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棣 《综合运输》1998,(5):29-31
<正> 随着我省高等级公路的不断建成通车,继黑龙江省龙运集团公司大型客车“沃尔沃”投入客运市场后,载重30~50吨位的大型货运汽车亦尾随出现在公路上,这些汽车能否在激烈竞争的运输市场上站稳脚跟,加速发展我省大型汽车运输是否可行?这是摆在我们广大交通运输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吴波 《综合运输》1998,(5):19-21
<正> 当前,道路运输市场发展迅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其中,日益开放的运输市场和集权的计划运价管理体制间的矛盾已严重阻滞了道路运输发展中的市场化进程。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培育和发展道路运输市场,必须充分认识运价杠杆的作用,当务之急要积极推行运价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以企业定价为微观基础的运价形成机制和运价调控体系,以有利于优化运输资源配置,引导道路运输业逐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3.
<正> 一、我国交通运输市场供求 关系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基本消除,运输结构正朝着适应市场需求的方向调整。 (一)市场供求变化 1.总供求分析 在1993年前后,交通运输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十分突出。从1995年开始,运输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4.
刘美银  蒋琢 《综合运输》2000,(10):20-22
<正> 个体运输一直是道路运输发展过程中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目前,道路运输面临结构调整,其中包括所有制结构、经济主体结构和车辆结构等的调整。在道路运输所有制结构调整中如何认识个体运输在过去及未来中的地位、作用,直接关系到在我国加入WTO后能否适应对外开放的竞争需要,能否解决道路运输低质量运行问题,能否促进道路运输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铁路调价的滞后性已严重影响了铁路的发展,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参与运输市场竞争的主要障碍之一。如何看待我国铁路运价调整的滞后性,怎样解决由于调价滞后带来的问题成为理论界急需研究和探索的一个课题。从铁路的实际状况分析,我国铁路调价的滞后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铁路本身的因素。 一、我国铁路运价调整滞后性的成因分析 1.价格管制是造成铁路调价滞后的根本性原因 虽然步入市场经济后,我国按照经济体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路货运价格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6年1月起,我国建立了全国普通货物公路运价指数,基准期为2006年1月5日,基期综合运价为0.49元/吨公里。公路运价指数是在对全国7大经  相似文献   

7.
文力 《综合运输》1995,(3):28-32
<正> 铁路运价是中国铁路部门制度变迁的枢纽性因素,而铁路的计划性低运价则又是铁路部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通道的“瓶颈”。在中央政府尚且是铁路部门制度变迁的制度供给者(而且是约束力相当强的)时,如何使中央政府接受铁路部门对运价这一微观制度变迁的需求,成为这一制度的积极供给者,是铁路部门在实践与理论上当务之急所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8.
<正>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体制改革是市场体制改革的关键。道路运价作为价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同时,也关系到整个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全国实行的是“一刀切”运价,管得过细、过死,且长期不变,严重地阻碍了汽车运输业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原有的理论框架下的道路运价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道路运输市场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下面,笔者就道路运价改革问题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9.
谈大洋 《综合运输》1994,(12):34-36
<正>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当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系统目标。《决定》为我们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设计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蓝图;规定了建  相似文献   

10.
<正> 铁路计划运价体制是铁路计划经济体制赖以存在的基础。铁路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首先实现铁路运价体制的转变。 邓小平同志指出:“价格没有理顺,就谈不上经济改革的真正成功”。(《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77页)“物价改革是个很大的难关,但这个难关非过不可。不过这个关,就得不到持续发展的基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引言本文追忆、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城际和城乡间公路运输运价的制度变迁问题。1949~1978年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制定所有的经济决策,商品价格也由上级行政部门制定并严格管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进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模式经历了一个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年12届三中全会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十四大后)”的渐进过程。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已经放开。  相似文献   

12.
配合交通部颁布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下称<规定>)的宣传贯彻,结合近几年来从事路政管理工作实践和<规定>实施以来运输专业户反馈的信息,揭示运输市场现状,解开运输业户对<规定>实施的误解,推动<规定>贯彻实施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王帜 《综合运输》1995,(12):31-33
<正> (一)在培育运输市场过程中,要正确处理运输市场中几种主要关系: 1、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通过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以马歇尔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倡导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但是,经过几次大的经济危机,使得西方经济学家及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认识到自由市场经济的致命缺陷;以凯恩斯经济学为代  相似文献   

14.
15.
16.
<正> 每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都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循环,但这种循环可以是一种粗放式的低效率循环,也可以是一种集约式的高效率循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由初级的经济形式向更高级的经济形式转化,寻求一种集约式的高效率循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是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运输作为交换(流通)环节的重要一环,也应该适应两个转变的新形势,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开创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价格弹性与铁路运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岩 《综合运输》1997,(6):32-35
<正> 多年来,运价的不合理一直是困扰着我国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铁路运输企业若要走出困境,从根本上扭转眼前的被动局面,非深化运价改革不可。 一、价格弹性对定价策略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经济效益角度讲,寻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标,一切决策都应该围绕着这一目标来进行。企业如何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增加销售收入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而销售收入又取决于产品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由于价格与销售量变动方向相反,因此,片面提高价格或降低价格都不一定会使销售收入增加,甚至会适得其反。那么企业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发展市场经济与建立运输市场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资源配置基本手段的经济形式。所谓资源配置,不是对未开发的自然资源,而是对人们可以掌握、支配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等经济资源的配置。在社会生产中,资源配置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计划方式,另  相似文献   

19.
龙自强 《综合运输》1997,(12):29-32
<正>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我国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的价格正逐步由计划转向市场调节。铁路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在实现全国资源优化配置中,承担着运输劳务,其运价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有较大的影响,因而一直受到国家的控制。直至今日,当高速发展的主体化交通运输格局形成后,铁路还是不能与其他运输方式(航空、公路、水运等)一样,实现随行入市的运输价格。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种局面一是不利于公平竞争,二是不利于与我国改革的总体目标同步进行。因此,现阶段我们应该理清铁路企业运价改革的思路,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理顺价格,  相似文献   

20.
<正>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配合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国家计划体制、投资体制的改革,“八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价格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整个“八五”期间交通运输价格改革过程可以概括为:调放结合注重培育运输市场;理顺价格管理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改革运价形成机制为交通运输价格最终走向市场打基础。现就五年来交通运输价格改革实践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