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莎 《铁道勘察》2021,(3):134-13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加密,换乘站的数量不断增加.但目前对于换乘车站形式的研究多为地下换乘车站,而对高架换乘车站的形式选择缺乏深入研究.为研究高架站换乘形式,从线路平行交汇和相交交汇两种情况出发,对高架同站台换乘和高架通道换乘进行比较,并对影响高架换乘车站形式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架换乘车站形式应根据高架...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车站的衔接方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国内的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已有的衔接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衔接的基本原则,概括了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衔接的基本形式和布局模式。针对上海西站周围环境与交通规划,提出上海西站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衔接方式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同站台换乘车站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结合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4个平行换乘车站,对线网规划中一站平行换乘和连续两站平行换乘车站方案进行研究,对平行换乘车站应优先考虑采用同站台换乘方案,双岛四线同站台换乘车站和单岛四线同站台换乘车站,各有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双岛四线同站台换乘车站,便于进行同站台同方向换乘,而对换乘反方向列车的乘客不方便,这种车站占地宽,施工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单岛4线同台换乘车站可进行同站台同方向换乘,反方向换乘也较方便,这种车站占地少、工程造价低,应该优先采用。由于一站同站台换乘车站只能解决一半的同台换乘客流,为了实现全部换乘客流的同台换乘,在线网规划中,应尽量规划连续两站同台换乘车站,以方便乘客换乘。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的客流控制展开研究,提出进站流量控制和换乘绕行相结合的多方式客流控制模型。模型以乘客平均停留时间最小为目标,并且满足站台人数在安全限制内。使用多子群混合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模拟国贸车站早高峰大客流场景进行实验,实验求解过程收敛快且稳定;实验对比分析无客流控制、常态进站客流控制与多方式客流控制的不同指标数值,证明多客流控制方案的必要性以及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合理发车间隔,通过对其设施类型进行分析,采用车站平均换乘延误度作为评价车站整体换乘效率的指标,以换乘客流量和换乘效率为目标函数,车站通行设施最大通行能力作为约束条件建立数学优化模型。以呼家楼车站为例,采用Vissim仿真软件建立不同发车间隔下的仿真模型,并基于换乘站实际设施能力和客流情况,分析发车间隔变化对换乘效率的影响规律,最终得到换乘站的合理发车间隔。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造价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京、沪、穗、宁等城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近100个车站造价的剖析,找到了高架车站和地下车站各自不同的造价控制因素。从而为地铁车站优化设计方案、选择施工工法、采用合理出入口方式、确定装修标准等提供参考,进而达到确定和控制地铁车站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暗挖法修建地铁车站具有不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管线搬迁少、建筑拆迁量小、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国内外修建地铁车站采用的各类暗挖工法,并进行了综合比较,提出了选择暗挖工法应考虑的因素。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既有施工设备、车站自身特点及周边环境等因素来选择具体的暗挖工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介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车站换乘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了国外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枢纽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改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的建议,如抛弃已不适应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落后模式,规划与建设时做到"以人为本",车站换乘的方案设计应早于车站总体设计等.  相似文献   

9.
股权信托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设具有收益性的特点,分析了股权信托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设的方法。通过股权信托,可有效降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负债率,改善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地铁车站常用施工工法分析,从施工工艺、经济投资、质量安全、工期保障等诸多方面对不同工法进行深入研究,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指出地铁车站施工中应结合具体城市交通运行现状、地形地貌等选择合理的施工工法,将不同工法对交通疏解的影响以及具体解决方法进行了阐述,提出区域化疏解理念,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由于设计目标与实际运营情况存在差异,导致城市轨道交通节点换乘车站存在运力不匹配、局部区域客流拥堵等问题。分析了节点换乘车站换乘设计的技术难点及其成因。结合乘客换乘行为特征,讨论了站台实际通行能力、关键设施通过能力等参数对换乘能力的影响,阐述了在换乘站内实施客流引导、限流等措施的实际作用,提出了优化站台换乘能力取值、增设可调节客流密度的相关设施、增加对既有车站在新线接入前换乘能力的评估等建议,以期使节点换乘车站的设计更加符合运营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中转换乘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合理的规划设计好换乘站,可使乘客换乘更快捷、更方便,同时也会减少各个方向的客流交叉。为此,本文参考各方面资料,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的各种换乘方式,并分析探讨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因受环境的制约和建筑设计的要求,常需采用转换梁结构。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型钢混凝土转换梁在某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中应用情况,对结构方案比选、构件截面设计、指导规程选择及施工措施等进行了论述,提出型钢混凝土转换梁能够提高高架车站复杂结构关键部位的受力性能,满足特殊的建筑功能和造型要求,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配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准时性、捷达性和经济性为出发点,指出车站配线的基本目的是为列车调度运行服务,提高列车调度机动性,灵活解决实际运行中的多种状态和功能需求。根据实际运营的需求和不同的功能要求,车站配线可以分为折返线、待避线、停放线、渡线、联络线、支线接入线、车辆出入线和安全线等8类。车站配线的设置必须从线网布局、车站分布、客流断面分布特征等全局考虑,并对客流预测、运行交路、发车密度、停站时分、列车满载率等基础要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图例,研究了配线的分类、站点与配线的分布、配线的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了配线的规则以及配线设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规范规定混凝土现浇式框架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是55 m,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纵向长度一般均超过了该限值。目前国内有设缝和不设缝2种解决方法,但没有较为详细地研究论证。结合南京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典型高架岛式车站,研究了设缝与不设缝2种车站结构布置方式,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及温度作用下对车站结构的受力影响差异,得出对设计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可以为业界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6.
清水混凝土摒弃了各类华丽的建筑装饰材料,以混凝土一次成型、尽量减少后期修饰,将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中;但其建筑风格中所独有的厚重与清雅是其他建筑材料无法效仿和媲美的。针对清水混凝土在高架车站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清水混凝土在高架车站的可应用范围、设计和施工的重点内容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几种高架车站的结构形式及其适用条件,评述减小高架车站振动和基础沉降的结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定量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级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选取能够综合反映车站等级的4项评价指标,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建立轨道交通车站等级划分体系的标准。旨在探索一种更加合理的方法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等级划分,以便在城市轨道交通建成运营时的人员配置、考核、晋升及资源分配方面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在蓬勃地发展,但其车站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仍有不足,在环境塑造上并未体现美学特质.以设计较为成功的台湾高雄为例进行研究,作为我国大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设计提升景观美学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吴建侠 《铁道建筑技术》2022,(11):177-182+187
依托实际工程,采用流固耦合的数值分析方法,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比研究富水砂层地区换乘车站施工期间,不同降水深度和开挖方式对既有车站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坑降水的渗流固结作用有利于缓解坑底土体因开挖卸荷和围护结构挤压引起的隆起,考虑基坑降水的数值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值;基坑降水有利于抑制坑底隆起,对于变形要求相对严格的工程,可适当增加坑底降水深度来控制既有车站上浮量;对于一侧开挖面积较小的十字换乘车站,对称开挖对竖向位移的影响不大,但对水平位移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