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其林带给卡客车用户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作函 《商用汽车》2007,(2):118-119
子午化、无内胎、低扁平比是轮胎的发展趋势.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卡客车轮胎市场的现状要落后很多,子午化率只有23%.作为世界轮胎行业的领导者,米其林积极在中国卡客车市场推广子午线轮胎,推进中国轮胎的子午化.希望通过用子午胎替代斜交胎,以降低燃油消耗、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苗常青  杜星文 《汽车技术》1998,(7):43-43,43,46
1前言子午线轮胎是当今轮胎的发展方向,它的技术性能与经济效益比斜交胎好得多。目前,世界发达国家轮胎基本上实现了子午化。一些子午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也正进一步加快轮胎的子午化进程。据预测,到2000年,世界各国的轮胎将基本上实现子午化。近年来我国子午胎发展很快,但载货汽车子午线轮胎发展比轿车子午线胎落后。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油田、地矿、农林及国防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对越野载货车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轮胎的技术性能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车辆的主要损耗部件,越野载…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轮胎发展的总趋势归结为“三化一体”即轮胎的子午化、扁平化及无内胎化,并在同一条轮胎上体现。本文对轮胎的“三化”在依维柯(IVECO)“S”系列汽车轮胎上的体现作一简介。一、轮胎的子午线化与其结构特点1.国内外子午线轮胎发展简况及子午线轮胎类型轮胎的子午线化(简称子午化)开始于欧洲,法国米西林轮胎公司从1948年试制生产出了第一条全钢丝子午线轮胎,以后向北美和日本发展。目前世界生产的小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重要配件轮胎也一直保持良好的市场运行态势。近年来,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轮胎工业第一生产大国。2012年,我国轮胎生产较为平稳,除1~2月份受节假日影响,产量相对较低外,各月轮胎产量均稳定在7000万条以上,全年累计生产8.92亿条,同比增长4.2%。而我国轮胎每年产量的40%左右用于出口,种类涉及轿车、货车和客车用等轮胎,对外依存度很大。欧盟作为中国轮胎出口的最大市场之一,对于中国轮胎行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7  相似文献   

5.
近日,由芬兰测试世界有限公司所做的"2011年夏季轮胎测试报告",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将各家轮胎产品性能进行横向对比,从而能够直接评估各品牌轮胎产品之间的优劣,能够更为直观地看出我国轮胎在世界轮胎竞  相似文献   

6.
张颖 《汽车与配件》2004,(19):36-37
伴随着汽车产量的猛增,未来几年电将是我国轮胎工业以及橡胶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去年,我国实际汽车轮胎产量约为1.55亿条.2004年预计将达到1.8亿条。对于轮胎的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我国轮胎的子午化进程正在加速,并逐步威为轮胎发展的主流产品。同时,轮胎产量激增也导致了橡胶消耗量的迅速扩大。我国近年橡胶消耗年均增长率高达11%.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耗胶大国。另一方面,国际橡胶价格的上涨,国内资源的紧缺。且前使用的橡胶55%左右都依靠进口,这些给轮胎制造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对轮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7.
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为了改善、提高轮胎的可靠性,增强制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世界各国汽车商已成功地研制出适应不同车型,不同环境所需求汽车轮胎的新技术、新装置,极大地促进了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1.轮胎漏气或缺气的报警装置 (1)轮胎内压监测仪 这种轮胎内压监测仪是IMPC公司的遥控电子轮胎内压监测新装置,如果轮胎内压下降超过了预先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世界轮胎著名厂商及新技术介绍,子竿线轮胎优越性的技术性阐述,及国内轮胎业现状分析等几方面,论述了发展子午线轮胎是当今世界汽车轮胎发展的趋势,及子午线轮胎向高速、节能、安全、环保、外观等更高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轮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各大轮胎企业不断通过产品、技术、价格、销售渠道等差异化方式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源自新加坡的佳通轮胎,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轮胎企业.自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走过了13年.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佳通轮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年销售额从6亿元跃升到122亿元,连续多年刷新着我国轮胎销售排行榜冠军的纪录.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接近年5亿条轮胎生产,使得中国成为轮胎消费大国的同时,也成为世界轮胎生产大国,在世界十强的轮胎企业悉数进驻中国建厂同时,佳通轮胎作为一个全球华人企业,15年的中国投资发展,迄今连续7年.中国产销第一,其发展历程成为轮胎企业的楷模,如今,佳通轮胎正是沿着“诚信,专业,共济,奋进”道路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