅的外形,这让它迅速成为西班牙贵族们的新宠,光芒甚至盖过了国王的帆船Hispania。但在与Hispania的速度比拼中,它从未获胜。有人说,Tuiga的拥有者“遏制”了这艘游艇,为讨得国王的欢心故意输掉比赛。最终,Tuiga被卖掉,而后十易其主,颠沛流离……  相似文献   

18.
高玉德 《世界海运》2009,32(6):28-30
辉煌与悲怆交织——中国航海教育与中华民族共兴衰 中华民族航海历史悠久。早在9世纪中叶,我国的远洋船队就出现在蔚蓝的海洋上。而明成祖破海禁,派郑和七下西洋,将中国造船业和航海业推到了世界顶峰。中华民族曾以先进的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古代船舶的推进工具“橹”与“舵”以及“水密舱壁”都由中国人最早发明。  相似文献   

19.
在“宝岛”台湾,有许多样式不同的寺庙,供奉各种神。其中,有一种由粤东潮州人建的寺庙,名叫“三山国王庙”。最早建立的三山国王庙,是清乾隆七年(1742年)由台湾县知县杨允玺等率领潮州移民建的,地址在台湾府小北门内镇北坊。庙里的一砖一木,均从潮州用船运来。庙里的雕梁、画廊、墙饰等,都出自潮州工匠之手。  相似文献   

20.
《珠江水运》2011,(10):78-79
1298年《马可·波罗游记》成书。这本书在欧洲的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文明与财富的倾慕与贪婪,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1375年欧洲当时最完备的航海地图——加塔兰地图完成。1405年~1433年航海家郑和奉明成祖之命七次出使"西洋"各国,"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借以促使东南亚国家向明称臣纳贡,向世界宣扬国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