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探究排气阀晚关对低速船机的详细影响机制,针对一大型二冲程低速船机建立了三维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在此基础上仿真研究了排气阀晚关对缸内气流、燃烧过程及低速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随排气阀晚关角度的增加,燃油喷射后的缸内涡流比缓慢增加,着火滞燃期逐渐延长,最高燃烧压力先大幅降低后小幅上升,指示比油耗先大幅增加后小幅减小,NOx比排放先大幅下降后急剧上升。存在一排气阀晚关角度的临界值,当超出该临界值后,排气阀晚关能够明显增强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强度,促进缸内燃烧过程,但NOx比排放会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2.
李钦奉  丁飞 《船舶工程》2015,37(5):27-30
对某船用低速二冲程柴油机在不同喷油器参数下的喷油及燃烧过程进行了三维CFD性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喷油器喷孔数量增多,燃油蒸发雾化质量更好,进而对燃烧过程和排放物生成产生明显影响;同样,随着喷油器喷孔夹角减小,燃油蒸汽分布的区域更广,进而对燃烧过程和排放物生成产生明显影响;研究能够为喷油器参数优化,燃油喷射系统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TBD234V6型柴油机,采用AVL-fire软件对额定工况下,不同乙醇/水掺混比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缸内压力、缸内温度、缸内温度场、燃烧放热率、NOx浓度、NOx浓度场、Soot浓度、Soot浓度场,并通过赋权法确定最优乙醇/水掺混比。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水掺混比的增加,缸内压力逐渐升高,燃烧放热率滞后,燃油消耗率呈上升趋势,但在0E10W时,最高燃烧压力下降率约为3.7%;燃油消耗率下降0.38%;缸内高温分布区域缩小,NOx和Soot浓度下降。通过计算确定最优掺混比为20E10W,此时,最高燃烧压力提升5.6%,燃油消耗率上升2.41%,NOx排放下降率约为18.8%,Soot排放下降率约为29.6%。研究结果可为船用柴油机采用柴油/乙醇/水三燃料燃烧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TBD234V6型柴油机,采用AVL-fire软件对额定工况下,不同乙醇/水掺混比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缸内压力、缸内温度、缸内温度场、燃烧放热率、NO_X浓度、NO_X浓度场、Soot浓度、Soot浓度场,并通过赋权法确定最优乙醇/水掺混比。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水掺混比的增加,缸内压力逐渐升高,燃烧放热率滞后,燃油消耗率呈上升趋势;但在0E10W时,最高燃烧压力下降率约为3.7%,燃油消耗率下降0.38%,缸内高温分布区域缩小,NO_X和Soot浓度下降。通过计算确定最优掺混比为20E10W,此时的最高燃烧压力提升5.6%,燃油消耗率上升2.41%,NO_X排放下降率约为18.8%,Soot排放下降率约为29.6%。研究结果可为船用柴油机采用柴油/乙醇/水三燃料燃烧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付树军 《航海》2020,(3):43-44
进入2020年,船舶全面切换到使用含硫量低于0.5%m/m的燃油。因油料产地和提炼工艺等不同,低硫燃油的理化特性异于以往使用的燃油,尤其是黏温指标相差巨大。在船舶燃油的储存、驳运、净化到使用的各环节中,最大、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黏温指标。黏度过高,会造成燃油泵运行负载大、燃油管路背压高、燃油雾化不良、燃烧不充分等不良后果。黏度过低,将会造成燃油泵异常磨损,还会加速高压油泵、喷油器的偶件磨损,降低上述部件的使用寿命。本文通过在燃油转换单元中加装转换开关对其附加控制功能,使燃油使用过程中可以额外获得冷却功能,以实现超低黏度燃油的冷却并维持合适的黏度。  相似文献   

6.
船舶低硫燃油的使用对船舶设计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船舶硫氧化物(SOx)及颗粒物(PM)排放控制规则的要求,介绍了通过船内装载不同硫分燃油的方式来满足船东不同航行海域的使用要求,并从船舶设计者的角度阐明了使用低硫、低粘度燃油对船内燃油设备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改善大功率柴油机的燃烧与排放性能为目标,创新性地提出180 MPa以上的超高燃油喷射压力。建立包括进气道和燃烧室在内的三维几何模型,利用AVL FIRE软件对仿真模型进行动网格划分,将燃油喷射系统的喷嘴内流场计算结果作为边界条件对燃烧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燃油物性参数的变化以及喷嘴参数对柴油机燃烧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燃油的物性参数发生变化之后,喷孔内部空化效应的增强有助于油束获得良好的初始破碎状态,雾化效果好,缸内燃烧过程进行得更加充分;当喷孔直径增大时,油滴初始湍动能增强,运动发展范围较大,喷油持续期短,后期排放物浓度小;随着喷射夹角增大,缸内燃油与空气混合得更加均匀,燃烧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改善大功率柴油机的燃烧与排放性能为目标,创新性地提出180 MPa 以上的超高燃油喷射压力。建立包括进气道和燃烧室在内的三维几何模型,利用 AVL FIRE 软件对仿真模型进行动网格划分,将燃油喷射系统的喷嘴内流场计算结果作为边界条件对燃烧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燃油物性参数的变化以及喷嘴参数对柴油机燃烧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燃油的物性参数发生变化之后,喷孔内部空化效应的增强有助于油束获得良好的初始破碎状态,雾化效果好,缸内燃烧过程进行得更加充分;当喷孔直径增大时,油滴初始湍动能增强,运动发展范围较大,喷油持续期短,后期排放物浓度小;随着喷射夹角增大,缸内燃油与空气混合得更加均匀,燃烧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王友涛  赵青双 《船艇》2003,(9):41-43
柴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使燃油直接在气缸内燃烧,将燃油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并利用燃气为介质,再将热能转变为机械功。燃油的两次能量转变都是在气缸内完成的,气缸套承受着高温、高压及活塞对其的侧向力,因此气缸套产生裂纹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仅以6105Q型柴油机为例,对气缸套断裂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舰船科学技术》2014,(8):75-79
采用AVL_FIRE三维CFD软件,对某船用中速柴油机缸内喷雾、燃烧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在不同压缩比缸内不同时刻浓度场、滞燃期、索特平均直径以及贯穿距等因素,得出压缩比对某船用中速柴油机燃烧过程及排放性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ECFM-3Z燃烧模型建立高速艇用涡流室柴油主机工作过程模型.在经过台架试验验证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不同连接通道倾斜角下上止点前后5°CA时刻的燃烧室内流场的分布情况和上止点后15°CA时刻缸内的温度分布云图,以及由此得出的涡流燃烧室缸内燃烧过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连接通道倾斜角度越大,涡流室内的能量损失越小;主燃室内的混合气速度越高,燃油与空气混合的越好.当倾斜角度由35°增大到45°时,缸内压力升高0.37 MPa,温度上升65 K且燃烧重心提前,NOx 排放上升,碳烟排放下降,功率得到提高.综合考虑,选择45°连接通道倾斜角对高速艇用柴油主机最为有利.研究结果为涡流室柴油机在高速艇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船舶低速主机低硫燃油使用问题和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环境保护目的,国际社会强制所有船舶使用低硫燃油只是时间问题。对两条船舶低速主机使用低硫燃油产生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低速主机制造厂推荐的防范措施和船舶管理公司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ω"型燃烧室的特定结构,建立了三维动态CFD模型.在假设进气量不受转速影响,相同进气前涡流的情况下,输入不同转速条件,也即不同的压缩空气状态,对整体喷油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雾束形态的三维仿真结果.以雾滴分布充分作为判断标准,对近壁面区域燃油浓度和缸内速度场的分布情况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找出"ω"型燃烧室雾束形态受压缩空气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1月1日,限硫令如期生效,低硫燃油迅速成为航运市场的主流。研究表明,不同低硫燃油,特性差异较大,兼容性问题显著。2019年以来,机损事故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分油机、燃油管路堵塞,供油故障,油嘴结碳、喷油压力不足,主辅机启动异常,点火困难;主机  相似文献   

15.
《世界海运》2017,(4):15-21
VLCC在美西过驳作业涉及的地理海域,一是过驳作业区,二是长滩港以及二者之间的往返水域。防污染区域为低硫控制区、防止空气污染区和空气质量监管区。关注的重点为防污染、ENOA/D、船靠船过驳操作、COC证书获得、高低硫燃油的转换和减少低硫油的消耗。  相似文献   

16.
针对4190柴油机燃油系统电控化改造项目,应用AVL_FIRE三维CFD软件平台,建立该机缸内高压循环仿真模型,通过台架试验获得缸压曲线验证仿真计算的正确性。借助模型研究燃油喷射系统参数对燃烧、NOX和碳烟颗粒生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孔锥角的增大,缸内最大温度与压力逐渐增大,采用小喷孔锥角时,NOx排放浓度低,但碳烟排放浓度较高;喷油器喷孔直径增大,缸内压力与温度逐渐增大,采用0.30 mm喷孔直径时,NOx和碳烟的排放浓度均较低;喷油提前角增加导致缸内温度增大,NOx排放浓度增加,碳烟排放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世界海运》2016,(6):6-10
随着控制船舶硫排放的相关规定陆续出台,主机不得不长时间使用低硫船用轻质燃油。到目前为止,船用低速二冲程主机都是针对高硫重油进行设计和优化的,因此应考虑低硫轻油的特性及长期使用对主机的不利影响,并相应地对管理工作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18.
杨文猛 《江苏船舶》2010,27(4):24-25,38
随着有关船舶硫化物排放的国际标准日益严格,船用低硫柴油的应用量正在逐渐增加。然而,目前绝大多数船舶的柴油机和供油系统是根据传统燃油的粘度、润滑性能设计的,其粘度低、润滑性能低。在使用低硫燃油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本文就此介绍低硫燃油系统设计及一些设备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采用相继增压(STC)技术的TBD234V6型柴油机在25%Pe0和75%Pe0工况下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比例的掺水乳化油对缸内压力、缸内温度场、燃烧放热率、NO和Soot浓度场的影响,并通过灰色决策理论确定最佳掺水率.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水率的升高,相比原机,STC柴油机在25% Pe0工况下缸内压力先升高后降低,在75% Pe0工况下最高缸压逐渐下降;在25%Pee0和75%Pe0工况下,STC柴油机的燃烧放热率均滞后,折合油耗率呈下降趋势,缸内高温分布区域逐渐缩小,NO和Soot生成质量分数下降.通过灰色决策优化评估分析,计算得出25%Pe0和75%Pe0工况下最佳掺水率分别为20%和15%.在高负荷下掺水率过高,STC柴油机的动力加速性能减弱,故掺水率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废气燃料重整再循环技术(REGR)对船用LNG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搭建试验台架,进行性能测试;运用AVL-fire软件建立发动机燃烧室仿真模型,并依据试验数据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进行各负荷下不同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率及在确定的EGR率下掺烧不同比例模拟重整气的仿真计算,并以75%负荷下的工况为例进行详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EGR率的升高,缸内平均压力和平均温度的峰值下降,燃烧过程整体后移,燃烧持续期增加,发动机的指示功率和NO比排放下降,指示燃油消耗率增加;掺混重整气比例增加,缸内平均压力和温度峰值升高,燃烧持续期缩短,指示功率和NO比排放升高,在重整气掺混率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指示燃油消耗率明显下降。综合分析发现,使用REGR技术可在不牺牲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降低液化天然气(LNG)发动机的NO比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