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我国高速铁路路基跨软弱土分布广泛,且由于施工、封闭措施、微地貌排水等原因,易造成路基软化,产生沉降病害,降低高速铁路的运营效益.因此,在对路基进行注浆加固整治中,为避免造成轨道几何尺寸超限,必须构建高精度、实时在线的空间线路平顺性监测技术,为运营条件下高速铁路路基注浆加固提供技术保障.研究结论:(1)Leic...  相似文献   

2.
传统铁路路基状态评估的有损检测不宜用于高铁无砟轨道,而以轨检车为代表的无损检测物理意义不明确,难以定性路基病害或预测其变化趋势。鉴于高铁路基易受工后沉降及运营环境等多因素影响,类似于工程承灾模型,故以灾变论为基础,引入工程易损性理念。分别将运营环境与路基自身属性类比为致灾体、承灾体,将常规轨检车动检与工后沉降监测、外部运营环境调查相结合,采用可拓物元分析法为计算模型,提出高铁路基服役状态评价新方法,并依托沪宁城际铁路典型区段展开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工程易损性理念后,实现了基于统计学意义、工学机理与工程地质环境的高铁路基状态"三位一体"综合评判,有助于反映其瞬时性状、病害成因及发展趋势,较传统方法更为全面合理。该方法可为高铁路基服役状态的提前预判与及时响应,以及铁路部门运营方案调整及养护维修等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轨道检查车(以下简称“轨检车”)是检查铁路轨道几何状态,查找轨道病害,评定线路动态质量,指导线路维修的动态检查设备,其作用是通过动态检查从轨检资料中(包括文字资料和波形图资料)了解和掌握线路局部不平顺(峰值管理)、线路区段整体不平顺(均值管理)的  相似文献   

4.
任志强 《铁道建筑》2012,(4):125-127
在无砟轨道上预先设置轨道不平顺,动态检测采用五型高速轨检车,静态测试利用手推轨检小车测量,将轨检车以160 km/h速度检测的轨道不平顺结果与静态检测值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轨道不平顺动态与静态值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无砟轨道不平顺参数动态值均比静态值偏小,预测轨道状态变化趋势应把动态检测值与静态值结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轨道轨向与水平不平顺逆相位复合限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轨道轨向与水平逆相位复合不平顺对列车运行平稳性带来的不利影响。综合考虑轨道几何尺寸、列车运行速度和机车、车辆自身构造等因素 ,初拟轨道轨向与水平逆相位复合不平顺静态限值 ,并提出整治该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介绍轨检车动态几何检测数据与轨道不平顺质量指数的区别和联系,对于轨检车日常检测数据的运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田新宇 《铁路技术创新》2012,(1):117-118,123
1需求分析轨道动态检测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指导工务现场养护维修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铁路一直十分重视对轨道不平顺的动态检查,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使用轨道检测车(简称轨检车)对正线进行定期检测。随着装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拥有最高检测速度400km/h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简称动检车)和200km/h的轨检车,并对高速铁路和既有干线铁路每月进行3次动态检测,形成大量  相似文献   

8.
轨道检查车(以下简称“轨检车”)是检查铁路轨道几何状态,查找轨道病害,评定线路动态质量,指导线路维修的动态检查设备,其作用是通过动态检查从轨检资料中(包括文字资料和波形图资料)了解和掌握线路局部不平顺(峰值管理)、线路区段整体不平顺(均值管理)的动态质量,对线路养护维修工作进行指导,对工务部门的工作质量进行有效评价,从而实现轨道的科学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轮轨力作为车轮与钢轨的直接作用结果,在车辆系统固定情况下能准确发现识别轨道线路的病害。介绍装备于轨检车的我国自主研发的轮轨力检测系统,主要包括系统构成、工作原理、工作流程、数据分析及轨检评价标准等,并分析不同轨道病害作用下的轮轨力变化规律和特征。采用轮轨力检测系统进行轨道线路质量检查和评判的新方法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更适合于检测识别轨道线路短波不平顺,与传统几何轨检技术相结合能够对我国铁路线路进行全面综合的质量评估,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桥梁梁端区域轨道高低不平顺病害,开展病害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研究,提出病害整治和结构优化设计建议,确保列车运行平稳性与安全性。根据梁端区域轨道不平顺TQI值及动检车检测数据,通过分析桥梁徐变、梁缝连接板刚度、温度作用、温度跨长度等因素对梁端区域轨道不平顺的影响,得出病害严重程度主要受温度作用和温度跨长度影响;同时对温度影响机理、影响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制定合理的管理阈值提高整治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轨道结构几何状态直接关系到高速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平顺性,甚至安全性。但在软土地区常常因周边环境条件变化,如抽水、堆载、基坑开挖等,引起线路的沉降变形或水平偏移。基于某高铁区段桥梁上部CPⅢ测量数据、轨检小车及动检成果,结合场地地基条件和环境变化历程,分析了桥梁一侧大面积堆载与桥梁变形的时空对应关系和变形机理,提出了监测、应力隔离联合旋喷桩水泥土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案。同时,提出了处理方案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地铁限界及轨道几何状态进行检测是地铁运营维护的重要工作,采用人工检测既费时又费力,运用大型轨检车的费用太高.为了便携快捷地检测地铁限界及轨道几何状态,基于多传感器集成开发一种便携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应用研究.通过将激光扫描仪、轨距传感器、里程计和倾角仪等传感器集成到轨检小车上,设计配套的软件系统,构造了限界检测、轨距计算、超高计算、坐标系转换和里程计标定等板块.应用该便携装置对长沙地铁三号线侯家塘站至四方坪站进行检测,分析和验证了检测结果,检测装置最终实现了超限报警、图形及超限数据自动录入、轨枕自动识别及轨道几何尺寸数据自动采集等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动检车检测得到的轨道几何波形数据,采用轨道质量指数(Track Quality Index,TQI)与轨道局部波动指数(Local Track Fluctuation Index,LTFI)评价方法,实现对线路轨道平顺性的综合评估。采用概率置信度阈值,实现管理限值自适应,完成对轨道几何波形较差位置的超限评估与定位。以杭深(杭州—深圳)高速铁路实测数据为应用实例,给定99%的置信概率,评估该线路的平顺性,并通过统计箱形图对评价结果可视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评估轨道局部不平顺的程度并指明位置,让工务维修人员快速、直观掌握线路平顺状态,对高铁轨道科学养护维修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铁路轨道是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的基础,其几何状态对于车辆的运行安全、行车速度、平稳舒适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传统轻型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轨检小车)以高精度全站仪为核心测量设备来检测轨道几何平顺性,测量效率低,难以满足线路维护的需求。提出基于带有辅助信息的惯性导航系统(A-INS),通过获取轨道的高精度三维坐标和姿态的方法,来实现有轨电车轨道几何平顺性的快速检测与准确评估。在武汉现代有轨电车轨道几何不平顺测量应用结果表明,轨向不平顺和高低不平顺重复测量误差小于0.2 mm,超高和轨距偏差的重复测量误差小于0.2 mm。实测结果说明:基于A-INS组合导航的轨道几何状态测量系统,可以满足现代有轨电车轨道不平顺检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高铁路堤不像桥梁结构的地基基础那样能够立于稳定的持力层上,受施工质量、工期和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易造成地基或路基填筑主体部位软弱,极易出现不均匀沉降等病害,进而影响行车的平顺性和安全性。由于受轨道结构属性的限制,轨面沉降修复工作成为难点问题。针对运营条件下的高速铁路某站场路堤轨道面沉降病害,积极分析成因并寻找可靠对策,采用并改进路基基底及路堤主体注浆加固技术和轨道板注浆抬升及纠偏技术,从施工过程中材料和工序质量控制、过程管理和后续的检测评价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总结,确保线路平顺和运营安全,恢复轨道扣件系统调整能力,以期能够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某城际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上拱量达56 mm,突破扣件调整极限,影响轨道平顺性和列车运行安全。通过现场钻取路基填料分析,查明上拱原因为级配碎石含烧石膏、蒙脱石等有膨胀性矿物成分。从经济技术角度,对比揭盖明挖法、节段暗挖法2种方案的可行性,确定采用节段暗挖法进行施工整治。通过限位墩施作、节段掏挖、支撑安装及调整、监测与上线检查、轨道结构复位、底板灌注自密实混凝土等重要工序,该地段恢复了正常的轨道几何尺寸,线路病害得到有效整治。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对轨道的平顺性有着极高的要求。CPⅢ精测网和轨检小车在沪宁、沪杭高铁在轨道精调中的应用经验以及了解轨道精调的流程和技巧,能为高铁的前期联调联试和后期维护管理提供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GJ-4G型轨检车工作原理和检测内容,从轨检数据中掌握线路局部的不平顺状态,及线路区段整体不平顺的动态质量,对线路养护维修工作进行指导,对工务部门的工作质量进行有效评价,从而实现轨道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迅猛,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非常苛刻。而高速铁路路基对沉降非常敏感,受抽取地下水、弃方堆填、深基坑开挖、周边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沉降病害。鉴于我国高铁发展历史较短,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病害治理的经验非常匮乏,十分有必要开展运营高铁路基沉降病害加固处理和质量检测的技术研究工作,为同类型病害治理工作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对东部某运营高铁病害路基工点加固技术的研究,得出:(1)旋喷桩联合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可应用于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病害整治,加固效果显著,同时适用于运营高铁软基沉降的加固;(2)钻孔取芯、面波检测、沉降监测等手段可有效检验高铁软基沉降加固效果;(3)该研究成果可为今后高速铁路沉降病害路基的整治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南宁铁路局管内5段有砟高铁线路联调联试阶段道岔区长波长高低病害统计及原因分析,详细介绍了如何结合轨检车动态检测资料、线路测量、数据优化处理和大机捣固等环节有效整治病害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